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日軍戰俘,曾三次要被處決,最終被人救下,在中國工作

此人是日軍戰俘,曾三次要被處決,最終被人救下,在中國工作

原標題:此人是日軍戰俘,曾三次要被處決,最終被人救下,在中國工作


眾所周知,在歷史之中戰火燒的時間最久,戰況損失最慘的一次戰役,就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戰事。而當時的中國,所使用的武器是最為落後的,就是靠著軍民的上下一心,以及眾多國家給予的幫助,這才最終在1945年的時候,將本土的日本侵略者給趕走。


為了避免此次事件的再次發生,我國就一直想著,要將部隊實力給穩步提升起來。由於當時國家在此方面,是沒有任何經驗的,於是就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而其中最讓領導人們頭疼的部隊建設,其實就是所謂的空軍建設。


之所以會說令人頭疼,就是因為當時所面臨的有兩個難題,這其中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缺少設備,根本就不能夠做到,自主研發和生產飛機的能力,要是非要發展空軍的話,就必須得從國外購買。


而這其中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國在這方面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技術方面性的人才,根本就沒有人能,從容的指揮部隊訓練,畢竟在飛行戰鬥方面,如果沒有人指導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如願的,建設出一支較為強大的部隊。


也正是因為第二點,是組建空軍的關鍵因素,於是我國領導人很快,就將目光放到了日軍俘虜,林彌一郎的身上。


之所以會看中此人,就是因為早在1932年的時候,他就已經參加了日軍,一直在空軍部隊任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飛行員,曾在侵華戰爭的時候,與陳納德的飛虎隊多次激戰,幾乎勝利的時候多於失敗。


在知曉此人在軍隊中的履歷後,八路軍很快就決定了,要將此人給留在國內,將其發展成為我們的人。於是當時的曾克林,就直接親自出馬前去看望此人,並一直對其講述,八路軍的優待俘虜政策,還曾承諾會在戰後,將他們都安全的遣送回國。


等到一個多月之後,林彌一郎很快就招架不住了,在我軍的優待下,就開始對日軍所做的一切感到內疚,隨後就一直在幫助老百姓們幹活。等到後來的時候,曾克林在看到時機成熟之後,就直接以八路軍瀋陽司令部的名義,邀請他們幫忙組建空軍部隊。


在經過雙方的約法三章以後,這些日本人就直接來到了我軍之中,而林彌一郎為了試探我軍是否真心,於是就想要當時的參謀長伍修權,身上所佩戴的勃朗寧手槍。但是伍修權並沒有拒絕,直接就將從紅軍時期,就一直陪伴自己的老夥計,送給了林彌一郎,使得他開始徹底放下戒心。


可等到1946年2月3日的時候,由於在遼寧通化那裡,有一萬多名日軍發動暴亂,使得沒有參加的林彌一郎,受到了參加此次事件的部下影響,使得中央曾三次要處決此人,最終都被人給保了下來,這才使得國家在林彌一郎的悉心幫助下,讓中國空軍部隊初具規模。

並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一直在東北民主航空學校任職,為國家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作戰人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為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無為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