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年南海大國博弈新動向

2018年南海大國博弈新動向

全球技術地圖

創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資訊

2018年的南海非常不平靜,不僅美國軍艦持續和高頻率進入,而且美國還拉攏澳大利亞、英國、法國以及日本在該地區炫耀武力,是南海海上安全形勢進一步複雜化。

2018年註定是中美關係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性的一年。特朗普政府繼2017年12月推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位為「修正主義國家」和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之後,其本人又於2018年3月16日簽署了實質性提升美台關係的《台灣旅行法》;7月6日,美國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並威脅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再增收25%的關稅。這標誌著發生在中美間的世界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正式開始。

而當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美貿易爭端時,特朗普政府對南海問題的干預與介入程度也在不斷加深。美國政界和軍方已經把對中國南海政策的指責和對南海局勢的干涉當成「保留節目」,而且還在不斷加大針對南海問題的軍事、外交、政治和戰略部署。

美國:南海「航行自由行動」繼續升級

2018年,南海繼續成為中美在西太平洋海上安全形力的重點,美國「航行自由行動」的頻率和力度有增無減,而且更具挑釁性。美國戰略轟炸機B-52飛臨南海上空的頻次也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

2018年1月17日,美國海軍「格雷斯·霍珀」號導彈驅逐艦進入中國黃岩島12海里內海域;3月23日,「馬斯丁」號驅逐艦進入南沙群島美濟礁12海里內;5月27日,「希金斯」號導彈驅逐艦和「安提坦」號導彈巡洋艦駛入西沙群島中的趙述島、東島、中建島和永興島12海里內進行了演習行動;9月30日,「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11月29日,「切斯勞維爾」號導彈巡洋艦進入中國島礁水域。

特別要指出的是,「希金斯」號導彈驅逐艦和「安提坦」號導彈巡洋艦駛入西沙群島遠非「航行自由行動」那麼簡單,其目的是在刻意挑釁中國的主權和安全。這兩艘軍艦駛入中建島和永興島的12海里內,不僅不執行國際法明確規定的領海通過時的「無害通行」要求,甚至還進行了機動演習。這不僅僅是在挑戰中國在西沙群島已經劃設的「群島水域」的領海制度,更深層含義則是對中國不可辯駁的西沙主權和海洋權益主張的直接施壓。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與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分別做出表態,指出美軍艦行動違反中國法律及相關國際法,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破壞有關海域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此類侵犯中國主權、威脅中國安全的挑釁行動。吳謙還表示,中國軍隊派遣艦機依法對美艦進行了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他強調,中國軍隊加強海空戰備建設、提高防衛水平、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不移的。

在針對美國軍艦「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9月30日在南海實施的「航行自由行動」時,中國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中國海軍170艦依法依規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進行警告驅離。兩艦最近距離僅45碼(約40米),迫使美方軍艦不得不採取轉向動作以避免碰撞。

2018年中美雙方艦隻圍繞「航行自由行動」的對抗強度顯著升級,除了頻率上升、軍事挑釁的意味日趨嚴重外,美軍B-52轟炸機群今年以來四度飛臨南海上空,6月份,美軍兩支航母戰鬥群同時在南海海域進行了軍演。美國還拉攏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國在南海聯合巡航和開展「航行自由行動」,在該地區炫耀武力。7月,美國取消了對中國海軍參加2018「環太軍演」的邀請。不僅僅如此,美國還倒打一耙,指責中國島礁建設「軍事化」。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講時揚言,「中國的軍費是亞洲其他國家的總和,北京已經把在陸海空乃至外太空抗衡美國軍力作為首要任務。中國希望將美國擠出西太平洋,並試圖阻止我們援助盟友」。彭斯的講話表明,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軍事力量現代化的戰略判斷已經出現質變。

日本:繼續高調介入南海

自2012年以來,南海政策就成為日本對華政策的重要一環,日本將在該地區逐步深入的防務活動視為其對華實施「對沖戰略」的關鍵。

日本積极參与在南海海域的各類軍演以及訓練活動。2018年9月1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發布消息稱,「黑潮」號潛艇與「加賀」號直升機航母等三艘艦船在南海進行了訓練。日本共同社表示,此系承擔實際任務的日本潛艇首次在南海進行訓練。三艘軍艦的訓練時間持續到10月底,主要活動範圍在南海以及印度洋海域。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行動是在與美國海軍「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編隊和菲律賓海軍在南海海域展開聯合訓練框架內實施的。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18年3月末,日本新組建了「水陸機動團」,這一日本版的「海軍陸戰隊」被日本政府寄予厚望。有日媒評論稱,該部隊將擔負離島防衛的重任,並牽制中國日益活躍的海上活動。9月25日至10月5日,日本陸上自衛隊水陸機動團第1水陸機動連隊80名官兵和4輛AAV-7兩棲突擊車,搭乘美國海軍「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阿什蘭德」號參加在南海區域組織的美菲海軍陸戰隊實施的聯合演習。曾有戰略學者將日本在南海的行動形象地比作是「斯諾克戰略」——即在南海地區頻繁製造「斯諾克局面」,迫使中國費心費力地去化解,以便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澳大利亞逐步強化其南海存在、英法在南海蠢蠢欲動

2018年在對南海的軍事介入方面,美國的西方盟國除了日本外,還有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

2018年6月,英國和法國先後宣布將派艦船參與南海「航行自由行動」。英國插手南海的理由是依據《五國聯防協議》(FPDA)。該協議由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五國於1971年簽署,根據協議規定,五國在太平洋領域加強軍事協作,維護區域安全。該條約為五國間防務合作提供平台,其最初存在的理由是基於冷戰的背景,如今在南海區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10月2日起,澳大利亞聯合新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英國,在南海海域實施了為期三周的代號為「五國團結-2018」的「國際安全演習」。演習依據《五國聯防協議》實施,協議規定,五國聯防機構在為期五年的一個周期內實施五次演習,分別包括:「五國之盾」(Bersama Shield)、「蘇曼勇士」(Suman Warrior)、「五國團結」(Bersama Lima)、「五國聯合」(Bersama PADU)以及「蘇曼保護者」(Suman Protector)。澳大利亞方面聲稱,堅決支持各國在南海存在爭議地區執行「航行自由行動」。

2018年10月,法國國防部長帕爾麗宣布,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將於2019年前往印度洋與南海海域,與印度、澳大利亞等國聯合在印度洋與南海海域展開軍演。歐洲現存的兩大海軍強國——法國和英國自2013、14年開始對在南海增加海上軍事存在表現出強烈興趣,並在2018年正式開始強勢介入南海「航行自由行動」。雖然英法兩國派入南海的軍事艦船多為老舊裝備,但兩國的行動並非只是簡單地「刷存在感」,而是高調地表現出對南海海域自由航行的戰略關注,並顯示出西方盟友在南海問題上不僅看法一致、利益一致,而且將行動一致。

南海穩定:中美需要加強軍事對話和磋商

近年來,中國軍事實力,尤其是南海地區海空力量迅速提升。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發布的《2018世界最新軍力平衡報告》顯示,2007到2017十年間,中國海軍服役的驅逐艦從六艘增至16艘,護衛艦從兩艘增至27艘,輕型護衛艦從零艘增至37艘。中國海軍在2018年還將新增13艘艦艇,艦艇總數可達93艘。與其他國家相比,以艦艇總噸位計算,過去17年間中國已建成的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的總量已經超過亞洲除中國外的三大主要海軍(印度、日本和韓國)的總和;另外過去四年來,中國下水的艦艇總量已經超過法國海軍,非常接近整個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與此同時,中國的空軍實力也在迅速發展,從超遠程常規導彈到第五代戰機,中國的進步和技術能力非同凡響。該報告稱,中國的隱形戰機可掛載各種與西方武器質量不相上下的空對空導彈。2015年到2016年,中國已經研製了新一代短程空空導彈PL-10。在2018年,中國會裝備新型空空導彈PL-15。

中國南沙群島島礁之一渚碧礁。

雖然中國海空力量近年有了長足發展,但亞太地區的海上安全秩序並沒有出現根本變化,美國仍然是亞太地區的海空霸主。根據美國波士頓學院陸伯彬教授的研究,在沿海水域,中國的水面艦艇享有中國沿海型地對空導彈和先進戰機帶來的威懾力和支援,有著可觀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能力;但在沿海水域之外,中國海軍還遠不能與美國海軍形成均勢。而在離海岸更遠的地方,超出其基於海岸的空中支援能力的範疇之後,中國海軍的能力就大大減弱。具體說來,美國的飛機、驅逐艦、潛艇和反潛實力,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優於中國的先進裝備;美國海軍和空軍的通信和電子戰實力也高於中國,中國的水面艦船容易受到美國飛機和艦載導彈的襲擊,海軍的艦載巡航導彈也很容易遭到美國電子作戰技術的不斷偵察和定位。

美國對南海地區空前戰略性投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要保持美國在全球海域,尤其是在西太平洋海域和空域擁有「自由介入」(free access)的能力和條件。在亞太這一全球經濟和財富的核心地區和國際體系內力量變遷最為迅速的地區,保持海空的「自由介入」不僅是維持美國地區主導國家的標誌,同樣也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其次是美擔心中國海空力量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南海島礁建設的到位,可能使中國開始具有在南海這一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繁忙的戰略水道挑戰美國海空「自由介入」的能力。美國軍方認為,如果任由中國在南海以維護島礁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方式繼續擴大軍事存在,美國將面臨二戰之後在西太平洋海域前所未有的受制於人的局面。第三是美國能否面對中國崛起、繼續保持在東亞盟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戰略影響力,並防止中國影響力的上升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上的影響力。

從近年來的南海局勢看,中美髮生海上意外事故的嚴重性在不斷提升。從2011年的「無瑕號」事件到2013年的「考彭斯號」事件,再到2016年12月的南海潛航器事件以及2018年9月30日的中美兩艦近距離接觸事件,隨著西太平洋變得「越來越擁擠」,海上安全問題正在成為中美軍事和防務關係中最具有敏感性和潛在威脅性的新主體。

中美兩國政府和軍方多年來致力於避免兩國海空軍在海上和空中相遇時出現意外性碰撞,全力降低和杜絕兩國海空軍在西太海上和空中執行任務時出現不必要的危險動作和摩擦。為此,兩國簽署了西太海軍論壇所商議和提出的《海空意外相遇規則》(CUEZ),並簽署了兩個在兩軍之間具體避免事故性碰撞、加強海空行為規則和加強前沿艦機聯繫的《備忘錄》。這些文件,為兩國海空意外相遇時避免危險舉動、避免誤判、妥善處理危機事態,以及建立一線軍事人員之間的聯絡機制,提供了相關的規則。這是中美兩軍和兩國政府加強對話與合作、深化兩軍務實合作關係所取得的重要進展。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後,五角大樓對中國南海政策的敵意不斷上升,已經嚴重干擾到了兩軍交流。2018年7月,美國取消了對中國海軍參加2018「環太軍演」的邀請,中美軍事交往明顯趨冷。美國軍方已經多次表示,要在南海採取強有力的軍事行動,阻止中國的島礁建設,給美國的亞洲盟友和安全夥伴提供信心。

隨著中美海上較量的明顯升溫,上述那些旨在管控中美兩軍海空意外相遇規則的措施,已經難以滿足中美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更為廣闊的海域之間維護海上安全的需要。中美目前在南海的軍事合作需求,已經大大突破了以往避碰、避撞和避誤判的危機管控性質的行動,而是需要更加及時和全面地在南海地區推行「信心建立措施」(CBMs),啟動兩國海上安全合作。通過合作來減少和降低敵意、擴大戰略共識,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彼此之間的戰略互疑、抑制雙方因在南海的戰略博弈可能引發的軍事衝突。

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南海局勢,再加上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對立深化,正在成為考驗未來中美軍事與戰略走向最重要的變數。

作者丨 朱峰

轉自丨 世界知識

選自丨 《世界知識》2018年24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量子信息系統發展探討
人工智慧監管指南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