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

Don"t let your children lose at the starting line,是這幾十年父母們的育兒話題。

在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去香港生孩子的事件屢見不鮮。在我們身邊中,總有那麼幾位認識的人,孩子是在香港生的,擁有香港戶口。這樣的情況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形容詞:雙非兒童(爸爸媽媽都非香港戶口)。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人都想方設法去到香港那邊產子,可見那邊的教育質量很高。但是,真的都是好的嗎?就當家長們為下一代的比拼而憂心忡忡時,TVB一部名為《沒有起跑線?》的紀錄片,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闖入了人們的視野。

原來,在祖國東南隅的香港特區,也有一群被壓力裹挾著前進的家長與孩子。相比之下,內地父母的焦慮與糾結,也許還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01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

紀錄片開始,37歲的白領媽媽Sharoni對鏡頭這樣說道,神情舉止之間,是滿滿的誠懇。如果在香港不做這兩件事,你可以活得很瀟洒:一不要房子,二不要生孩子。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聽上去似乎有點誇張,但在升學競爭愈演愈烈的香港,這番話可謂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紀錄片第一集,一位二胎媽媽lrene,在大兒子出生後一度非常「佛系」。她和老公秉持著「快樂童年」原則,放任兒子自由玩耍,直到被心儀幼兒園發了拒信。

這下lrene慌神了,她不得不跟上催促,逼迫孩子上各種興趣班以爭取能被有名的幼兒園錄取」的家長腳步。所以這次,她要讓自己還在肚子的女兒「贏在子宮裡」,也就是說,孩子的競爭從沒出生就開始了。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贏在子宮裡」,這話聽上去沒頭沒腦,卻是Irene在大兒子入學失敗後的肺腑之言。更有甚者,贏在子宮裡還不行,要贏在「造人」前,這是一個由想要的結果推導出來的結論。

一個孩子能不能進入所謂的好學校,不僅和小孩子的水平相關,可能在娘胎里就決定了,這夠新鮮嗎?Irene說有些出了名競爭激烈的好學校,一年只收10個孩子,並且還得是1月份生的。所以,要上這些學校,能從A唱到幾不重要,什麼時候受孕,什麼時候出生才都是硬條件啊!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贏在子宮裡」算什麼,能「贏在射精前」,才是頭等重要的事情。

02

「不進步就是退步」已經成為小孩子的座右銘

「不進步就是退步」,這是一句勵志的雞湯,但這句話從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子嘴裡說出來呢?80、90、00後一代都曾遭受過或正在遭受補習班、興趣班的摧殘,但是和這部紀錄片里的香港幼兒園小朋友相比,我們在初中、高中所經歷的遠不如他們生活來得痛苦。

節目組請來兩位香港藝人分別在兩個真實虎爸虎媽的帶領下,體驗了一天幼兒園小朋友的生活。體驗結束,兩個人都累到不行,在震撼之餘,只有對孩子們深深的同情。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一天連上兩個幼兒園;吃麵包的時間被媽媽督促學詞語;走在路上,任何一個出現漢字、英文的地方,都有可能被抽查問答;為了趕時間,在公廁換校服;幼兒園放學立馬連趕幾個興趣班;終於回到家,發現薩克斯老師已經坐在沙發上等待了。

一天24個小時,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可能比互聯網公司的時間安排更緊湊。而這位媽媽說,小朋友一天上兩個幼兒園在香港是很普遍的事情。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如今在上學時期獲得再多的榮譽,對於面試官來說並沒有很大的意義。但是在香港的幼升小過程中,家長們信奉的一點是,才藝多,獲獎多,你的簡歷才好看,才更容易獲得名校的青睞。

因此,各類打著「興趣」名號的課外補習班層出不窮,比如為了能在校長面試時有更好的表現而上的「面試課」,為了滿足爸媽對孩子出去吃飯能乖一點的想法開的「禮儀課」。

看似每天課餘學樂器、游泳、舞蹈、武術等等,多麼豐富多彩,其實目的都是一個——為了讓簡歷更好看。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光學習就夠了嗎?也不夠,學業要和別人學的不一樣才有競爭力。學多少才夠?別人學10個,你就要學20個。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學到什麼級別才夠?8級別人也能學到,上小學就要拿到表演級。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學什麼樂器比較好?普通的樂器別人也能想到,要學就學冷門的沒人學的樂器,才好拿得出手。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幼兒園不僅規定小朋友在學校里只能說普通話和英文,還開設各類外文課,更誇張的是連編程也已經變成了常規課程,上課隨時拿出個電路板讓小朋友連接。參與體驗的藝人都感嘆:這是我大學才學的東西,他們五歲就要學,那大學裡還學什麼啊?

這樣「喪心病狂」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香港的幼兒教育的一個潛在「遊戲規則」,在這種「執念」之下,所謂的起跑線也越來越提前

父母不可能不知道小朋友累,但是一切「為了你好」的行為,都可以被自我原諒。那麼小朋友的內心到底是怎樣的?

片子中有一個可能連成年人都不敢說不優秀的小朋友,叫Tessa,成績拔尖、會滑冰、會舞劍、會樂器,甚至在美國夏令營千人選拔中進了前50。全能嗎?對一個幾歲的小朋友來說,真的夠優秀了。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然而,她自己卻覺得,這還不夠,還需要自己給自己壓力,因為別人都在學習,自己不進步就是退步了。從這個小孩子言語里,我們讀到的更多是一種心疼,原本天真浪漫的年紀,卻承受著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生命之重。

03

孩子們真的快樂嗎?

現在流行培養「抗挫商」,尤其是培養孩子的抗挫商,但是在這樣的高強度壓力之下,原本無邪童真的小朋友多少都會被訓練出超出這個年齡段該有的成熟和擔憂吧。來自香港小童群益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香港兒童的快樂指數和8年前相比,由73%大幅度降至57%。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孩子們這樣學習快樂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大多數孩子可能在對事情產生基本認知理解之前就已經被迫加入了父母所設定的規劃中,為什麼要學這個?他們或許只知道我需要學而已。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不快樂的情緒並非完全是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不能忽視的還有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紀錄片里的一個小男孩,在鋼琴比賽里因為失誤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在台下偷偷的拿紙巾抹眼淚,而旁邊的媽媽只是看了他一眼,搖搖頭,沒有任何錶情。

小男孩強忍著淚水瞥了一眼媽媽的眼神叫人心疼,可能是害怕媽媽的責怪,可能是自責自己的失誤。可是,當一個人脆弱的時候,哪怕是一個細微的觸碰都能溫暖人心,何況這是一對血濃於水的母子。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孩子並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那麼拼,很多時候,努力是為了讓父母滿意,而父母往往只看到結果,卻忽視了過程。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以快樂為代價,贏在了起跑線上的孩子們,最後,就一定能贏在終點線了嗎?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是人都有攀比心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成為他人口中「別人家的小孩」。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當有人提出「小孩子學習這麼辛苦,好可憐」的時候,家長的心裡不得不思考,如果你的小孩沒有學校要是不是更可憐?當別人提出「很多所謂的補習班可能只是為了賺父母的錢」的時候,家長也糾結這錢不花,孩子以後輸給別人怎麼辦?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04

雖不能遺世獨立,也請盡量保持清醒

這部紀錄片所說的教育情況雖然出現在香港,可也反映出,在這個「高質量的教育是孩子通往成功道路的唯一途徑」這一認知佔據大多數父母頭腦的社會大環境中,滋生出一種近乎病態的錯誤邏輯:想要上好大學,就要上好高中;想要上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想要上好初中,就要上好小學;想要上好小學,那就必須要從幼兒園開始抓起,甚至從子宮開始。

當然,父母所做的一切無關對錯,出發點肯定是希望孩子好。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也是為了未來的某一天,父母能夠對著別人自豪的說上一番「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並且為自己現在所做的選擇划上一個合理的勾嗎?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不少從事教育的專家學者在很早就提出了給孩子「減負」的概念,告訴家長們學校其實不堪通過這樣的培訓訓練出來的東西,但效果卻微乎其微。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為了保險起見,他們更願意跟隨社會大流,盲目跟從別人的腳步。既然別人都在走這條路,為何我要另闢蹊徑?既然走了同一條路,那我為什麼要比你走得慢?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現在的家長是不理智的,就像片子里受採訪的這位爸爸說的,現在很多家長被逼成了為了資源東搶西搶的「瘋子」,很多時候並非自願,而是身在其中,做不到遺世獨立,久而久之,也就不能保持清新了。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最讓人無奈的,不是這個現象,而是現實中的家長本意想讓孩子能夠在佔據比別人更好的資源,讓人生走得更輕鬆,而不想成為孩子的枷鎖,讓他越走越累。

學習沒有錯,只是不要剝奪了孩子該有的天性和權利。其實,所謂「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不同背景的孩子,彼此的起跑線本就不一致,個體的差異也導致了起跑線的不一樣。

央視家庭情感教育紀錄片《鏡子》中的心理諮詢師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特別討厭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知不知道這句話害了多少人,特別是現在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這句話其實是在偷換概念,它設定出來人生只有一條路,你必須按這條路去走,似乎這個地方才是終點,真是這樣的嗎?」

但是孩子人生競賽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晚一點沒什麼大不了,在人生這條長長的跑道上,對節奏的把控以及培養持久的耐力才是制勝法寶。

「我要讓女兒贏在子宮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可怕?

版權歸家長口袋所有

作者:家長口袋是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的智能在線教育平台,針對3-8歲低齡兒童,以擇校為切入口,以升學為服務場景,提供思維訓練與幼小銜接課程,幫助家長解決擇校問題,緩解升學焦慮。歡迎大家關注家長口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