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強推中美科技脫鉤,他們快得逞了!

強推中美科技脫鉤,他們快得逞了!

改編/胡一刀

「中美脫鉤」是過去一段時間美國政治圈、學者圈的高頻詞,甚至少數美國官員還冒出這樣的看法。

但是,從過去一段時間來看,中美整體「脫鉤」的可能性已經大大下降。美國方面也希望在90天達成協議,已經表明白宮覺得中美整體「脫鉤」不可行。

但是,在一些美國人的推動下,中美在某一領域「脫鉤」的可能性卻在上升。

這就是高科技行業!

「五眼聯盟」對華為的排擠、抵制,都是這種「脫鉤」努力的嘗試。我們該如何把握美方可能的招數,如何積極及時地應對?

01他們在推動

中國與美國將在90天內達成一份協議,最近幾天不斷釋放出的消息讓這一協議達成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高。這讓很多對中美經濟悲觀的人鬆了一口氣。

經過幾個月的交鋒,白宮其實也認識到,跟中國搞貿易戰或者「整體脫鉤」是兩敗俱傷,因為兩國之間經過幾十年形成的巨大而廣泛的經濟聯繫,已經深入各個行業和角落。

這不是美國一些保守派政客說斷就能斷的,美國老百姓將會深受影響,白宮裡的那位特沒譜不能冒這個險。所以,美國方面基本放棄了中美「整體脫鉤」的戰略衝動。

但是,在美國一批政客的精心謀劃和推動下,中美高科技領域「部分脫鉤」的嘗試,正在逐漸付諸實踐。

一方面期望達成中美全面貿易協議,一方面對華為高管採取極其粗暴和冒險的行動,清晰地呈現了美國一些人的對華政策正在切換思路。

而美聯社的一段話進行了深層次披露,到底是哪些人在推動中美高科技脫鉤:

在科技上與中國『脫鉤』,在華盛頓已漸漸成為一些美國政治精英跨越黨派分歧的共識。尤其是強調保護人權的某些民主黨人與一些以維護國家安全為主要政綱的共和黨人,已結成了對華鷹派的一股國會勢力。這股勢力與白宮內對華強硬派或許並不凡事協調,但在關鍵事件上互相呼應、推進議程。可以預料的是,美國精準打擊中國重點行業及公司、掀起中美關係波瀾的情況將陸續出現。」

浮現在刀哥眼前的第一人是他:


強推中美科技脫鉤,他們快得逞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是,中美高科技「脫鉤」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脫鉤對美國的代價究竟能否承受?華盛頓和矽谷的力量正在博弈,因為脫鉤的代價主要是矽谷為代表的美國高科技企業買單,而脫鉤的衝動和行為主要是華盛頓政客主導。

02階段性進展

美國當前已經有了初步的利弊權衡,認識到中美整體的「全面脫鉤」並不可取;而完全回歸過去的軌道也不現實。接下來,選擇性脫鉤正在成為大概率的試驗方向,而高科技領域首當其衝。

美國一些人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狙擊,可能是他們認為籌碼最大、獲勝概率最大、從中獲利最多,更能「穩操勝券」的局部「阻擊戰」。


強推中美科技脫鉤,他們快得逞了!


關鍵是,中美高科技「脫鉤」究竟有多大現實可能性?決定結果的最終還是兩個字:利益。

美國尋求脫鉤的最大利益考量,當然就是成功狙擊中國高科技的崛起。

目前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具備壓倒性優勢。首先是歷史的優勢,過去半個世紀美國是全球高科技的絕對中心,是幾次關鍵高科技浪潮的發源地和領導者。

美國形成的基礎性技術和原創技術,迄今依然非常穩固。比如,當今主導互聯網浪潮的三大主導性抓手,包括晶元、操作系統和應用商店,都牢牢掌控在美國高科技巨頭,「三鳥在手,冠絕天下」。

美國另一大籌碼當然是市場。龐大的美國市場,加上美國能夠直接策動的盟友的市場,一貫是全球高科技領域的核心市場。排擠出這些市場,就很可能被迅速邊緣化。


強推中美科技脫鉤,他們快得逞了!


比起美國發起整體貿易戰的衝動和不理性,我們必須警惕在高科技領域的「阻擊」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試驗。因為中國高科技崛起步入臨界點,在互聯網應用、5G和人工智慧等個別前沿領域,甚至已經距離美國的領導地位非常接近。

通過正常的市場公平競爭,美國企業很難再有勝算。於是,從去年開始,美國一些人已經開始形成政策準備,針對中國高科技行業展開了行動。

03「反脫鉤」的底氣

不過,今天中國的高科技並非不堪一擊。

第一,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作為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市場和高科技市場,中國網民數量是美國的2.5倍,幾乎是美歐兩大市場總和。對於美國主要高科技企業而言,中國市場是其核心市場,甚至是利潤的主要支柱。失去中國市場是很多美國企業不可承受的。

第二,通過過去30年的中美合作,中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全面的高科技產業鏈和生態體系。與中國產業鏈脫鉤不但傷筋動骨,而且可能將極大地削弱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強推中美科技脫鉤,他們快得逞了!


第三,中國作為全球唯一的十億級用戶同時在線的互聯網應用場景,正在成為很多重大應用創新的策源地。中美高科技脫鉤,意味著美國不但需要承擔失去中國市場的危險,承受脫離中國產業鏈的陣痛,而且還會失去與中國活躍且創新的應用市場對接的機遇。

這些對美國高科技產業而言都相當於「釜底抽薪」。更何況,當今中國高科技已經今非昔比,形成了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高科技產業生態。美國主要的高科技企業,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為中國企業供貨而拓展全球市場。美國很難找到如此優勢互補,產業鏈高度協同的合作夥伴。

當然,還有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有待我們去思考和解決:

美國實施脫鉤後,中國高科技是否從此一蹶不振?切斷核心技術之後,中國高科技能否找到替代的產品,重新建立「自力更生」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強推中美科技脫鉤,他們快得逞了!

短期內的衝擊和陣痛是毋容置疑的。但長期來看,中國高科技自身依然可以構建出強大的競爭力。而且全球範圍內歐洲、韓國、日本、以色列等高科技產業鏈依然具有很強的替補性。

美國推動脫鉤很可能要冒著既失去中國,又無法狙擊中國高科技崛起的雙重損失。

本文以方興東先生的文章為基礎改編,特此感謝。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風雲補壹刀 的精彩文章:

亞太進入「航母對決」,美國把日本放出了「魔盒」?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亞洲該如何避免?

TAG:環球風雲補壹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