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大雪,松之傲

大雪,松之傲

說到百木之長,頂風傲雪,四季常青,唯松當仁不讓,對松的敬佩之心也自然不是從今日開始。中國傳統文人畫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松也早在唐代時被吳道子畫入壁障上,後來自不用多說,詩人和藝術家們都把它視若珍寶,歌詠之聲在歷史長河中不絕於耳,繪畫作品更是比比皆是。在民間「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這賀詞中關於松的長壽吉祥寓意,也是婦孺皆知。

明代 文徵明 松壑飛泉圖 台北故宮博物館

整副圖卷分上下兩個部分,遠處高山疊巒,一股清泉噴流而下;近處蒼勁松木,樹下文人林間雅集。

有人說這是文徵明人生轉折的作品,表達了他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破滅之後,歸隱山林的隱士心態。表達隱士之情並沒有用竹或著梅入畫,用了在山間的松。

松看似平常,可不論是冰天雪地還是懸崖峭壁,不論土地貧瘠還是亂石堆,它都能依石而生,在縫隙中汲取養份,不屈不饒。這種堅韌不拔的鬥志恐怕才是文徵明在畫中所想表達出不滅的氣節,也正如後來他用自己的才華影響了江南文人,整個吳門畫派也逐漸影響整個藝術圈。我們從作品可以看到藝術家的深度,而他的影響力則看出一個藝術家的廣度。

差不多與文徵同時期的日本水墨國寶級畫家,應該是桃山美術時期中的長谷川等伯,他留下了堪稱日本水墨最高傑作《松林圖屏風》。

長谷川等伯 松林圖屏風 16世紀後期 東京國立博物館

(上圖為右扇,下圖為左扇)

這張畫的創作背景相傳是因為長谷聽聞自己最好的摯友千利休(日本茶道大宗匠)因觸怒豐臣秀吉而被賜自殺後,痛苦萬分閉門創作的作品,人生無常,萬物皆虛空的感嘆。人與群分,只有共道之人才能成為朋友,相信長谷與千利休在「禪」意的理解上是相似的,用拙與簡對抗貴族的奢華。不過畫出這樣的情景的松也是跟日本的地理環境和園林發展有關,日本早期的園林是為了防禦防災。這一排矗立在海邊抵禦風浪的松,亦是對抗權貴的心境表白吧。

從繪畫角度看,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產生的同一松題材,藉以松木來表達作者心中的願景與深刻的思考。在宋代郭熙看來,繪畫不但要有審美價值,還要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甚至道德價值。鄰國作者的表現手法更為裝飾感,不過人家也畢竟是畫在屏風上的,就是裝飾所用,也符合桃山文化的裝飾意趣。

松作為精神的寓意與載體之外,它的頑強不衰的生命之美,遍地中國南北上下大江平原,在不論生長環境多麼惡劣的條件下即使沒有肥沃的土壤也能攀著崖壁生長,凌空而出,姿態姣勁,堅貞之美的樣子十分惹人敬佩;亦不擇時而生,一年四季無論嚴寒酷暑都鬱鬱蔥蔥。我國古今畫家的審美體系中都對它的姿態美和精神氣節都用筆墨做過呈現。

南宋 馬遠 《松壽圖》 遼寧博物館

元 吳縝 《雙松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 唐伯虎 《山路風聲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 《黃海松石圖》弘仁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圖取黃山一景,構圖上,大疏大密,計白當黑,開合有致,新穎而大膽。整個畫法用線條勾勒出山石的外形,以染代皴,描繪出石崖的堅硬之質感。有宋人大山大石的壯美氣象。

中國的山水畫是描摹了人們心中的氣勢山河,借咫尺之圖,盡千里之觀。那插花其實就是微觀的山水圖卷的再現。而松木正是表達山水意境的最好載體,看到奇松,即便不見山巒,我們也會在心中描繪出那些氣勢恢宏的山崖。

日本 大住院立花砂之物 MOA美術館藏

這幅大住院立花砂之物的繪畫作品,詳實的記錄了日本延寶六年(1678年,相當於我國清朝雍正年)的插花樣貌,其中上段關於萬木之首松木的描摹與同時期的我國的上面那些古代繪畫中所表現的蚴勁蒼老生命力十分相似,中下段所插置花木和時令花草則暗示著自然中木草交錯生長的智慧和表達的季節,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個有根系的種植盆景,然而這是一個人造的插花作品,一枝一葉均為人類為了要將自然園林景緻帶入室內進行微縮技法。

我國古代早有用松枝插瓶的記載, 明代出現只插置松枝一種材料的作品,沒有任何華麗的花朵,結構小巧,追求植物的品第(松為二品),形式上有中國繪畫和書法的線條上的調和感,流利頓挫的形式之美,注重花色而重精神。

明代插花作品(局部) 藏於美國佛利而博物館

清代 沈源 《畫獻芝圖》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圖中幾個佛家弟子正在插置高大的瓶花為供花所用,所入瓶中花材以松、柏、靈芝組成,不見日常花草的搭配。這一瓶寓意:「平安如意」,作為吉祥祝頌的花木組合。

日本 小原流 《風景をいける》 小原流文化事業部出版

日本 池坊花道 三浦友磬《立花松柏集》 日本花道社出版

小原流的自然寫景式作品中,大量的模擬自然景緻,既精鍊了自然植物的語言又將花道家對自然的領悟之心融入其中。與池坊花道不同的是,小源流在盤器為基礎的表現上,作品重心會偏下方,是一種近景的細緻表達,更為親近人類,彷彿就是湖邊水畔,山林野地的一處自然美景。池坊則偏重於用山水圖卷的視覺方式,用直立式對宏觀景緻的比擬和表現,更像是觀賞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的頂禮膜拜之情,池坊花道的花道師們更像是與神打交道的神職者,這副松一色的立花作品也像是迎接神仙的通道,這樣的想像與感受也並非沒有根據,池坊花道的起源於佛前供花,他們奉神的傳說中,神仙落入凡間會站在松木(真)的頂端。

無論是何種流派或著何許風格,也不論是宏觀還是微觀的表達,關於松木虯勁的表現和精神的崇禮,均可以看到受我國傳統水墨影和人文思想的影響的痕迹。

我想以當代藝術家蔡國強老師今年初在京都二條城裡所搭建的裝置作品《盆栽之舟》來延展和結束今天的話題,早在2016年蔡國強老師在日本奈良的東大寺里創作了一件糅合行為表演和裝置藝術結合的作品《造一艘船》,現場製造一艘13米的中國帆船,並在東大寺的鏡湖上泛舟數月,今年這艘船載著五棵松樹駛入了日本古時的都城京都二條城宮殿的中庭駕在三塊巨石之上,與周圍安土桃山文化經典的庭院建築瑟瑟和鳴卻又卓爾不群。

蔡國強 《盆景之舟》 京都二條城 圖片源於網路

蔡國強 《盆景之舟》手繪稿 圖片源於網路

隋唐時代日本跨越海洋不畏艱苦來求學,帶著我們先進的文化知識、禮教和管理制度等回到本土傳播。藉由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想像力,這巨石、帆船、松樹,形似源於中國的山水畫,鄰國日本與我們從古至今一衣帶水,中國的水墨畫中孕育的文人精神和哲思,早在古時候傳播日韓, 並影響他們至今。蔡國強老師通過這個作品表達了他對東亞國家之間文化的相互影響和現狀的思考,用幽默的方式隱喻著歷史。

欄目策劃:三聯·CREATIVE

責任編輯:牛牛

微信排版:王小懶

請用一分鐘的時間完成調查問卷,

幫助我們做的更好。

簡單三步,點亮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小雪,輕如初戀
一杯鐵觀音在手,品味奶香與花香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