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金縷玉衣」案過後:專家鑒定證書從千金難求到廢紙一張!

「金縷玉衣」案過後:專家鑒定證書從千金難求到廢紙一張!

使人覺得遙遠的,不是時間長,而是三兩件不能挽回的事。建立起誠信很難,毀掉它卻很容易。中國的古董收藏在過去幾千年里,一直是少數有錢人玩的小眾遊戲。到十幾年前鑒寶、尋寶一類的節目火了之後,在發達的網路推波助瀾之下,便開始了一場全民狂歡式的收藏熱!每個人的參與熱情都無比高昂,每一個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的專家也都是備受追捧。那個時候的專家,學富五車很是受人尊敬。

鑒寶現場

收藏這個行業入門難度極高,對一個人的知識、經驗、眼力和悟性都是嚴格的考驗。而大多數剛進入收藏的新手,沒有經驗更沒有閒情逸緻花錢花時間去學習經驗,那麼請教知名專家是最好的選擇。每一個專家都是歷經數十年磨練出來的行家裡手,自己家裡的藏品能得到他們的肯定,自然就是最大的認可。於是那個時候的專家鑒定可謂是眾星捧月,尤其是商業性質的鑒定活動。在當時,一位藏友花費幾百元,得到的僅僅是專家口頭上的幾句話而已。如果想要專家親自在真品鑒定證書上落下筆墨,需要花費數千元甚至數萬元才可以,有時候還得看專家的心情,真可謂是千金難求!這麼高昂的價格,人們卻還是甘願紛紛掏口袋買一本證書,因為藏友們相信,只要專家認可了,自己的藏品就肯定沒問題了,就肯定能賣出一個高價!!

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人們發現好像並沒有那麼簡單......

「金縷玉衣」

這件事情就是眾人皆知的「金縷玉衣」騙貸案。商人謝根榮請來文物鑒定中心主任牛福忠,僅僅花費了兩萬元,就用玉片製造了兩件「國寶」:「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隨後為了向銀行騙貸,又花了幾十萬元重金請來了五位當時文物鑒定界的泰山北斗!這五位專家連「國寶」都沒摸過,僅僅圍著玻璃罩轉了一圈,就斷然認定這是真品,估價高達24個億!隨後謝根榮拿著幾位專家簽署的鑒定證書,前後共向銀行騙貸了7個億......

史樹青專家(已故)

此案到了2008年被曝光,謝根榮被捕,不僅在收藏界,在整個中國都引起了廣泛的談論。而且幾位專家的身份更是讓人們大吃一驚。其中有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楊伯達專家,還有史樹青這樣研究文物,做了一輩子學問的老學者。然而案發之後,史樹青已經在前一年去世。當記者找到另外幾位專家之後,那幾位紛紛「懺愧」的表示:純屬看走眼了!並且都不約而同的「甩鍋」給已經去世的史樹青專家,基本都這樣說:「史老這個鑒定界的權威都認可了,我們也不好說什麼,史老說的話,我們是很尊重的。」

你看,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責任給推掉了。之所以幾位專家沒有受到處罰,是因為在收藏界,鑒定文物純屬個人意見,有時候看走眼是不可避免的。有了這個理由,還真不好說什麼。但是,對於收藏專家們的信譽,是毀滅性的打擊!

人山人海的鑒寶現場

「金縷玉衣」案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讓民眾們對專家的信譽問題大為懷疑。而之後還發生過像「漢代玉凳」、「宋代汝窯碗」等事件,都是知名專家為了利益,故意把假說成真。甚至發生了像「《嵩陽漢柏圖》」這樣的惡性事件,持寶人請專家劉岩鑒寶,沒想到這位劉岩因為覬覦這幅乾隆真跡,故意說成贗品,以17萬的低價收過來,然後自己拿去拍賣,拍出了8736萬元的天價!種種事情都在說明一件挺讓人接受不了的事實:在當今收藏界,有相當多的知名專家都是德不配位,為了利益顛倒黑白!

鑒定證書

長期透支信譽帶來的惡果終於體現出來了。現如今你如果找個收藏界的老玩家,拿出證書說:「這是我花費幾萬元開的鑒定證書,某某專家鑒定過的,估價幾百幾千萬。」那麼十有八九你會得到這樣一個回復:「誰給你鑒定的你就賣給誰去,我們民間藏友不認任何證書!」

是的,現在的專家鑒定證書已成廢紙一張,因為人們發現,就算證書寫得再好,自己的藏品還是賣不出去。因為專家們光收錢鑒定藏品了,但是讓他們按照自己說的價格直接收購,永遠不可能!光說不練假把式,羊來了的故事誰都聽過,一次兩次可以打著專家的名頭收取高額費用,但次數多了,清醒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會越來越不把鑒定證書當回事!

老一輩專家

過去的老一輩專家們為什麼那麼受人尊重?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在研究學問,在為祖國的傳統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他們拿著固定的死工資,做的卻是讓民族文化承前啟後的大事業。「始自熱情激蕩,從未敢終於世事炎涼」,在如今專家帶頭的收藏亂象裡面,路又在何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地上隨便找的石頭十塊錢一個?還不如自己去撿!
十年滄桑,古玩市場為何從人擠人淪落到如今的店比人多?

TAG:收藏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