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楚漢爭雄項梁起義時,為何以「昏君」楚懷王為旗幟

楚漢爭雄項梁起義時,為何以「昏君」楚懷王為旗幟

《楚漢爭雄》,一部講述了秦朝末年,沛公劉邦與霸王項羽相交、相知、相殺的傳奇故事。

熟悉這段故事的人都知道,項羽的叔叔項梁,精通兵法,有政治頭腦,帶著項羽起義的時候,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他在擁有20萬軍隊的時候並沒有稱「王」,而是讓大家稱其為「項公」,後來前來投靠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他覺得時機成熟了,便廣撒網派軍隊去尋找楚懷王的後人——牧羊的孩子熊心,立其為王,並且仍號之為懷王。

專精覃思

提起戰國時期的楚懷王熊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慘遭貴族排擠、楚懷王不信任、不任用而投河自殺的屈原,同時,這楚懷王被奸臣張儀耍得團團轉,被很多人認定為「親小人、遠賢臣」的昏君。那麼,問題來了,起義的時候借用這麼個「昏君」的旗號作為抗秦的旗幟不是幫倒忙嗎?

其實不然。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這楚王熊槐的謚號「懷」。我們都知道,謚號是古代地位較高的人物在去世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迹與品德來評判、定奪的,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懷」有想念、懷念的意思,由此我們從字面上便可以看出,楚人對於這位去世的楚王,實際是滿懷思念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楚世家》中曾有:「頃襄王三年,懷王卒於秦,秦歸其喪於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點。

實際上,楚懷王也是位有作為的君王,他在位期間,使得楚國的疆域達到了鼎盛。據歷史記載,楚懷王繼位早期,就攻滅越國、盡取吳、越之地,拓地千里;後又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齊,齊王患之。山東六國合縱攻秦時,楚懷王為縱約長,縱橫家蘇秦曾言「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後來之所以被秦國消滅,無非是因為各國心懷鬼胎,不團結罷了。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此篇講述的是,楚王到了秦國,秦王逼迫他割地自保,楚王嚴詞拒絕,後死於秦國,換來的是楚人對秦人的刻骨之恨,楚國人因此憐惜至今。陳勝作為楚國人,起事時沒有立楚王的後人而是自立為王,起義的勢力沒有大的增長。所以項梁以此為鑒,尋求楚王的孫子,牧羊人熊心並仍然立為「楚懷王」,順應民心。

書歸正傳

所以項梁不自立為王,反而是費盡心力找楚懷王的後人又立為「楚懷王」,不過是希望藉助「前楚懷王」的威望助長起義的勢力。舉起「楚懷王」的大旗,不僅順應民心,而且還向天下彰顯了秦國對楚國的不信、不義之舉。也因此,楚人憑藉其雄厚的實力,在「楚懷王」的旗幟下,滅掉了秦國。

三思而行

在我國的文化中,總有一種「跪舔」勝利者的基因存在,就像那句俗語說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種價值認知,枉顧了世間一切良知與道義,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

所以,秉持一顆公平公正的心來看待歷史、看待生活方是真我。

NO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和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易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