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古籍中發現白起水淹楚國背後隱藏重大陰謀,史書中都不敢記載此事

古籍中發現白起水淹楚國背後隱藏重大陰謀,史書中都不敢記載此事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人,他善於用兵,並多次率領秦軍東征西討,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史書記載他曾在伊闋之戰中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

在白起率軍攻打楚國之時,曾經發生了最為激烈的鄢城之戰,此戰慘烈不下於秦趙長平之戰,但是卻被很多人遺忘,世人只知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軍四十餘萬,卻不知鄢城之戰之慘烈。此戰之後,偌大的楚國形勢逆轉,再也沒有了當年楚莊王時的輝煌盛況。

鄢城之戰發生在周赧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79年。在當時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秦軍沿漢江東下,攻取沿岸重鎮,掠取漢水流域豐饒的糧草以補給軍需,他們出敵不意地突入楚境。

為鼓舞士氣,白起命令秦國的軍隊在過河之後拆除橋樑,燒毀船隻,自斷歸路,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信心。在這種氣勢下,秦國軍隊長驅直入,勢如破竹,迅速攻打併佔領了楚國在漢水流域的要地鄧,一直打到了楚國的別都鄢。

鄢城距離楚國都城郢很近,是拱衛郢都的軍事重鎮,是楚國絕不會放棄的重要城池,楚人早已集結重兵在鄢城,企圖阻止秦軍南下進攻郢。於是秦軍到達鄢城時,遭到了進入楚境以來最頑強的抵抗,屢攻不克。

當時秦國軍隊孤軍深入,不宜持久,於是白起突發奇想,利用夷水從楚西山長谷出而流向東南的有利條件,在鄢城西邊百里處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開渠灌城,引來滔天洪水,將鄢城吞沒,城中百姓被淹死五十餘十萬,而秦軍卻未費一兵一卒。秦軍攻破了楚國別都鄢城,重創了楚軍主力,此戰使楚國一度陷入了恐慌之中。

後來在史書中對這場戰役做了極力解釋,聲稱當時秦國不忍將幾十萬楚人置於水患之中,便多次派人在山中擊鼓,說秦軍要放水屠城,讓百姓們速速離開,無奈當時楚人無人相信,沒有一個願意離開鄢城,最後便與鄢城一起在一夜之間葬身洪水。秦王對此事非常遺憾,並稱白起當時也是無奈之舉,鄢城被淹後,白起心情抑鬱,數日不思飲食。

以上是史書中有關鄢城之戰的記載,在翻閱古籍時,曾意外發現了另一種說法。上面說到當時秦軍在放水前並沒有在山中擊鼓,警告鄢城的百姓,而且當時秦軍完全沒有必要攻打這座城,他們完全可以繞路走,然後再返回攻打鄢城,更沒有必要將城中人全部淹死。

據說白起之所以這麼做,這和他本身的性格有關,他是一個嗜殺之人。這便是白起水淹楚國背後隱藏的重大陰謀,只不過後來秦王為了掩蓋醜聞,就將此事美化為了「功績」,並下令不得言明歷史真相,以至於在史書中無人敢記載此事,久而久之人們就默認了史書中所記載的「真相」。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愛好和平,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歷史很好看 的精彩文章:

古籍中發現有關海溝王國的離奇記載,海底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山海經中發現崑崙虛曾暗藏著一個洪荒神獸,據說連應龍都不敢惹它

TAG:原來歷史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