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盤2018年電影市場,全面洗牌的上中下游,誰的機遇來了?

復盤2018年電影市場,全面洗牌的上中下游,誰的機遇來了?

作者 | 斯塔西;來源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

資本大退潮、稅務大地震、票補時代退場、影院鬧饑荒、大批影視公司倒閉、開機驟減明年沒片上……

回顧2018年,這類「影視寒冬論」的文章層出不窮,從業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就市場消費端來看,一方面,我們看到流量明星大製作接連慘淡收場,《阿修羅》《戰神紀》等均不過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邪不壓正》等遠不及預期;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靠口碑逆襲的爆款,從年初的《無問西東》到春節檔的《紅海行動》,再到暑期檔的《我不是葯神》,直到近日的《無名之輩》等。無論什麼檔期,幾乎每一部口碑之作都能走上逆襲之路。

2016年國內市場是《盜墓筆記》等低分高票房影片主流,2017年還有輿論說國內是《變形金剛5》為代表的「好萊塢爛片」回收站。然而到了2018年,幾乎沒有低分爛片僥倖過關,成為漏網之魚。

《我不是葯神》

前日,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發表長文提醒行業說,所謂的寒冬,不是講優美故事感動人的寒冬,而是講資本故事忽悠人的寒冬。同樣地,現在也不是一個健康產業因為正常產業周期調整而逐漸進入的寒冬,而是一個畸形產業受非正常因素擠壓而忽然面對的寒冬。

2018年註定是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拐點,觀眾消費明顯趨於理性,以往遊戲規則失效了,消費端正在反作用於供給端。

寒冬下,行業經歷陣痛的同時,暖流正以洶湧澎湃之勢,席捲電影的創作、宣發、影院等各個環節,帶動整個行業升級、走向成熟。稅務風波、片酬限價帶來的影響終會過去,小娛復盤了2018年電影市場,勾勒出行業在這一年的變化。

從粗獷到品質消費:

資本「殘次品」出局、優質影片口碑逆襲、新類型受青睞

電影觀眾消費趨於成熟有兩個表現:一是資本「殘次品」票房慘淡,淘汰出局;二是口碑優質作品逆襲,黑馬頻出。

所謂資本「殘次品」即套用「流量明星+IP」公式,輕視內容製作的影片。比如陳偉霆、林允主演的《戰神紀》,王力宏、宋茜主演的《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等,吳亦凡、梁朝偉、唐嫣主演的《歐洲攻略》等影片不僅票房接連撲街,而且還撲得悄無聲息。

10年前,評價不甚好的東方魔幻《畫皮》系列拿下了10億票房。10年後,一手打造《畫皮》系列的楊真鑒以同類型《阿修羅》重起爐灶,試圖如法炮製當年的票房奇蹟,拿下30億目標票房。但事實卻是,這部投資7億的東方魔幻大片上映三天票房不足五千萬,遭遇了豆瓣、貓眼史上最低評分。

過往「爛片」口碑越差越能引發熱議,從而形成畸形票房增長的現象,不復存在。今年更悲劇的插曲是,同樣投資7億的《大轟炸》,娛樂大亨施建祥逃跑留下的殘局,經崔永元爆料陰陽合同事件一「洗禮」,已經永久的「撤檔」了。

與《阿修羅》《大轟炸》這類資本悲劇,形成鮮明對比的現象是,優質影片口碑逆襲成了電影市場常態。映前不被看好的優質電影,映後都能靠口碑逆轉勝。

年初的春節檔格局中,軍事題材《紅海行動》原本被認為太過血腥,最不適合春節檔的合家歡氛圍,首日排片被《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西遊記女兒國》擠壓到僅為11%。後憑藉炸裂口碑一路逆襲,拿下36億票房成為春節檔票房冠軍。

最終春節檔票房排位,竟完全遵循了口碑順序。口碑第二好的《唐人街探案》拿下33億票房,成為春節檔亞軍;口碑最次的《西遊記女兒國》墊底,票房僅為7億。隨後暑期檔《我不是葯神》、國慶檔《無雙》接連上演同樣逆襲的戲碼。

有製片人認為電影觀眾消費變化,與網購發展類似。剛興起時,粗製濫造的商品充斥電商平台,經驗不夠的買家不可避免地會為劣質品的銷量作貢獻。到了現在,主打優選精選的電商平台興起,品質化網購成了一種趨勢。

除了品質化消費,觀眾選擇還呈現出一種多樣化趨勢。新麗電影總裁李寧近期在一篇採訪中提到,今年爆款作品的類型題材開始多樣化,軍事題材的《紅海行動》、警匪懸疑題材的《無雙》、喜劇犯罪題材的《無名之輩》等,多樣化選擇也表明中國電影觀眾正逐漸走向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觀眾開始遵循類型片審美周期規律。觀眾審美呈現保守性和變異性兩面,保守性表現為選擇感興趣的同一類型。比如近年來喜劇片是最受中國觀眾喜歡的類型,最典型的案例是開心麻花,借著喜劇東風,從《夏洛特煩惱》到《西虹市首富》,3年用四部作品就奠定了國內最知名廠牌的地位。

變異性出於追求新奇的心理慾望,表現為對單一類型模式的不滿足。《李茶的姑媽》的票房滑鐵盧正是,觀眾對於麻花喜劇的審美疲勞所致。所以類型片創作遵循「定期更迭」的原則,即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新的「主打類型」佔據重要地位,才能使得觀眾對於這類型電影保持長久興趣。

《李茶的姑媽》

複合類型或新類型也正在受觀眾青睞。以今年的愛情片為例,北漂現實題材的《後來的我們》、融入奇幻元素的愛情片《超時空同居》、融合冒險類型的愛情片《南極之戀》都取得超預期的票房;新類型代表,社會寓言片《一出好戲》、兄妹親情片《快把我哥帶走》以及《我不是葯神》開啟,《找到你》《悲傷逆流成河》承接的社會現實題材片,均脫穎而出。

大平台疲於追趕爆款,中生代創作公司成為電影市場發動引擎

市場端的反應變化,決定了創作端的洗牌格局。縱觀今年爆款片單,傳統民營五大出現明顯疲態,中生代創作公司成主流。

傳統民營五大中,唯二守住陣地的是,萬達和博納。前者有爆款《唐人街探案2》和黑馬《快把我哥帶走》,後者有香港導演發力的《紅海行動》《無雙》兩部爆款。

《快把我哥帶走》

去年憑藉《前任3》《芳華》回暖的華誼兄弟,今年老將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並不算理想,僅收6億票房。受崔永元事件影響,《手機2》上映未知,唯一可圈可點的是低成本影片《找到你》逆襲近3億票房。

今年和丁晟導演因為宣發費用的使用,鬧了一場輿論風波的光線,相比往年的勢頭,成績也算不上理想,主控的《昨日青空》上演了撤檔延期的戲碼後,票房僅為八千萬,票房最高為參與出品的《一出好戲》,其次為主發行的《熊出沒·變形記》,春節檔拿下6億票房。唯一算安慰的是《悲傷逆流成河》打出的一波長線逆襲。

《悲傷逆流成河》

但更名「樂創文娛」重生的樂視,依然還處於低調的休養生息階段。主控張藝謀的《影》最終僅獲得6億票房。郭敬明的《爵跡2》接連跳檔,上映無期。

與上述五大民營公司形成冰紅兩重天格局的是,中生代創作公司屢中爆款。《我不是葯神》背後主控方是該片監製寧浩的壞猴子影業,《西紅柿首富》背後主控方是閆非、彭大魔的西虹市影視,《超時空同居》背後主控方是徐崢的真樂道,《後來的我們》背後主控方是綁定了該片監製張一白的歡喜傳媒等。

這類依託一線導演或演員崛起的中生代公司,憑著優質內容的創作能力而嶄露頭角,與開心麻花等新銳公司晉陞戲碼如出一轍。

憑藉《戰狼》一舉成名的北京文化今年主控《英雄本色2018》雖不及預期,但是參與出品的《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成績亮眼;憑藉《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兩部電影迅速佔領市場的開心麻花,雖然《李茶的姑媽》票房遇冷,但不影響麻花的大局,仍然坐穩了新銳公司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每款爆款背後都有互聯網公司的入局,《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邪不壓正》《一出好戲》出品均有承擔發行的貓眼;《紅海行動》《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葯神》背後都有旗下淘票票參與發行的阿里影業身影;騰訊系也不甘示弱,騰訊影業出品《毒液》、企鵝影視主控《無問西東》。

中生代新銳公司與互聯網公司一起,正在衝擊原有民營格局與體系。

中國現有影視公司超一萬家,僅2016年一年就誕生了4000多家影視公司。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認為,未來12個月,會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公司退出或者基本退出這個行業;五年之內,這個行業里剩下的公司應該不超過1000家。

從一萬家到一千家的洗牌過程,中生代新銳公司將不斷崛起,傳統的平台型大公司急需調整,兩方勢力在明年的電影舞台上將此消彼長。

後票補時代的院線埠:從野蠻擴張到兼容整合

2018年電影市場告別了9.9元的票價時代。從春節檔各大片方聯合提出,全國影院票價不低於19.9元,到10月1日政府正式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線上票補,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後票補時代。

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陳慶奕近期曾在一篇報道中強調,「後票補時代其實對電影發行沒有太大衝擊,而在這其中真正需要引起重視的,應該是影院行業。」

票補取消與觀眾理性消費,都直接影響著下游影院端。今年大盤出現了極大波動,供給市場不穩定。2月、7月大盤創新高,因為春節檔優質影片《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與暑期檔優質影片《我不是葯神》的出現;但9月、10月又因缺乏優質影片,大盤持續創新低,鬧饑荒的影院紛紛指望11月、12月好萊塢大片《毒液》《海王》救市。

《海王》

拓普世紀數據所顯示,截至10月有近300家影院關停,2000多家影城調整;藝恩發布的《2018中國電影市場景氣度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新增影院數量僅1200家左右,同比有所下滑,其中二、三線城市新增數量的減少尤為明顯。

雖然影院數量依然在擴建,但亟待革新整合、優化配置,面臨一輪優勝劣汰的兼并潮。過去幾年電影院擴張建設、銀幕數增長更多來自於需求側,中國影院數迅速擴張,抓住的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機遇,影院的開店邏輯是尋求市場空白。

雖然目前影院擴張還存在一些空間,四五線城市縣級以下數億人依然還沒有完全被影院覆蓋。但院線經歷了房地產、金融等熱錢幾輪「洗禮」後,哄抬起來的單銀幕價格有價無市,票房增速回落,經營壓力前所未有。

昨日,國家電影局下發了《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 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成立院線公司必須具備控股影院不少於50家或銀幕不少於300塊,且年票房不低於5億元等條件。此規定一出,現有全國的48條院線,將有26條院線的年票房不及格。

電影市場票房瘋長和市場空白機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隨著即將襲來的這波兼并潮,影院精耕細作的經營時代也將開啟。今年由於對暑期檔《愛情公寓》《一出好戲》、國慶檔《李茶的姑媽》《無雙》等影片票房表現的誤判,很多影院排片經理的假期都是在「加班返工」中度過的。面對更成熟的市場變化,影院需要更加成熟的經營能力,更加理性的預判檔期能力,以及更優化的觀眾服務。

《無雙》

寒冬終將過去,但不是無為地等待春天。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當下,出品、製作、發行是時候真正換擋,「慢下來」深耕原創優質內容,更多投入在研發和製作上,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適者生存,向陽而生。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插座,如何佔領中國90%的家庭,一年狂賣90億?
不會算賬的賽車手不是好戴威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