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部《生死場》使魯迅與蕭紅相遇,一部《呼蘭河傳》成就了她

一部《生死場》使魯迅與蕭紅相遇,一部《呼蘭河傳》成就了她

在追憶魯迅先生的文章中,許多人都評價說蕭紅是寫的最好的那位,甚至連原配許廣平都未能超越,只因蕭紅用來描寫魯迅的角度太過平實,幾處細節、幾句言語,便將魯迅先生拉下神壇,成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男人。

蕭紅是魯迅先生的學生,可如今的許多評論卻認為,二人的關係遠不是師生這樣簡單。許廣平就曾跟好友抱怨說,蕭紅來家的次數過於頻繁,並且每每都要進入魯迅先生的卧室,而那時魯迅先生已經病重許久了。

蕭紅的一生,總的來說是非常悲慘的。從十九歲為了反抗媒妁婚姻而毅然決然離家出走後,她便開始了四處奔波的生涯,在這段期間先後遇見了三個男人,可卻沒有一人能陪她走到最後,感情屢屢受挫的蕭紅遇到魯迅這個對她萬般愛護的老師後,自然也會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蕭紅與魯迅的相識是通過一本《生死場》,那時蕭紅正和蕭軍在一起,二人一路逃難至上海,魯迅賞識蕭紅的才華,對二人也是十分照顧。為了和魯迅先生多多交流,蕭紅甚至搬家到了魯迅先生家附近,從此頻繁登門的日子便開始了。即使到了最後二蕭分道揚鑣,蕭紅還是會常來拜訪魯迅先生。

至於眾人猜測的魯迅與蕭紅的曖昧情愫,還要從魯迅先生對蕭紅的與眾不同說起。一次蕭紅要出門赴約,請許廣平為她打扮,許廣平找來各種顏色的綢條作髮帶。期間,許廣平玩笑般的將一根桃紅色綢條綁在蕭紅頭髮上,蕭紅俏皮的詢問一旁魯迅先生的意見,卻見他沉著臉苛責許廣平:「不要這樣妝她。」

簡單一句話卻暗含深意,三人都沉默了,許廣平有些窘,一向活潑的蕭紅也反常的安靜下來,許多讀者也都認為這一瞬間在魯迅的心中絕不僅將蕭紅當作學生那樣簡單。

1936年7月,蕭紅遠赴日本留學,而僅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她便收到魯迅先生去世的噩耗。幾個月後,蕭紅匆匆回國,在許廣平和蕭軍的陪同下,來到魯迅先生墓前為他掃墓。

在這之後,蕭紅又嫁給了端木蕻良,儘管這段感情依舊沒能圓滿,卻促使蕭紅寫下了著名的《呼蘭河傳》,成就了她。

1942年1月,蕭紅孤獨的病逝於香港,臨去世前,她在紙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與別人寫了。」就這樣,蕭紅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縱使她沒能像張愛玲那般名聲響徹文壇,可她留下的文學著作帶來的價值卻是不可忽視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爆炸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請和尚吃飯,和尚作詩表示感謝,卻被朱元璋斬殺
此人本是大明最後的萬里長城,結果卻自毀長城,萬劫不復

TAG:歷史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