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子在《道德經》中沒說清楚的「道」,《清靜經》中說清楚了!

老子在《道德經》中沒說清楚的「道」,《清靜經》中說清楚了!

《道德經》和《清靜經》都是道家的經典,前者5千字,後者約5百字,二者都是講道,各有千秋!老子在《道德經》中沒說清楚的道,《清靜經》中說清楚了,對比綜合來讀,更好理解。

我對比看過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道德經》,和現在通讀的版本,幾乎一致,只是有些地方斷句不同。有的學者說,斷句不同,整個意思都變了。其實不然,對於一個高手來說,即使對方換了馬甲,還是可以知道其本意。只有執著表面詞字的人,才會死磕在一個點上。所以現在通常的《道德經》版本,可以大方閱讀。

1、道可道,非常道,大道無形、無情、無名。

《道德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對這斷話,有些人讀來,覺得玄之又玄,半知半懂。《清靜經》則對「道」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清靜經》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這樣一對比,就比較好理解了,大道呈現出來的3個特質是:無形、無情、無名。

2、所謂得道,其實無所得。

《清靜經》曰:「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意思是說,名義上說得了道,其實什麼都沒得。為了教化眾生,才給一個名字,稱之為「道」。所謂得道,其實無所得。能悟到這點的人,可以傳聖道。言下之意,如果沒悟到,則不能傳道,傳的也不是聖道。所以孟子說,人之忌,在好為人師。

3、天道無情,人道有情。

《道德經》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很多人沒理解這句話,加上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更加感到迷惑。

《清凈經》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這個「不仁」和「無情」是表達一樣的意思,說天道是沒有感情色彩的,運行萬物的生滅;而人道,人心,是有感情色情的,人心喜歡團聚,喜歡生,討厭離散,厭惡死。聖人的心,是道心,所以聖人不仁,任由人悲歡離合,不去干涉,聖人無為。

聖人有為的話,就像一個拳頭擊打在蹺蹺板的一端,聖人用力弘揚神聖,那麼必然激起蹺蹺板另一端的大盜,陰陽大戰,不得休矣。所以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不過莊子這句話,欠缺嚴謹,準確地說:聖人不以聖人自居,則聖人不用死,大盜也可以消停。就像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4、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道德經》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清靜經》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上士聞道,馬上勤奮地付之實踐,無爭;中士聞道,似懂非懂;下士聞道,大聲嘲笑別人,產生爭執,所以下士好爭。

把《道德經》和《清靜經》結合起來閱讀,可以互補,更好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故作此文。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這3個不良習慣,會讓一個人衰弱,學會自控則受益終身
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TAG:煮酒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