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那些人們臉上充滿緊張、興奮和神秘表情的日子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

那些人們臉上充滿緊張、興奮和神秘表情的日子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由此拉開。整個中國,所有人的生命和生活,盡皆因此而改變。

文 | 陳季冰

轉載自:冰川思享號

(ID:icereview)

整整40年過去了。在這樣一個宏大的歷史進程中,在這樣一個宏大敘事面前,那麼些微小而微弱的個人,究竟在這樣的宏大之中,如何被改變、塑造、生長和推動?

1

1992年3月27日,雖然春節已經過了快兩個月,但天氣還是相當寒冷。

那時候我在復旦大學新聞繫念第二學位,已經是最後一個學期了。不過,從前一年的夏天開始,我就一直在文匯報實習。

這天傍晚下班,我所在的這一層電梯門一開,我看到裡面站著總編輯,還有好幾個副總編輯、部門主任。他們都和藹地沖著我微笑,我只好硬著頭皮走進電梯。

我知道,按慣例他們剛開完當天的編前會。但那一天有些獨特,我分明察覺到,所有人臉上都閃爍著一抹緊張、興奮而又神秘的神色,與平常很不相同。這股奇怪的氣氛瀰漫在狹小的電梯空間里良久。

但我那時候實在太年輕了,也不注意學習,所以當我走出報社大門,走進暮色中,剛才的氣氛也就散盡了。第二天,什麼都沒有發生,我也把頭天晚上電梯里的那一幕忘記得一乾二淨。

到了第三天,當我踏進辦公室,看見當天的《文匯報》頭版整版發表了一篇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時,很是吃驚。

再仔細一看,是轉載《深圳特區報》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我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他叫陳錫添,是《深圳特區報》的副總編。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區報》刊登的《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

後來聽我們主任跟部門裡的記者聊天時說,其實報社領導在3月26日當天下午就注意到了《深圳特區報》的這篇報道,當時就有人提出本報第二天應該全文轉載,後經當天編前會的慎重討論,領導們達成一致:先觀望一天,看看社會上有什麼反響,再決定要不要轉載……

在我印象中,文匯報的轉載算是比較早的。到了第四天,也就是3月29日,新華社也全文轉發了這篇通訊。

再往後的事情,想必讀者朋友們都比較清楚了。這就是決定改革開放命運的鄧小平「南方談話」(或「南巡講話」),這也是我人生頭一回切身感受到政治離我的生活那麼近。

2

其實我這麼說是有點不準確的,在我的人生記憶中,還有另一個時刻也和1992年3月一樣,有著相同的緊張神秘氣氛。只是那時我還是個小孩子,什麼都不懂。

那是1978年12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吃過晚飯後,父親照例擰開放在五斗櫥上的收音機,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夜新聞。

突然間,我看見他站起身來,身體靠著五斗櫥,神情十分詭異地盯著收音機,生怕漏掉裡面傳出來的任何一個字。這種情形很罕見,只有在兩年前(1976年)發生過一兩次。

那個晚上我從收音機里聽到了些什麼,我已經完全記不得了,只記得女播音員的聲音似乎也格外激動和雄壯。

長大以後我自己查過,當時收音機里播報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新聞,以及這次會議的公報。就是在那一刻,當代中國的命運徹底改變了;而且現在看來,世界的命運也改變了。

當然,我的命運也改變了。當年我只有11歲,上小學3年級。

所以,如今經常聽到一些人輕鬆瀟洒地聲稱,「我不關心政治,只想開開心心過好自己每一天的小日子」云云,我總是暗地裡感到好笑。這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是的,你當然可以不關心政治,但政治並不會因為你不關心它,就也不來關心你。

如果沒有1978年底和1992年初的那兩個歷史性時刻,你今天或許連公開說一句「我不關心政治」的機會都沒有……

3

大約在1983年秋天或1984年初春的一個星期天(反正我記得那時天氣還挺涼的),姐姐帶我在上海華亭路小商品市場上買了一條牛仔褲。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條牛仔褲,那時我上高中一年級。

說起華亭路,年紀稍大的上海人幾乎無人不知——那差不多就是上海改革開放和個體經濟的第一張名片。

如今的華亭路是一條幽靜、洋氣的小巷子,即便在大白天,這條小路上也撞不見幾輛汽車和幾個行人,路邊的花園洋房裡偶爾會飄出幾聲英文對話……

30多年前的華亭路可不是這樣,兩邊擺滿了小商品攤位,人聲鼎沸就像一個菜市場。

順便介紹一下,當年那個大名鼎鼎的華亭路市場在90年代後搬去了淮海路襄陽路口,改名為「襄陽路小商品市場」。再後來,那裡就變成流光溢彩的環貿中心(IAPM),相信它應該是80後、90後們非常熟悉的。

接著說我人生的第一條牛仔褲。

當天下午,姐姐和我惴惴不安地回家後,果然我父親滿臉的不高興。我依稀記得他好像是責備我們年紀輕輕不該把心思花在衣著打扮上,而應該好好學習;另外,他好像還說牛仔褲「穿在身上像什麼樣子!」

偏偏那時候的牛仔褲和現在的還不一樣,大多是喇叭褲式樣,看起來確實有些流里流氣。不過不知為何,我爸爸只是埋怨了幾句,卻並沒有禁止我穿它。關於這個問題,我後來沒有和他說起過,到現在也不明白他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

過了幾天,我第一次穿著這條牛仔褲去上學,心裡更加惴惴。我當時是班上的「好學生」,還是團支部書記,我擔心這身穿著會遭到班主任和校領導的批評。況且,不久前好像還剛剛有過一場反「精神污染」的運動。

然而這種擔心顯然是多餘了,一直到我平生這第一條牛仔褲穿破的那一天,我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沒有特意多看過它一眼。

歷史上,中國各地曾經使用過的各種糧票(趙周賢/圖)

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生活里充滿了各種新奇的變化。大家都知道,中國曾經有過長達近40年的「票證時代」。那時,大到家用電器,小到醬油毛巾……沒有什麼不是憑票供應的。

1993年,隨著糧票的停止使用,最後一種票證退出歷史舞台。然而,到中央正式宣布廢止糧票的時候,人們已經不太關心這件事情了,因為糧票在絕大多數地方實際上早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變化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如今仔細回想起來,其實是很驚人的。

40年前的今天,我大概連做夢都不敢想一下,我這輩子居然能夠買得起汽車,還有機會出國旅行。當時我那被貧窮限制了的想像力所能夠達到的極限,應該不會超過擁有一台私人電話。而像我這種事業如此失敗的人尚且有這樣的感受,那些成功的「人生贏家」們就更不要說了。

文章有刪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ofo退押金排號突破1000萬人
辦公室里,哪個座位是「上上座」?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