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願做抱柱尾生 不於微處失信

願做抱柱尾生 不於微處失信

微信漂流瓶沒下線時,撿到一瓶子:「我有個秘密,你想聽嗎?」「想聽啊」給ta扔過去,接到的是這樣一個秘密:喜歡個男生,又不敢給誰說,怕傳開。

是的,我們都聽過身邊人的小秘密,人家說時帶上了一句:「千萬別給別人說」,轉頭我們帶著「千萬別給別人說」就傳了出去。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一些大事上,我們絕大多數都會守信,就算遇到了大困難也會想方設法按著約定來辦。可為什麼就不能給身邊的人守住那小秘密呢?

我們想用泄密來表示親密。生活中一個消息的知悉範圍受親密度的影響很大,越是私密的消息越限定在親密的那些人里。反過來,我們也往往會使用這樣一個小伎倆:通過向某人透露私密的消息來表示對他的親密願望。

我們會覺得這個私密的消息來自我的好閨蜜、好哥們、好朋友,無非就是一些小隱私,說出去也沒什麼嚴重後果,而且我說給的那個人也不壞。

可是,你有沒有認真地審查一下自己的動機,那是一種對已有關係者的出賣,去換取未定關係者的信任,這在本質上和投敵叛變並無二致

這樣說或是太上綱上線,是的,我們另一個觀念就是覺得親密的人不用講太多原則,我們會覺得我只是說一個小事兒而已,沒有背叛誰,我們還是彼此的老鐵。

可為何非要這樣做呢?僅僅是炫耀自己有獲得這種私密消息的本事,炫耀自己在別人眼裡的重要和值得信賴?

更深層的是,我們想用親密換來安全感。好些人是「認床」的,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往往睡不好,人心本能對陌生保持一種戒懼,在陌生的環境里我們的安全感時不時處於缺失狀態,我們想要找回這種安全感。

如何能找回呢?安全感來自熟悉,通過不斷的把陌生的人變成熟悉的人,把熟悉的人變成親密的人,我們用他人來做屏障,這正是人群的秘密。

可現在,社會發展出一種自噬因素,你會發現交往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深交尤其不易,一方面厭惡人際關係帶來的束縛,另一方面又對缺少人際交往感到恐慌

這種恐慌在職場上尤為突出,在競爭的環境下,泄露小秘密更夾雜了有意無意的「宮斗」元素,而歸根結底是自身安全感的缺失。

其實,這種以與他人的親密來獲得安全感的方式是欠妥的,自我的豐盈才是安全感的源泉。而且,通過多嘴快舌泄露一些小秘密的方式也得不到真的親密,諂媚的方式換不來真感情,平等才是感情堅實的基礎。

如何治一治這微失信呢?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這種行為的不道德性和危害性。「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聊齋志異·霍生》講了個在玩笑中泄人隱私致人上吊自殺而最終被索命的故事。

這種事在當下並不少見,八卦突破了應有的界限,將觸角肆意伸向普通人的隱私,本是無謂的玩笑在跟風式添油加醋的傳播中演變成輿論暴力,「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在一次次小小的泄密里,哪一次你覺的沒什麼的多嘴恰巧遇到他的極度在意,你們的感情就毀了,在接著的爭吵中你只會說:「那就是件小事好吧?!我不該說出去,可我真的沒有一點惡意!」

然而,誰又能為你說話?你的失信雖然難以上綱上線,你的辯解雖然有值得理解的地方,可道理終究不在你這一邊

明者慎微,智者識幾」,細微處最見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我們應該以此要求自己,不要在淺灘把尾生溺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顏氏家訓》:巧偽不如拙誠
《論語》:理性人生需要換位思考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