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慘重,孫權為什麼不乘機吞併蜀漢呢?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慘重,孫權為什麼不乘機吞併蜀漢呢?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對於夷陵之戰來說,劉備一方傾全國之力,東吳也派遣了陸遜等精銳力量前來迎敵。當然,沒有想到的是,征戰沙場一生的劉備,卻輸給了年輕的陸遜。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不管怎樣,夷陵之戰對於蜀漢來說都是慘重的損失,甚至不遜色於關羽大意失荊州。那麼,問題來了,夷陵之戰,劉備損失幾乎全部主力,東吳為何不乘機吞併蜀漢呢?

首先,在夷陵之戰後,東吳不是沒有繼續進攻,以此擴大戰果的意圖。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劉備逃到永安白帝城後,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但是,此時劉備收攏散兵以及趙雲的後軍來援,永安駐軍接近兩萬。就夷陵之戰來說,劉備的大軍有一部分是被擊敗後四散而逃,得知劉備在永安白帝城的消息,自然會向這個地方聚攏。再加上趙雲帶來的援軍,促使永安的蜀漢大軍接近2萬人。雖然在兵力上不能和氣勢正盛的東吳大軍相提並論,但是,劉備現在是守城一方,兵力上的劣勢已經被堅固的城池彌補了。

進一步來說,就劉備所處的永安白帝城,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白帝山頂,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一面傍山,四面環水,背倚高峽,雄踞水陸要津,扼三峽之門戶,具有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就荊州與巴蜀之間的通道,在古代只有長江三峽,孫權和東吳想要進攻蜀漢,就必須走長江三峽通道。但是,劉備也明白這一道理,所以在永安白帝城這個長江三峽的門戶收攏兵力,從而避免蜀漢被攻破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漢滅亡之際,東吳想要趁機搶佔蜀漢的疆域。但是,蜀漢將領羅憲憑藉著數千人馬在永安堅守,導致東吳數萬的精銳將士無可奈何,沒有從滅亡的蜀漢上分得一杯羹。

所以,正是劉備以及趙雲的大軍集中在永安白帝城,促使孫權和陸遜明白,想要吞併蜀漢,就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至少要調集東吳的主力來進攻永安,才可能最終攻入到蜀漢的成都平原。不過,一旁虎視眈眈的曹丕,並沒有給孫權和陸遜更多思考的時間。在夷陵之戰的一兩個月後,曹魏的大軍就要來進攻東吳了。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偷襲關羽、奪取荊州之前,孫權就和曹操取得聯繫,通過向曹魏稱臣,以此避免在和蜀漢對抗時腹背受敵。不過,在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後,曹魏和東吳的聯合已經是貌合神離了。所以,公元222年十月,曹丕表達了要堅決南征孫權的態度。

最後,公元222年的冬天,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范,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當魏文帝曹丕展示了自己的肌肉後,孫權和東吳都為之惶恐了,哪裡還有心思去吞併蜀漢了。在這個曹丕大軍壓境的危機時刻,孫權調集主力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桓濡須一路擊破曹仁,但是,從整體形勢上,東吳明顯處在劣勢。不過,沒有想到的是,曹丕突然遇到了疫疾,加上冬天的天氣嚴寒,不利進攻,曹魏才從東吳退兵。在這之後,曹魏的進攻壓力依然在,而蜀漢已經逐漸恢復過來了,所以孫權和東吳也就更不可能有什麼想法了。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曹丕篡漢後,忠於漢室的人為何不投奔蜀漢?因為劉備錯殺一人!
藍田之戰:秦國、韓國、魏國、楚國四國大戰,誰贏了?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