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意國畫竹子的繪畫技法,超詳細!

寫意國畫竹子的繪畫技法,超詳細!

畫友之家,以畫會友

一、寫竿法:

墨竹寫竿,要選較硬的蘭竹筆為宜。運筆要有起、行、收的過程。行筆不可太慢,亦不可太快。中鋒行筆,可先下而上,亦可先上而下,初短後長,節節相承,筆意貫通,至稍漸短漸細。

畫兩竿竹或兩竿以上時要注意:一是忌平行,竹節要錯開;二是交叉忌垂直,更忌多竿交於一點;三是一般情況下畫竹要求彎節不彎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則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現出竹竿的彈性;四是多竿竹時要注意濃淡虛實的變化。

二、寫節法:

畫節法古人分類歸結起來,不外乎「上彎型」與「下彎型」兩類,亦古人所講八字法與乙字法。作者在畫2米以上高度的竹竿時多在竹竿頂部用上彎法,底部用下彎法,以符合透視規律。

中國畫重在筆墨氣韻,特別是小幅畫於透視並不深究,故一幅畫中常只用一種畫法,以使畫面統一。節與節之間要有大小、詳略之變化,不可面面俱到、雷同呆板。竹節用墨濃於竹竿。

三、寫枝法:

一般情況下,竿離地五節始生枝,竹枝為互生,畫時須注意出枝的長度、方向。畫枝要挺拔勁健,行筆要快,筆意連綿。枝上又生小枝,自內向外畫的小枝,古人名之「迸跳」;自外向內畫的小枝,古人名之「垛疊」。畫時要兼而有之。竹節生枝不必節節出之,根據畫面章法可省略。

四、寫葉法:

寫葉以中鋒為主,中側互用,要有起、行、收的過程。起筆宜輕,行筆爽利,實按虛出,不可稍有遲滯。古人總結寫葉法不少,人字、個字、介字、分字的組合重疊以及魚尾、驚鴉、落雁等,雖分類繁多,但都以個字為基礎。

寫葉要有大小、長短、肥瘦、正側、俯仰、濃淡等變化。老葉、枯枝多下垂,用宜枯;新葉、嫩葉多上揚,用筆宜濕;正葉宜畫寬,側葉宜畫窄,前葉宜濃,後葉宜淡。

天氣不同,葉的姿態亦不同。晴天之葉勁拔爽利,四面生髮;風起之時則臨風飄舉,因風取勢;下雨時虛心低首,蒼翠欲滴;雪壓時則擁雪搖曳,欲揚先抑。

寫葉之最要緊處在疏密變化,古人總結為「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畫者要多到竹叢前觀察,特別是逆光時觀察,最易體會竹葉的疏密變化。

寫葉常見弊病有:交叉如「義」、如「井」、如手掌等。畫葉不可太寬,太寬則如桃; 不可太細,太細則如柳。

五、寫筍法:

竹筍用筆要按籜片的結構,側鋒用筆,一左一右,交互寫下來。所有竹筍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筍中有節,節外有竹籜包著。由於竹子種類不同,其竹筍外部形狀也各有不同。

六、畫竹實例(斗方綠竹)

1、用花青與藤黃調出綠色,用大筆先蘸綠色,筆尖蘸濃墨,側鋒畫出粗竿,順勢中鋒畫出細竿。

2、換較小筆畫枝,墨色要比竿稍濃。

3、先濃後淡畫出葉子,要注意枝葉的S形構圖。

4、再用大筆先蘸綠色,筆尖蘸濃墨,側鋒由上而下畫出竹筍。

5、整體觀察畫面,做最後調整後落款蓋章,作品完成。

七、畫竹實例(豎幅風竹)

1、用狼毫筆由下而上畫出底部前面的小風枝。用筆宜稍快,筆意相連,不可遲滯。

2、順勢畫出後面枝幹。風竹的竿要稍有點彎度以顯其彈性,但不可過。

3、涮乾淨筆後,蘸適量清水,再蘸淡墨,筆尖飽蘸濃墨,盡量使筆上墨色由下至上為濃、淡、清,快速寫風竹葉,直到一筆顏色全部用完再畫下一筆。葉子墨色會出現自然的濃淡乾濕變化。

4、畫出逆風葉,逆風葉不可過多,但不可無,以求畫面豐富。

5、整體觀察畫面,做最後調整後落款蓋章,作品完成。

八、畫竹實例(豎幅晴竹)

1、用狼毫筆由下而上畫出主竿,由粗及細,至稍漸短,注意小枝之間的呼應。

2、用淡墨畫出左邊次竿,注意枝幹間的開合、收放、虛實、疏密關係處理。

3、按竹枝結構順竹枝走勢畫出竹葉。畫葉宜先濃後淡,注意分組以及各組間大小、濃淡、虛實、疏密的變化。

4、用大筆側鋒畫石。石可在竹前,可在竹後,以畫面效果決定。

5、整體觀察畫面,做最後調整後落款蓋章,作品完成。

(文章均源自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友之家 的精彩文章:

惲壽平235幅沒骨花鳥畫精品欣賞
國畫寫意花鳥畫配景的重要性

TAG:畫友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