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孩子,你不必太懂事

孩子,你不必太懂事

作者/李大俠

孩子,我寧願你不那麼懂事。

星期天去公園玩,那裡有很多小朋友。

天色晚時,很多孩子仍然吵鬧著不願意回家,家長連哄帶騙,都無濟於事。

其中有一名母親,面對著在旋轉木馬上不願下來的兒子,冷著臉說:「我數到三,你要是不過來的話……」

母親剛開口男孩馬上跑到了面前。

其他人都誇獎男孩懂事,並要求自家的孩子向其學習。這位母親臉上也有掩飾不住的驕傲。

但是我注意到了,男孩臉上那無法遮擋的,恐懼和害怕。

從男孩熟練的動作可以看出,他一定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了。不聽母親話的後果,他一定也領教過。

在多次的反覆敲打下,男孩一定明白了,只有聽話,才能避免挨打或挨罵。

毫無疑問,男孩在這種恐嚇式的教育下,變成了一個很乖的孩子。

只是,這種乖,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好嗎?

很多80後、90後童年時由於家庭貧困,不得不提前長大,成為一個「小大人」。這不是他們主觀上想長大,而是現實逼得他們不得不如此。

但是在很多條件優渥的家庭里,仍然有很多孩子被迫懂事,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

我們常說,人在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一個孩子過早地成熟,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學會討好大人,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懂事、成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委屈和不開心。

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幾乎是所有家長對孩子的第一要求。

堂哥對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一直耿耿於懷。

堂哥小時候很流行收集一套動畫片的卡片,堂哥費了很大勁才收集全,正準備星期一去學校向同學們炫耀呢。

周末時家裡來了客人,是爸爸的朋友,還有個小几歲的男孩。男孩看上了堂哥收集的卡片。

嬸子騙堂哥說先讓弟弟玩玩,等他走的時候會還給你的。

於是堂哥就一直盯著男孩。

可是,送客人出門時,大人之間仍在寒暄。堂哥想嘗試著奪回卡片,被男孩發覺,躲到了父母身後,而叔叔卻斥責堂哥不懂事,不懂得謙讓弟弟。

最終,堂哥也沒有保住辛辛苦苦收集來的卡片。

即使到了今天,堂哥已經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在回憶起這件事時仍然耿耿於懷。

有一回小侄女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了,嫂子勸小侄女不要了,一旁的堂哥突然大發雷霆,吼著「憑什麼,憑什麼」。

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其客觀規律的,在童年時期,孩子們本能地更多關注自身,以滿足自身的需求為先。

如果你強行讓他大度、懂事,要委屈自己,首先去滿足別人的需求,無疑是告訴孩子,你沒有別人重要。

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不僅父母會教育孩子們聽話,老師也會教育學生們聽話。而為了讓學生聽話,在無數的中小學,非常流行一種教育方式:感恩教育。

跪拜、洗腳、感動、流淚……這樣的痛哭式感恩教育,每年都在各個中學輪番上演。

我上中學時,學校也搞過一場感恩教育。當時全校一千多名學生聚集在操場上,旁邊坐著各自的父母。一名西裝革履、操著不標準普通話的男子在上面聲嘶力竭地吶喊:做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

動情的故事加上煽情的語言,再配合上《感恩的心》等背景音樂,孩子們和家長的心都被深深地刺激著。

很快,整個操場上哭成一片。

沒錯,天親地親不如父母親,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作為子女,應該感謝父母的照顧。

所以,孩子,你要聽話,懂事,不能質疑父母的任何決定。當然,也不能質疑老師的任何決定。

學校為什麼熱衷於搞感恩式教育?說白了,就是為了馴化學生。

聽話的學生,好管理。

感恩教育剛結束那幾天,學生確實聽話了很多,學校里沒有人再鬧事打架,作業也認真寫了。

可是,沒熬過一個星期,一切又恢復了原樣。學生們該逃課的,還是會逃課;該不寫作業的,還是不寫作業。

這些學生也曾在感恩教育大會上抱著父母老師大哭。

這種感恩式教育,只是抓著「孝順大過天」的思想不放,而對親子間實際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

目的,仍然是培養出一個聽話的孩子。

可是,實際存在的問題不解決,一味地煽情,用道德壓迫孩子聽話,有用嗎?

沒用。

演員馬伊琍曾經分享過自己女兒的一個故事。

有一次,女兒Ima在幼兒園裡跟同學一起玩過家家,其他的孩子總想當媽媽,於是就逼著女兒當寶寶,其實女兒也想當媽媽,但是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當馬伊琍問女兒為什麼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時,女兒卻說「我不敢」。

馬伊琍發現,女兒雖然看上去「很聽話」、「很懂事」,但是內心非常膽小,甚至平時只要自己大聲一些對她講話,她都會主動認錯。

看到這樣「懂事」的女兒,馬伊琍感到很痛心。為了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女兒讓自己扮演成一個「懂事」的孩子;為了不惹別人不高興,她可以隱藏內心所有最真實的想法……

演員杜江曾說:「太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是有一些自卑,擔心別人不喜歡,擔心做錯事。小心翼翼地看著大人的臉色,就失去了孩子應該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的。」

有研究表明,小時候表現越自由、越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些從小就表現得像個「小大人」、懂事成熟的孩子,他們內心裡會有一種「我不配」的自卑感。

這些孩子長大後會變得沒有主見,習慣於討好別人,不懂得拒絕,只能委屈自己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情。

這樣的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知乎上有這樣一條追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差不多4000條回答,絕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樂!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處於恐懼。

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里,主人公葉藏因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造就了他過早「懂事」的性格。

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學校,他都歇斯底里地討好別人。

在班級里,他總是用滑稽的表演動作,甚至低俗的語言來博得同學一笑。

成年後,葉藏依然改不了討好別人的習慣。他說:「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成了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太宰治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小時候越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因為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肯定為生活主導,失去自我表述的聲音,忽略自己真實的需求,內心壓抑得十分痛苦。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過一段話深以為然:

一個孩子,必須在他孩提時代做他該做的事,放肆地瘋玩、適當地情緒化、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敢於說不。

否則,他無論長到多大,內心都有一個沒有被滿足的、脆弱的,一直在哭泣的小孩。

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你在童年時欠下的東西,成年後會千百倍地補回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周迅、楊蓉痛哭:被年齡焦慮毀掉的一代人
新加坡總理力薦防霾神器!「毒氣室」親測,效果秒殺美國3M、日本重松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