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夜讀 | 鄉味

夜讀 | 鄉味

原標題:夜讀 | 鄉味


夜讀


鄉 味

作者:戴老師


列布爾迪寫過一則故事。


二戰剛開始時,原本住在柏林的一家猶太人因為形勢所迫,不得已流亡。這一家人但凡前腳剛落地,準備在某處休養生息,安靜度日,後腳德軍的部隊就殺氣騰騰地襲來。所以,疲於奔命、提心弔膽成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所幸這一家人都有手藝,丈夫是做德國香腸的高手,妻子能釀啤酒,一對兒女腌制的酸捲心菜風味獨特。

烹飪技術成就了他們的一線生機。


遠赴異國他鄉的德軍將士吃膩了行伍配餐,沒想到出國千里,還能碰到純正的德國食物,自然心情大好。


雖然是猶太人,但能滿足德軍的嘴巴和胃,德軍自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一家人靠著德國傳統美食,用味道賄賂了邊境官,用食物征服了巡查士兵,最後一路逃到前蘇聯。以為這下子終於天下太平萬事大吉了,可蘇德之間又開戰了。


故事的結尾,妻子憂心忡忡地問丈夫怎麼辦,還繼續逃嗎?

丈夫笑笑,說:「上帝保佑會釀啤酒、會做香腸的人。」


這是作者的黑色幽默,卻也說明,這個世界上無論哪國人、無論是何人種,到最後舌頭打分最高的,都是自己家鄉那一口。



遠在倫敦的學姐,常年以麵包土豆為食,奈何吃慣了大米白面油炒鍋煎,對這類食物確實不感冒,再加上她自己不善烹飪,竟出現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徵兆。


後來她娘遠赴萬里之外去看她,隨行的行李竟是電飯煲和調料。

那天的飯食,連米粒兒都沒剩下。


甭說國與國這麼遙遠了,單是中國,各省各市,甚至鄉縣之間,所做食物的味道都千差萬別。


有人身在北京想著上海的鍋貼,有人遠在廣州盼著東北的酸菜白肉。


因為吃不到,所以惦記,哪怕吃著同名的,卻還是因為和自己心裡的那味道相差太遠而常念常想。久而久之,自然心憂成疾。

這病有個通俗的名字,叫「欠一口兒」。


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鄉愁」。




曾建斌


武漢廣播電視台播音指導


責編:歐陽謹文


編輯:劉萌 李夢媛 章婷婷


配樂製作:雷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超美故宮原創彩妝,你的色號是?想擁有紫禁城宮牆紅!

TAG:武漢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