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誤讀張愛玲被群嘲,馬思純的文青人設崩了?

誤讀張愛玲被群嘲,馬思純的文青人設崩了?

28歲拿下金馬獎影后

國內最有實力的新一代女演員之一

相比她的前輩

馬思純更個性、有鋒芒

因為張愛玲,她被群嘲

這幾天,馬思純被懟了,對手是微博大V 「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和張愛玲的粉絲。

小姑娘還是太嫩,其實呢,根本就是被碰瓷、套路了。

——我的朋友A、文化圈資深人士說

演員就該低調,你怎麼理解角色是個人的事情,但從整個劇組來說,導演才是靈魂,演員還沒進組就發表看法,不應該。

——朋友B是知名製片人,立場截然不同

相比那些鍵盤俠,能拿著「第一香爐」還能批判的頭頭是道,馬思純有這點理解就別苛求了。經歷了這事兒之後,她應該會好好讀一下張愛玲的《第一爐香》,也是好事兒。

——朋友C就佛系多了

所以,馬思純的文藝女青年人設真的崩了?

連環三暴擊,馬思純有點招架不住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事件的發展脈絡吧。說實話,有點亂。

早些時候,許鞍華宣布將把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搬上銀幕,編劇有王安憶,而網傳女主角葛薇龍將由馬思純出演。

上周末,馬思純發了條微博,是《第一爐香》的讀後感,稱張愛玲卑微換不來愛人,最後總結:「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馬思純受到連環三暴擊,第一擊來自燕公子,她轉發了微博,並附上了一個「哎」。

這不能怪燕公子,因為馬思純的《第一爐香》讀後感,似乎和大多數張迷(張愛玲書迷)對這本小說的認知是不同、甚至相悖的。而且第一句話也是來自張愛玲認識胡蘭成之後發表的小說,《第一爐香》還是張愛玲的處女作,當時她並沒有認識胡蘭成。

燕公子還吐槽說:「這相當於從《色,戒》里看出不能當第三者,把哈姆雷特看成了哈利·波特」——這段吐槽可謂是深得張迷的心。

但後續的發展出人意料,馬思純回懟了燕公子,兩人你來我往了兩次。而馬思純的回懟明顯沒踩到點上,被燕公子帶了節奏,給吃瓜群眾「吃」到了平時難得一見的高級瓜。

連環三暴擊的第二擊來自張迷開設的微博「張迷客廳」,後者不僅稱馬思純發過張愛玲的偽語錄,還用一句張愛玲私語錄「最討厭的是自以為有學問的女人和自以為生得漂亮的男人」冷嘲熱諷。沒想到,馬思純竟然還有勇氣反擊,稱「書本來就是要越讀越明」;

「張迷客廳」則抄送了張愛玲的正版語錄給她。

連環三暴擊的最後一擊來自諸多網友,馬思純以前的微博被翻了出來,她被發現有用錯成語,而她的文藝腔也似乎沒用對地方。

至此,馬思純的文藝女青年人設基本崩塌。

沒看遍世間繁華

怎會安心坐旋轉木馬?

最早注意到馬思純,是因為張一白的《秘岸》。戲份不多,20歲的馬思純身上有一股勁兒。

馬思純在片中演的是男主角小川(檀健次飾)的夢中情人春春,黑夜即將來臨,江邊,她脫下外衣,縱身往江里一跳,讓少年怦然心動。但轉過頭來,她置情犢初開、如同小獸探尋世界般想要追尋愛情的小川於不顧,和混混大志(段博文飾)調起情來。

《秘岸》中的馬思純(左)

以後,她又將這股勁兒帶到了別的電影裡面,《我們天上見》、《歲月無聲》、《左耳》、《七月與安生》……

有一種類型的演員,他的表演和學識沒有直接的關聯。甚至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沒被學識「污染」的「野路子」表演。

拍攝《慾望號街車》的時候,馬龍·白蘭度還是個小咖,但是當導演伊利亞·卡贊給他說戲的時候,經常說到一半,他就會不耐煩地說著「我知道這些」,然後自顧自走開。但是一旦白蘭度站到攝影機前,一旦開始拍攝,卡贊發現,他真的不需要任何指導。

《慾望號街車》中的馬龍·白蘭度

近的,有林碧琪。在香港的九龍城寨出生、長大的她輟了學,流落街頭做小太妹,16歲時被麥當雄發掘出演《靚妹仔》。個性洒脫的林碧琪完全不覺得拍電影有什麼了不起,提出「不做女主角就不拍」,導演黎大煒一口答應,為她度身定造了劇本,甚至直接給女主角命名為「碧琪」。

《靚妹仔》中的林碧琪

《靚妹仔》上映後,大受好評,口碑票房雙豐收,林碧琪也因此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后。但只拍了這部電影之後,她未婚先孕、徹底揮別娛樂圈,之後不管電影圈如何引誘,也堅決不再拍戲。

更近的,有周迅。1997年出演陳凱歌電影《荊軻刺秦王》,同年在電視劇《紅處方》中飾演吸毒女沈佩;1998年在婁燁電影《蘇州河》中一人分飾美美和牡丹兩角,隨後又在李少紅導演的古裝戲《大明宮詞》中飾演少年太平公主。周迅23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在清純少女和墮落天使之間完美地切換了。

所以,演員更需要的是見識生活中那些驚濤駭浪、大喜大悲、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沒看遍世間繁華,怎會安心坐旋轉木馬?

對於《第一爐香》原著,作為演員馬思純讀了與否並不重要。她最應該做的,是將自己退回到白紙的狀態、完全地放到許鞍華的手裡,就如同蕭芳芳、張曼玉、吳倩蓮、李麗珍、林嘉欣、斯琴高娃、鮑起靜、葉德嫻、湯唯、周迅(這個名單還可以很長)等人曾經做過的那樣。

人設,這是一個偽命題

粉絲或者圍觀群總對於演員,總有一種類似於網戀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當你喜歡一個演員、或者是喜歡他/她的某一次表演的時候,因為距離感,所以在幻想中,他/她似乎在各個方面都應該有著異於常人的地方。

馬思純出演的這些電影都有著一股文藝的氣息,她也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應該是個愛讀書的文藝女青年了。這也是她被扒出發了張愛玲的偽語錄之後、被網友嘲笑最多之處。

喜歡太宰治的人,就一定要嘗試自殺?

借用知乎的神回復:「情人節沒有情人怎麼辦,那清明節家裡沒死人的難道還得弄死幾個?」

人設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可惜的是,馬思純還陷在裡面沒能抽離出來。

但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給出過另外的案例。他曾經遇到過一個歌迷,從後者那裡,他竟然聽到了不少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披頭士(The Beatles)的「往事」。麥卡特尼告訴他「不是這樣的」,而歌迷則露出不屑的表情,似乎麥卡特尼在對他撒謊。

「他們說,約翰·列儂(John Lennon)是如孩童般歡樂的,而保羅·麥卡特尼則始終略帶憂鬱。沒辦法,我們的人設就是這樣。」麥卡特尼最後只能這樣總結。

在馬思純的微博中,有著大段的抒情。可以認為是她的本性使然,也可以認為是她被人設箍在了那裡。

如果只是後者,那這次的連環三暴擊對於馬思純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畢竟,人都是吃一塹長一智的。

耿直Girl,還沒學會跟人吵架

這次的翻車事件,還讓大家認識到了,馬思純真的是個耿直girl。

這不是她的第一次。在拿了金馬影后之後,面對小姨蔣雯麗對她的提攜,她大膽回應說:「我想講,大家都覺得,因為我有我小姨所以好像想進哪個組就能進哪個組。不是這樣的,我小姨現在都快沒戲拍了。」

身邊的助理都沒攔住她說這番話,也不知道小姨蔣雯麗會怎麼想。

和燕公子的嘴仗,只能說,馬思純真的不適合吵架。

這個對細節很重視的雙魚會深深地糾結對方的某個詞、某個字,又或者是一句話,接著就開始無限的掙扎和矛盾。就是因為糾結,所以才被燕公子帶了節奏。

吵架這種事情,怎麼能順著別人來呢?

以方舟子為例,韓寒迎戰方舟子,全程按照方舟子節奏來,最終落敗;而王菲和方舟子的嘴仗,王菲以一句「拜晚年」結束了戰鬥,可以認為是王菲瀟洒地認輸,也可以認為是王菲懶得和他玩。

而到了木子美那裡,方舟子敢低,木子美就更低,而且完全不按方舟子的套路出牌,終於成功將方舟子趕出了微博(方舟子自稱是主動退出)。

同理,馬思純踩著燕公子的節奏走,怎麼能不輸?

提高某格,其實還有別的方式

女演員沒有文藝天分,但是也出寫文章、出書的人不少,比如林青霞。

林青霞在息影后,開始寫東西,說實話文筆呢,談不上多好,甚至會顯得稚嫩。她不會玩社交網路,就把自己寫的小文,發給瓊瑤、施南生、蔣勛、龍應台……身邊所有朋友都會收到。

學者馬家輝是第一個代表《明報》向她約稿,逐字逐句給她意見修改,之後林青霞越寫越多,在各大媒體上都能看到她的筆觸。

林青霞哪裡是一個人在寫作,整個華語文藝圈都在幫她,鼓勵她,多寫、多看。她出了第一本書《窗里窗外》嫌不夠,還出了一本《雲去雲來》。

多寫、多看,吵架自然就不會輸了。這也同樣適用於馬思純。

寫字讀書,和朋友一起討論、辨明本來是好事情,但是在社交網路上這就演變成其他事件了。不管怎麼說,這麼有個性的馬思純,不要因為被嘲諷,就到退到另一個安全區。畢竟我們看了太多明星每天只發廣告、帶貨,實在太無趣了。

還可以給馬思純提供一個方向,如果需要旁徵博引,人民文學出版社出過一套「短經典」叢書也是極好,王安憶為這套叢書寫了總序《短篇小說的物理》。

王安憶寫到:「『優雅』在於理論又如何解釋呢?愛因斯坦的意見是『儘可能地簡單,但卻不能再行簡化』……好的短篇小說就有了一個定義,就是優雅……短篇小說對於講故事是有相當的餘裕,完全有機會製造懸念,讓人物入套,再解開扣,讓套中物脫身……」

發一段王安憶的文字,再配上一個她擔任電影《第一爐香》的編劇的消息,從某格的角度來說,應該比現在的方式要好。

文_ 老米

部分圖片來自新浪微博@馬思純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六鋪生活家-暖冬愛買好物

合作推廣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從「杠精」到「巨嬰」,2018 十大流行語你猜中了幾個?
任正非長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她曾是富二代「楷模」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