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藥性都沒掌握好,光背下「藥物功效」有用嗎?

藥性都沒掌握好,光背下「藥物功效」有用嗎?

小編導讀

知人善用,這個詞兒,您一定很熟悉!那對於中藥來說,也很重要,你若不懂她,她又怎知你的需要!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僅知彼,卻不懂自己,那也是功虧一簣!由此來說,治病用藥,熟悉藥性也就是必須要擁有的基本功咯!

藥性有寒熱溫涼,有升降沉浮,不明白藥物的藥性,處方時只是按照藥物功效一味疊加,則難獲奇效。在前文病例中使用大蒜,就是取其引氣血下行的性能。氣血下行了,病也就好了。現代藥學對藥物的研究,喜歡從藥物的成分入手進行研究,大蒜含有大蒜素,可以抗菌消炎,可以軟化血管,甚至可以抗癌,但卻無法研究出大蒜能引氣血下行這一條來,為什麼?這是藥物自身具有的偏性!

有一味中藥「井底泥」,又名「井底沙」,就是淤積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味甘而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治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頭風熱窟,天泡瘡,熱癤。

小兒熱癤,井底泥敷其四圍(《千金方》),泥熱後再換鮮泥,幾次就好了。

我們將「井底泥」晒乾後使用,還有效用嗎?沒有了!因為其寒性已經消散了!我們用它治病,用的就是其寒性。

不同井底的井底泥,可能成分各不一樣,但其大寒之性是相同的。正因為其具有大寒之性,所以對於熱性病效果好。如果按照現代的藥學研究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研究其中有什麼抗菌成分,我想很難有結果。

談了這麼多,是想說明一個問題,「藥性」遠遠比「藥物的成分」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古人非常重視中藥炮製的原因,因為炮製可以改變藥物的藥性。

通常酒炒性升,薑汁炒則散,醋炒能收斂,鹽水炒則下行。如黃柏原系清下焦濕熱之葯,經酒制後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熱。黃芩酒炒可增強上行清頭目之熱的作用。砂仁為行氣開胃、化濕醒脾之品,作用於中焦,經鹽炙後,可以下行溫腎,治小便頻數。萊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為主,用於涌吐風痰;炒後則以降為主,長於降氣化痰,消食除脹。由此可見,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並非固定不變,可以通過炮製改變其作用趨向。

意識到藥性的重要性,我們再來學中藥,思路就會大大開闊,看病下藥,也會活潑很多!治療中只需按照中醫理論,辨證用藥,當升則用具有升發性的藥物,當降則用具有降氣、沉降性質的藥物;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不會受?代研究思維的限制,不受其成分的局限,只有這樣,才是真正走進了中醫用藥的大門,這才是「中醫用藥之秘」。

為了加深印象,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肝氣鬱結的病人,常常感到出氣有些費力,嚴重者會有心慌,甚至胸悶的癥狀,為什麼呢?因為人體的陽氣需要肝氣來升發,肝氣鬱結,升發不了,就會氣短,就會胸悶!

通常運用柴胡等來升發鬱結的肝氣,癥狀就能立時緩解。

有一次剛好柴胡沒貨了,病號又是老熟人,我告訴她用生麥芽泡茶喝。病人疑惑了,生麥芽不是消食、回奶用的嗎?也能治療胸悶?我費了很大勁才講明白這中的道理,最後給她包了一兩生麥芽。第二天見面她就說,生麥芽用得好,胸不悶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生麥芽具有升發的作用。那麼患者因肝氣鬱結,肝氣不疏所致疾病,還有沒有其他的藥物可以使用?其實只要能夠疏理肝氣,升發肝氣的藥物都可以,比如薄荷!

這就是藥性的運用,掌握了藥性,臨床上遣方用藥就輕鬆自如了。

現在的《中藥學》教材中,中藥是按照功能分類的,比如麻黃歸於辛溫解表葯,薄荷歸於辛涼解表葯,麥芽歸於消食葯……

這樣對不對呢?也對!對於初學中藥的人而言,很容易明白藥物的大體功效,也就是說?照這種模式學習後,你很快就知道「什麼葯治療什麼病」!

但這與「什麼病用什麼葯」不是一個概念。雖然只是顛倒順序,但卻是兩個方面的問題。

治病如同打仗,第一步你首先得明白每個士兵的特點,每種武器的特點,但僅僅知道這些並不一定會打仗。你只有在戰場中熟練運用你的士兵,利用現有的武器,針對目前的戰役,組織最適合的戰略戰術,才能取得勝利。

你知道了「什麼葯治療什麼病」,只能說明你書讀到位了,書上的東西你記住了,但這是不夠的,你還得更進一步明白,如何針對疾病來用藥。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余浩,鄭黎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可惜可嘆!中醫有這麼多絕招和秘方就要瀕臨失傳……
耳鳴、耳聾,國醫大師李今庸有驗方!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