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為何能在北京站住腳?除了八旗軍,多爾袞三項政策起了大作用

清朝為何能在北京站住腳?除了八旗軍,多爾袞三項政策起了大作用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標誌著大順朝取代明朝成為中國的統治者,但是大順朝在北京存在了四十多天便撤出了北京,因為李自成親自率領的大順軍與吳三桂、清軍聯軍在山海關大戰並慘敗。在評估了敵我形勢之後,李自成選擇了暫時性地撤退,準備保留實力、尋找機會再與清朝決戰。

大順軍劇照

四月二十九日,從山海關敗退的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舉行了登基典禮,之後便匆匆率軍隊撤離了北京,而清軍則尾隨而來,五月二日,多爾袞便到達北京。當時,一些原來明朝的官員誤以為是吳三桂擊敗了李自成,並奉崇禎太子回京,於是便準備了鑾駕前去城外迎接太子。但是,當留著辮子的八旗軍隊簇擁著攝政王多爾袞入城後,這些官員們才發現自己搞錯了,錯愕之中一部分不能接受事實的人便偷偷地溜了,而剩下一些厚顏無恥的官員則將錯就錯地將多爾袞迎進了城。

清兵

但是,清軍入了城並不代表他們就能夠安穩地坐穩江山,李自成進京後四十多天就撤出了北京,那麼清朝是如何在北京坐穩的呢?這裡不得不承認多爾袞在格局上要高於李自成了,他在謀士范文程和洪承疇的建議下採取了三道措施,照顧到了各個階層的精神和物質需求。

首先,他們打出了「為崇禎皇帝復仇」、「弔民伐罪」的旗號,多爾袞對外宣稱清軍進京並不是為了謀求私利,而是為了給崇禎皇帝報仇、討伐弒君的李自成。多爾袞在進京後第三天就宣布「官民人等為崇禎帝服喪三日,以展輿情,著禮部、太常寺備帝禮具葬」,這一招無疑欺騙了很多懷念崇禎皇帝的臣民,籠絡了北京官民,讓大家從情感上不再排斥這個曾經的對手,甚至有了一些親切的感激之情。

崇禎皇帝

其次,清朝安撫了在京的官員們。在李自成的大順朝進京後,很多原明朝官員投降了大順朝,而李自成離開北京的時候,有些人並沒有跟隨大順軍離開北京,而是選擇了留在北京,現在清朝又進京了,這些官員們擔心自己投降李自成的「黑歷史」會成為自己的污點,一直惴惴不安。而清廷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沒多久便頒布了告示,宣布既往不咎,只要願意歸順大清的,仍舊官復原職,甚至加官進爵,這一招無疑籠絡了在京官員,讓他們願意為清朝效力,而這無疑是急需恢復北京統治的清廷所需要的。

多爾袞像

最後,清廷將被李自成奪去的財產全部歸還了官僚地主。李自成作為農民起義領袖,在奪取了政權後對一些官僚、地主採取了沒收財產、田地的政策,比如在北京進行的轟轟烈烈的追贓助餉運動,牽連甚廣,這無疑讓官僚地主們加深了對大順朝的仇恨。而多爾袞進京之後,宣布將這些被李自成奪取的財產、田地全部歸還本主,這從物質上又收買了這些官僚和地主,無疑又爭取了他們的支持。

清廷在進入北京之後,除了有八旗軍的武力支持外,這三項政策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也是多爾袞和李自成在格局上的差異,多爾袞的大局觀讓清朝得以在北京站穩了腳跟,進而統一了全國。

參考文獻:《明末農民戰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射瞎李自成的明朝總兵陳永福,為何後來卻對李自成忠心耿耿?
大同投降李自成後,宣府總兵就聯繫投降,百姓視李為劉邦和李世民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