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這場最後的大決戰,明軍是否有機會獲勝?

明清這場最後的大決戰,明軍是否有機會獲勝?

松錦之戰,即1640年至1642年,明清各自亮出底牌,集結20萬餘兵馬,在松山、錦州之間進行的一次大決戰。結果,明軍14萬精銳灰飛煙滅,徹底輸掉了這場國運之戰。

眾所周知,清初八旗兵確實驍勇善戰,但明軍是否全無勝機呢?並不是。

薊遼總督洪承疇,是指揮松錦之戰的軍事主官,身為明末最牛的將領之一,洪承疇的戰術思想很對路。

他早準備好打持久戰,盡量避免和敵人硬碰硬,同時利用主力做後盾,派出小股部隊出擊,絕不浪戰,且戰且守。在這種穩健的戰術下,企圖圍點打援的清軍,圍是圍住了,打卻打不著,很是灰頭土臉。

清軍主帥多爾袞不得不後撤30里,允許士兵接班回家,因此遭到了皇太極的撤職,換上鄭親王濟爾哈朗。濟爾哈朗同樣一籌莫展,老想著回去瀋陽,感嘆「不如循去」。

這樣下去,洪承疇救出困在錦州的關寧軍,不讓錦州落入清軍之手,是指日可待的。

但是,前線屢屢小勝讓崇禎皇帝和一班朝臣產生了錯覺,以為可以發起大規模進攻,速戰速決。

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借口,催促洪承疇。而崇禎皇帝是糊塗蛋,聽而信之,下了詔令,又派去監軍張若麒督戰。

洪承疇於是在寧遠誓師,被迫向清軍進兵。

最初,明軍依靠高漲的士氣,贏了幾場,但畢竟硬實力在清軍之下,很快形勢就急轉直下了。明軍此時還有個命門,就是監軍張若麒不知兵,卻喜歡指指點點,洪承疇精通兵法,礙於官場政治,又屈就張若麒,導致明軍指揮失當。

皇太極很精明,看出明軍主力壓在陣頭,首尾不能相顧,立即發揮騎兵機動優勢,繞到明軍後面切斷了後路,並奪走了糧草。明軍手裡只剩下三天的糧食,再發力進攻顯然不可能,只好撤兵回寧遠。

臨陣撤退是兵家大忌,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潰敗。明軍正是如此,每個士兵都心慌意急,像無頭蒼蠅一樣亂竄,結果還落入皇太極的包圍圈,登時兵敗如山倒,在海邊被殺得浮屍漂蕩,血染灘涂。

然後,洪承疇和大批將領被俘,錦州城內的祖大壽,見主力援軍已經覆沒,也打開城門投降了事。

整個松錦之戰,明軍在前期不乏機會戰勝清軍,但皇帝和朝臣干擾前線主將,胡亂指揮,導致這場重要戰役一敗塗地,從此被打斷脊梁骨,再無翻盤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如沙 的精彩文章:

1969年珍寶島戰役,解放軍擊斃的蘇聯最高指揮官是誰?
民國第一越獄案:「中國法官」救出日本特務,讓蔣介石大發雷霆

TAG:歷史如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