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黑夜」里走出來的BoCloud博雲,下一步是打造雲生態

從「黑夜」里走出來的BoCloud博雲,下一步是打造雲生態

一年之前,在採訪BoCloud博雲CEO花磊的時候,他形容自己在BoCloud博雲的創業經歷就像是黑夜爬山,是在一步步往前走的過程中跟著市場的指引,慢慢尋找方向並突破。而現在看來,BoCloud博雲的這條路不僅越走越亮,也在越走越寬。

BoCloud博云:穩紮穩打的「技術咖」

在日前的ITE 2018(IT Evolution Conference)·解構行業數字化轉型大會上,花磊介紹,在過去幾年裡,BoCloud博雲服務了上百個客戶。「我們利用微服務架構為某大型國企搭建的信息平台每天連接超過70萬用戶,運行峰值數量達到上百萬級別;我們通過雲的運營管理平台幫助某金融行業客戶實現了對上萬個邏輯節點的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統一運維,支持每秒1.8萬億的交易量;我們通過一體化的智能電網服務,幫助某大型能源機構提供覆蓋26個省、超過11億人的供電服務……」他的言語間充滿了驕傲,「今年BoCloud博雲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了一個億,實現了連續三年百分之百的業務增長。」

從「黑夜」里走出來的BoCloud博雲,下一步是打造雲生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BoCloud博雲CEO 花磊

這樣的成績與BoCloud博雲6多年來穩紮穩打的技術功底有著很大的關係。

首先,從微軟亞洲工程院走出來的花磊自己本身就有著強硬的技術背景。可以說,他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BoCloud博雲踏實又低調的企業文化。此外,BoCloud博雲在進入市場的策略一直是以點帶面,非常具有針對性。比如在技術上選擇了私有雲領域,從細分的容器技術切入,目標是面向企業級用戶提供雲計算一站式服務;在行業上從進入門檻最高的金融業入手,再慢慢拓展至能源、政務和製造等行業。

據花磊介紹,目前BoCloud博雲有兩條產品線,一是PaaS,二是雲管理。包括BeyondContainer容器PaaS雲平台、BeyondCMP雲管理平台等。其中,PaaS產品經過四年的實踐應用,已經在金融、能源、製造等多個行業形成了大規模的深度應用。同時,基於這些應用還產生了DevOps、微服務、分散式中間件、應用管理、多租戶解決方案等一系列的上層增值服務。

另一方面,從覆蓋區域來看,BoCloud博雲建設了以蘇州和北京為核心的輻射全國的服務體系,公司服務體系有將近120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可以為企業客戶提供從交付、定製化開發、實施到後期運維一整套全周期的服務。

從技術深度到合作廣度的延伸

也正是得益於在技術和行業層面的「踏實感」,讓低調的BoCloud博雲從2015年至今獲得了三輪融資。最近的一次,是今年6月由京東雲和京東金融聯合投資的近億元B+輪融資。

用花磊此前的話說,BoCloud博雲與其他很多「含著金湯勺出生」的雲服務公司所不同的在於,其他很多初創企業還沒落地產品時就已經獲得了融資。但BoCloud博雲是在市場上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通過市場方向的摸索和實踐,在達到一定體量後才進行的融資。從這方面來看,BoCloud博雲確實是「守得花開見月明」。

當然, 要在雲計算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服務,花磊也明確表示,單憑BoCloud博雲的力量非常單薄,因此,他希望與所有合作夥伴形成密切的合作,一起打造完整的生態鏈。

截至目前,BoCloud博雲的行業合作夥伴已經超過30家,合作交付的案例超過上百個。比如,早在2016年,BoCloud博雲就已經與紅帽開展深入合作,綜合自己在靈活交付中的優勢以及紅帽在長期服務中的優勢,為客戶提供深度定製化的基於Openshift的解決方案,目前雙方的聯合解決方案已經在多個企業落地。

花磊告訴至頂網記者,BoCloud博雲今年還專門成立了合作夥伴部門,從而與各領域的合作夥伴進行深入的溝通與合作。在ITE 2018大會上,BoCloud博雲與聯想超融合、金科信息分別發布了「BoCloud博雲多雲管理+聯想超融合」聯合解決方案和金融網路自動化運維解決方案,同時還與紫光雲引擎簽署了在「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

從「黑夜」里走出來的BoCloud博雲,下一步是打造雲生態

與紫光雲引擎「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作

會後,紫光雲引擎副總經理陳虎接受了至頂網記者採訪。他表示,與BoCloud博雲的合作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撮合。首先,目前國家正在從戰略層面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雙方的合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基礎;其二,BoCloud博雲與紫光雲引擎雙方都是蘇州企業,立足於江蘇這一工業重鎮,希望能夠一起推出更落地的解決方案;其三,BoCloud博雲多年來所積累的技術標籤和行業經驗非常符合工業互聯網這一技術驅動平台的需求。

基於此,雙方將發揮各自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在工業互聯網雲平台建設的技術交流、產品結合、市場拓展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工業互聯網領域雲解決方案,推動雲平台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深度應用與落地,助力行業用戶實現數字化轉型。

作為中國雲計算的「國家隊」,清華紫光通過子公司紫光雲引擎打造的工業互聯網項目在今年6月獲批了工信部首批工業互聯網國家級平台。而這次BoCloud博雲與紫光雲引擎的合作主要著力於PaaS層面的聯合開發,包括更貼近技術資源的APaaS和更貼近行業應用的IPaaS。除此之外,整個平台還包括了IaaS、SaaS、邊緣連接幾個部分。

陳虎指出:「其中,PaaS是技術門檻最高的部分,也是該平台的重中之重。」「最終,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國前三大工業互聯網平台之一,把它做成一個最落地、可運維、可操作的平台,解決製造企業的實際問題,帶動中國企業轉型和升級。」

對此,陳虎表示非常有信心。他強調,工業互聯網涉及兩方面,一是工業互聯網平台,二是智能製造,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缺一不可。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平台能夠為企業賦能,加速智能製造落地;另一方面,智能製造的具體項目也能夠通過數據的採集和回歸,進一步優化平台,形成閉環。而這,正是紫光工業互聯網平台的集中發力點。

「在這之中,BoCloud博雲的優勢是更貼近客戶,了解客戶的實際情況。可以把一些工業的特點凝聚到PaaS層上,幫助客戶解決痛點問題。同時,我們相信自己的產品會更接地氣,因為我們可以馬上到周邊的企業去落地。」花磊說。

成立BoCloud博雲研究院,持續技術研發與產品線拓展

在花磊看來,了解客戶的需求非常重要。他認為服務商甚至需要把超過50%的精力都放在上面,為此,贏得未來的關鍵就在於技術穩定性持續服務的能力。

出於這樣的理念,BoCloud博雲還在大會上宣布成立了BoCloud博雲研究院,作為BoCloud博雲新技術的孵化器與發動機,持續對新技術關注和追蹤。

從「黑夜」里走出來的BoCloud博雲,下一步是打造雲生態

據BoCloud博雲CTO李亞瓊博士從發展目標上說,BoCloud博雲研究院有三個定位:一是對於前瞻性的雲技術做更深入的研究和跟蹤;二是與整個技術界尤其是開源社區的互動,打造BoCloud博雲技術的開源「品牌」;三是探索雲和行業結合的創新路徑,加強雲技術和行業技術的深度融合。

同時,他還指出,通過研究院的平台支撐,接下來BoCloud博雲的產品線還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在大會上,BoCloud博雲COO崔驥重裝發布了BoCloud博雲產品生態體系,正是邁出的第一步。「具體地,BoCloud博雲將更加以場景化、行業化的PaaS解決方案,以及橫跨雲環境與傳統IT資源的雲管理平台為兩大產品線,助力客戶IT系統的雲化升級。」崔驥表示。

「通過BoCloud博雲研究院,我們將與中科院展開深度的產學研合作,為國產雲計算髮展奠定基礎。」花磊強調,「往小了說,BoCloud博雲的願景是讓北京的同事每人買一套房子,讓蘇州的同事每人買一套大房子。往大了說,我們希望BoCloud博雲可以成為中國新一代雲計算行業的領先企業,致力於中國新經濟,為行業提供可靠穩定的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浪潮發布高端超融合一體機Incloud Rail 3.0,讓關鍵業務輕鬆上雲
微軟發布了第一個Windows Server 19H1測試版本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