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父,奠定貞觀之治之千秋偉業

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父,奠定貞觀之治之千秋偉業

原標題: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父,奠定貞觀之治之千秋偉業


唐太宗李世民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紛紛擾擾,起起落落,榮辱興廢。為帝王者,時時標榜自己是「皇權天授」,鼓吹自己順應天意,自稱「天子」。秦始皇為穩固王朝統治,釜底抽薪,修長城,「銷鋒鏑」、「焚書坑儒」,歷二世而亡。始皇帝雖然死了,但他的愚民政策,卻被後世君王學了去——他們不需要臣民們聰明,更不需要他們的才幹,需要的只是「順從」,如此而已。

只是這世上,總有些有識之士,俗語有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防他們的思想,那實在是比防口要難了許多——他們更信奉的,其實是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對於那些對歷史不太感興趣的讀者來講,李世民這個人要比他老爹出名的多了。李淵在他兒子面前,看起來有些弱,否則也不會倒在玄武門之變上。但在事實是,李淵這個人還是老謀深算的,一個開創皇朝的先驅者,又豈是泛泛之輩?李淵當然也明白「王侯將相」之言,所以他雖然貴為「唐國公」,也是「太原留守」(官名),卻並不滿足於此。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淵在晉陽「振臂」,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擁護,舊閥的支持下,在當然的十一月搶佔了長安,立隋煬帝楊廣的孫子代王楊侑為隋恭帝,改元義寧,效曹操「挾天子而令天下」。


唐高祖李淵


第二年五月,李淵稱帝,國號唐,長子李建成為東宮太子。《唐創業起居注》載,晉陽起兵是李淵的意志,但在《唐書》中,卻說這是李世民的主意,而李淵曾對許諾,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事實到底如何,恐怕除了李淵父子知曉,別人已經無從考據,但李世民在李唐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卻是出力甚宏的。李世民威望之盛,聲勢之隆,已經遠遠超過太子李建成,這就為日後兄弟鬩牆埋下了禍患。


李世民幼時異相,據新舊唐書的太宗本紀,他曾經於四歲時與父親李淵郊遊時,見一識相術之士,其相士先贊李淵為貴人,又贊世民,說其「凡二十歲,必能濟世安民」。李淵後遍尋相士不獲,並將此兒改名為李世民(也就是說李世民本名可能並非李世民)。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可見其武功一流。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資治通鑒》有載,李淵長子李建成,雖然被立為太子,但性情鬆緩惰慢,貪杯好色,好弓馬。而李元吉雖然身為齊王,也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總之這倆都算不上世人眼中的省心兒子,不為皇帝寵愛。而相對來說,李世民就要爭氣很多,就算在征戰天下的時候,也經歷過慘敗,但卻已成大器,甚至有一國之君的風範,如果他是長子,那太子之位也就沒有了疑問。李淵能推了隋朝,當上皇帝,端是一代人傑,眼力自然不淺,這心裡,多半也是有意讓李世民對李建成取而代之的。


兄弟幾個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卻是暗中較勁,但李世民氣勢洶洶的,李建成獨木難支,於是把兄弟李元吉也拉下了水——李氏宗親雖然不少,但皇位之爭,除了李淵的兒子,也沒哪個敢參與進來,他雖然還有不少兒子,但餘子皆小,沒那個資格參與進來。


太子黨說大不大,主事人也就李建成、李元吉兩個,而且後繼無援,但也不算小了。畢竟李建成掛了個太子的身份,就算秦王李世民威望極重,但威望畢竟不能變成實權,理論上,李建成還是最接近那個寶座的人,所以擁護他的人也不算少。


秦王黨呢,當然也是比較強悍的,甚至在資料看起來,強的不止一星半點,畢竟秦王那是戰功上打出來的,李世民本身就已勇武,再加上征戰,馬背上來的威望,兵將自然服他,文有房玄齡、杜如晦,使些算計,不會差了太子黨——更重要的是太子、齊王只能算是紈絝,秦王身後卻有百姓兵將的支持。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太子黨攻訐秦王黨,秦王黨卻有些不得已,自衛反擊的意思,但大抵是因為李世民最後當了皇帝,自誇仁義吧——前期兩黨之間的爭鬥雖然沒有兵鋒,陰招小鞋什麼的,那是必不可少的。

李淵做了皇帝,後宮雖然不會有三千,但想必也是不少,天下既定,淫慾不可少。李淵晚年寵幸的嬪妃很多,生了近二十位小皇子、小公主。但這些子嗣,一來年幼,二來沒有威望,無人支持,難以參與到太子與秦王之爭,於是開始找人依附。李世民公事公辦,冷臉一張,當然沒有太子來得可親,於是這些枕頭風開始猛吹秦王如何如何,太子如何如何——不過李淵也不是傻子,對這些話還能分辨。


只是這世上有千日做賊,卻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李世民終究還是被這些人構陷,李淵對他是猜忌日重。


就比如說有人勸李淵遷都,理由是突厥犯境,威脅京都。李世民出言請兵,說數年時間平定突厥,緊接著就被太子党進讒,說他這是謀求兵權,是以後謀反的資本。


有哪個皇帝聽到「謀反」這兩個字是不想砍人的呢?李淵不殺李世民,只是因為兩人畢竟是父子關係罷了。李淵終究還沒有老糊塗,太子黨時時進讒,他雖然猜忌日重,卻總不殺李世民——這多少也有些優柔寡斷的意思。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於是借故往東都洛陽避禍。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雖然有了殺李世民之心,畢竟對他畏懼,於是想要瓦解他手下。叛變的人是有的,但忠心之人還是要多些——可惜還是架不住構陷,如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均受太子黨之陷,被迫離開了李世民左右。

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長孫無忌、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侯君集、尉遲恭等人,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實在是這些人日以繼夜相勸的結果。


逢突厥兵入侵,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高祖從其建議。李元吉乘機帶走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統軍秦瓊(即秦叔寶)等人與自己一同前往,秦王府空虛。李世民收買東宮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王晊,得知了李建成之計,於是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勸說下先發制人。


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建成、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


建成、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有變,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世民卻搭弓射向建成,將他射死。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將射中元吉,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世民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世民,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斥他。元吉知道自己不是對手,趕緊放開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父皇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

政變發生時高祖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尉遲恭回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蕭瑀和陳叔達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姦邪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託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高祖只能無奈表示:「這正是我素來的心愿啊!」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都被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被刪除名字。李世民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楊氏後來與李世民生下一子。這也是李世民為後世有些史家所詬病的原因,認為他霸佔弟媳,有乖倫常。


六月初七癸亥日(7月5日),高祖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又頒布詔書:「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託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後再報告給朕。」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八月初八癸亥日(9月3日),高祖頒布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為太上皇,仍居於大內皇宮正殿——太極殿。世民堅決推辭,高祖不許。


高祖頒布傳位制書的第二天,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並大赦天下,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正月初一乙酉日(627年1月23日)改元貞觀。


玄武門之變後,太宗經與突厥、薛延陀之戰、和親吐蕃、與西域諸國之戰、征討高句麗等,終於建成一個空前強盛的帝國——就算如今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也還有唐太宗的功勞呢。太宗在位期間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稱「貞觀之治」。李世民終以貞觀之治而永載史冊,成為一代聖君。


北宋官修正史《新唐書》評價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唐有天下,傳世二十,其可稱者三君,玄宗、憲宗皆不克其終;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玄武門之變,影響可謂深遠。柏楊曾經說到:「然而,中國人應該慶幸李世民先生奪嫡成功,李世民為中國帶來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成為治世的典範。」


但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父而上位,用骨肉兄弟的鮮血鑄就了自己的千秋偉業,終究是在道德層面上荼毒了中國人的心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屎記 的精彩文章:

誤讀的歷史故事:武則天不是第一個女皇帝,司馬光真的砸過缸嗎?
印度古代打仗最奇葩的4種戰術!除了花架子,有一種沒人能看明白

TAG: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