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首屆中國印刷藝術設計雙年展:用創意推動印刷業的發展

首屆中國印刷藝術設計雙年展:用創意推動印刷業的發展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如今,隨著互聯網媒介的發展,印刷業明顯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加上國家對於環保的重視,印刷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難題。在這樣的情境下,由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和北京印刷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印刷藝術設計雙年展(以下簡稱為「印藝雙年展」)在萬眾矚目之下成功開幕了。





> 繪本,真琦




在印藝雙年展的報送作品中,學生作品佔了四分之三。報名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也遠遠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作品徵集從7月16日啟動到8月20日截稿,有83所國內院校、10所港澳台院校、20所海外院校、近百家國內設計機構報名,報名作品高達7003件(海外作品400餘件),遠超主辦方原預估的2000件;投稿作品也是異彩斑斕、構思奇特,多有對基於傳統文化、工藝、材料之上的創新。




作品共分為8類,主題涉中國夢、傳統文化、非遺、環保、自然、公益、戰爭反思、商業品牌展示等等。創新性在這些異彩斑斕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令人驚喜的是,占報送作品數量四分之三的學生組作品,絲毫不遜於專業組作品質量。





> 插畫,蔡智超



琳琅滿目,優中選優的展出作品,讓觀眾應接不暇,留連垂注。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展覽既大氣恢宏、又個性鮮明。作品類型多樣、題材豐富,令人耳目一新。




印藝雙年展的總策劃人張彬說:「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它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今天,以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和新媒介正成為影響我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新力量,印刷——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概念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向著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快速發展。」




> 海報,徐偉





「近年來印刷業的現狀喜憂參半,但大致能看出發展趨勢。從憂的角度,環保方面,印刷業成了環保監管大戶;出版印刷方面,現在很多人從看書看報轉向看電子書、看手機,源頭上閱讀量的下降,導致了出版業務量的下降,尤其在出版社佔全國出版社一半以上的北京最為明顯。」張彬說,「但從最近公布的印刷百強排行榜看,大部分上榜的印包企業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當多的企業是包裝印刷企業。這些企業產品的創意設計元素很明顯。例如界龍集團,為麥當勞、三星提供包裝印刷服務,產品的創意設計感很強。換言之,包括北京在內的出版印刷企業的業務量整體有所下降,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包裝印刷企業業務量仍很可觀,它們的產品特點代表了一種趨勢。」




 > 海報,陳約瑟




正是張彬對產業趨勢的調研,讓他萌生了要辦一個印刷藝術設計雙年展的想法,將印刷與藝術、設計融合。他說:「如果能帶動整個產業發展,對印刷業轉型,甚至對學生未來的擇業,那都是利好的。」




印刷業面臨著環境監管的問題,僅就印刷環保而言,張彬也就其所見所聞作了些「辯解」:「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印刷企業,技術很先進,甚至放眼世界也是先進的。這兩天我碰到了山東鴻傑印務的劉總(註:山東鴻傑印務集團有限公司的劉傑總經理),他說,我們在環保方面有很多做法,甚至比日本還好。」




 > 海報,徐偉




忽如一夜春風來,現在不少印刷企業實質性地開展了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產銷;更多的印企在觀察、了解或嘗試。但據觀察來看,當下印刷文創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問題。對此,張彬談到:「現在很多印刷企業進軍文創只是蜻蜓點水。有的投入很大,但不掙錢。歸根到底,印刷企業沒有從『革命』的角度出發、缺乏品牌意識,只是將文創產品的開發,作為印刷服務商進行技術和工藝改良的組成,或者作為對客戶的增值服務。」



要提升印刷企業的品牌意識,提高印刷文創產品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影響力、銷售量,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整個產業鏈努力,尤其需要印刷企業進行觀念上革新乃至「革命」。首屆印藝雙年展,若能喚醒部分印刷企業的品牌意識,其貢獻亦可圈可點。




比如,陶成龍設計的梳子是由漢字「家」這個字演變而來的。「宀」的一點延伸為梳柄,, 「豕」的兩撇則演變成千絲萬縷的梳子齒。王瑞峰設計的「立春」系列文創產品既有中國特色,又不失現代設計感,無論是字體的選擇、顏色的搭配還是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圖案設計,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特色。





> 海報,潘爽毓、郭夢楠




許輝為「奉賢黃桃」設計的產品包裝,乍一看,真讓人猜不到這是個黃桃,還以為是中國傳統的點心包裝,仔細讀了產品信息才恍然大悟。設計師運用了中國傳統漢字來體現「奉賢黃桃」是來自千年古鎮的錦繡黃桃這一產品特色。




更有意思的是,來自哈田的「多肉植物吊燈」,在吊燈內充裕的空間中,種上一株小植物,也不需要陽光,只要通過燈光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內置的空氣濕度檢測器通過植物的生長便可以檢測出室內的濕度並有所提示。這個造型簡易的植物生長空間,通過復古的玻璃顏色為書桌增添了另外一絲情趣。




在首屆印藝雙年展上,最讓人難忘的就是海報的設計,其種類、數量和質量都叫人連連稱讚。來自陸杏的海報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擬人化,擬字化,萌動可愛又不失現代設計感;陳約瑟的設計則穩重、嚴肅了些,通過扁平化的字體和黑白的山水動態展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讓海報多了一分靈動;李曉東的「同根生」將所有動物都用一片樹葉的經絡連接起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背後的意味值得人深深的思考。




海報組的作品來自五湖四海的高等院校,但最能獲得觀眾注意的當然還要屬來自中國設計師的作品。這絕不是我們在自吹自擂,而是在這些海報作品中,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強大力量和深厚韻味,加上設計師的巧思和創新,中國文化更是彰顯出了無限的魅力。





 > 文創,王瑞峰




近年來,隨著電子書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其方便和快捷讓走進書店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在印藝雙年展上看到的書,彷彿讓人打開了看書的全新視界。比如金明設計的《北山經》,其圖書的配色、配圖,簡直太讓人想要不顧一切地擁有了,貌似這其中的每一筆都是經過細細雕琢的,就連其中的一幅小插畫都足以被收藏。還有一些童書的設計,讓人想要重返童年,裸眼3D、立體插畫,以及生動的表現都是在一本兒童圖書中可以實現的,簡直驚為天人。




首屆印藝雙年展的策展人和評委之一的姚建偉說:「沒有想到這次能吸引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各院校的作品,我們在評選作品時,也沒有設定統一的評定標準,但從作品的前瞻性和獨特創作的思路,這兩點是我評選時首要看重的。」




「以往很多類似展覽作品是單一的,而這次涵蓋了海報、包裝、文創、書籍、繪本、插畫、品牌、字體類型,形成了『航空母艦』般的產品集群」,印藝雙年展策展團隊代表,清華美院博導王紅衛教授說:「印藝雙年展已成為設計者聚集的平台,成為印刷、藝術、設計從業者的家園。」




張彬作為本屆印藝雙年展的總策展人和總發起人,他本身就是北京印刷學院的一名教師,他不僅知道學生就業的難度,更知道市場發展的辛酸,加上他曾有在2008北京奧組委的工作經歷,與國內知名藝術家、設計家,及國內知名藝術、設計院校(系)相關負責人關係密切,人緣頗佳。與許多印刷教育工作者動輒大談印刷機械不同,這位藝術專業出身,視野開闊、經歷豐富的高校藝

術專業老師,更注重「跳出印刷看印刷」、「跳出高校看專業」,而這一切,也

基於他對印刷業現狀的觀察、對學生的從業信心和擇業取向的深層思考。

「好的設計產品,也是在設計新的生活方式。例如日本的書的設計,其版面非

常飽滿;視覺感很美;眼睛也看得很舒服。或許並不完全是資源少的問題,他

們的設計師可能培養出了一種設計的意識,如何在節約、環保前提下把設計做

得更好;進而通過這種設計引導大家以這種理念生活。」張彬說,「日本的設

計與我們的設計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國家現在很多的設計作品,特別是書的設

計,多是站在形式、美感角度,追求出奇,沒有體現出對生活深層次的理解;沒

有站在對大眾健康生活引導的角度。」




這是張彬策劃的首屆印藝雙年展,時間、人力、物力、財力上多有不足,但能有

現在的成果實屬不易。「整體而言,我們希望第二屆印藝雙年展時,主題上更

鮮明,同時劃分出若干主題;平台上更產業鏈化,做好產品與營銷、渠道的對

接;內容上更豐富,除了展覽展示,還有論壇、研討等。」張彬說,「我們希望在

第二屆印藝雙年展上,也能出現更多更好的設計作品。」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藝術與設計(理論)》被評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擴展期刊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