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民國大師,高價買來「三角形」石頭,看過的人都說是難得寶貝

這位民國大師,高價買來「三角形」石頭,看過的人都說是難得寶貝

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但其實不光民間的「高手」多,而且「寶貝」也多。所以,今天小編就給您說一件來自民間的寶貝——一個「爛」石塊,雖然它看起很破,很低劣,很地攤,但其實卻大有來頭,甚至是各大博物館夢寐以求的一件文物。它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民國年間,當時有位姓於的大師,他一生喜好收藏,所以就從洛陽的古董商那裡,花4000大洋購買了一塊「破石頭」。在當時來說4000大洋,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買的還是一塊磨痕累累,粗糙低劣的「爛」石頭,因此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於大師自己心裡卻很清楚,這可是一件不簡單的東西。

當時,於大師在史學界,有很多好友。一日,他將這件「破石頭」,拿給朋友們看,只見石塊呈不規則的三角形,面積約0.25㎡,啥叫「丟在路邊沒人撿」,看看這塊石頭就可以了。石頭是沒發法看,但石頭兩邊篆刻的隸書文字,卻讓懂行的人,有一種驚艷的感覺。經過辨認,石塊兩面上的文字內容不一樣,一面是《周易·家人》,另外一面是《說卦》和《文言》。 然後,於大師的一位書法家朋友看後,還斷定石塊上的隸書,竟然是出自蔡邕之手,而蔡邕可是東漢時期的大書法家。於是,人們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熹平石經》,並直呼:「這真是個難得的寶貝!」

讓人沒有想到,這塊破石頭就正是《熹平石經》的殘塊,而《熹平石經》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儒學教科書」。自漢武帝在公元前134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就成為了當時的正統思想,並且一直影響到了我們現在。後來,到了漢靈帝時期的熹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75年,在這三百多年間,雖然儒家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偏倚。因此,當時蔡邕就上奏漢靈帝,要為儒家修訂一個「標準」,即制定一套「教科書」。

而蔡邕的提議,自然也得到了漢靈帝的支持,所以蔡邕就親自主筆,將儒家七經(《詩》、《書》、《禮》、《易》、《春秋》,以及《公羊傳》和《論語》)刻在了石碑上,一共有200911個字,耗時八年,用了46塊石碑(3mx1m)才刻完,史稱《熹平石經》。後來漢朝滅亡,又經歷三國之亂和魏晉更替,所以到隋唐時期,《熹平石經》也早已毀壞殆盡,以至於後世所存的也只能是零星的殘塊了。

於大師為了更好地保護這石經殘塊,就將它捐贈給了西安碑林博物館。一直到新中國成了之後,國內發現的石經殘塊也只有46塊,累計文字也不過八千有餘,這些文字和內容也就只佔了《熹平石經》的4%而已。雖然只有這麼一點點,但是對研究古代的書法和篆刻,以及儒家學派文獻的校訂,都起到的巨大的參考作用。因此,這不僅是難得的寶貝,而且也是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

如今,這些石經的殘塊,也大都得到了妥善的保管,雖然還有巨大的缺額著實讓人感到遺憾,但不過小編相信,只有用心,就一定可以在將來把殘缺的石經都找回來,也許是幾十年,或者是上百年,但只有堅持下去,有人在做,那就有希望。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虎座鳥架鼓出土時受損嚴重,專家用這些絕招,修五年它才煥發青春
禹王碑刻77個字,雖被破解,但石碑背後藏的三個秘密卻少人知道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