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研究者:宇宙或並非源於奇點,很可能從渦旋運動誕生

研究者:宇宙或並非源於奇點,很可能從渦旋運動誕生

宇宙萬物,無論宏觀還是微觀,都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運動的變化。地球和其同胞行星繞著太陽旋轉,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銀河系繞著比它更大的星系團——天文研究者多認為室女星系——中心旋轉,更大的星系團繞著本超星系團中心旋轉,本超星系團或繞著更大的超星系團旋轉,直至最大的星系團沿著宇宙邊界旋轉。

或許,宇宙真的有邊界,只是太大,人類還無法探測得到;也或許,宇宙沒有邊界,最大的星系團在宇宙黑洞(根據天文研究者最近幾年有關黑洞怪異現象的新發現,黑洞或許並不是我們被使了解定義的那樣,而多有可能就是宇宙的「窟窿洞」。詳細內容可查看「水木長龍」或「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有關黑洞的文章)引力的牽引下做著逐漸靠近的旋轉運動。

以上的旋轉運動,都是公轉的表述。除了公轉,宇宙天體自身當然也在不停地做著自轉的運動。

微觀世界也一樣:分子熱運動,原子振動,電子旋轉等,也都無不在「運動」的程序里恪守著本職。

記得曾有科學家兼哲學家說過這樣的話,大致意思是:宇宙的起源源於旋轉的運動,宇宙生命的形成源於旋轉的運動,宇宙能量的生產源於旋轉的運動,宇宙的終結最終也會源於旋轉的運動。

或許這位科學家兼哲學家的宇宙哲言很難理解,但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幾個事實:

1.渦旋或旋轉運動的極限速度,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可以將能量具體物質化,難道這就是宇宙誕生的真面目?

2.生物的DNA是旋轉式的螺旋狀,那麼生命能量的流動即是沿螺旋形狀做旋轉運動,這與宇宙本質的旋轉運動很是相似。

3.我們知道碟形UFO以旋轉運動在星際間穿梭旅行,龍捲風的旋轉運動會將物體卷上天空,但一般都在龍捲風的內部,一旦物體被拋到外面就會立刻墜落於地。反重力是否隱藏於旋轉式的運動呢?

4.「旋轉」被生命哲學家解釋為「代表生命的演變發展」,「動」的目的為了趨於「靜」,這也就暗合了終結之意。同時,也代表了新生之意,即萬物之「動」相對於「靜」而開始,終結即是開始。

或許,這就是「旋轉」運動的奧妙所在吧,也許並不止於以上幾點。

正因為「旋轉」運動蘊藏著無窮的奧妙,宇宙萬物才得以和諧演化發展。

不少天文研究者都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太陽系星體無論公轉還是自轉(皆為旋轉式運動)的周期基本上是不變的?或者說變化極微呢?它們的動力補充由誰不斷提供呢?

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宇宙誕生之初的第一推動力而形成的行星運轉之慣性能量。但是,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星體之間都存在有相互牽制的引力,對於周期運動中的物體,如果施於其本身的作用力處於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變化之中,那麼它還能一直保持周期不變嗎?

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引力大小與兩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F=G Mm/r2,而太陽系各星體相對公轉速度是不等的,且運行軌道也都是橢圓形的,這就導致各星體間的牽制引力忽大忽小並不均勻,且每個星體受到的其它星體的引力方向也是處於時時變化之中。如此,對於作用於每個星體上的這種時時處於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變化之中的作用力,怎麼可能對每個星體的運行周期基本沒什麼影響呢?

按理說,應該不但影響公轉周期,還會影響自轉周期。事實卻是:我們一年一年的天數還是365.24,每天的時間仍為24小時。

究竟是什麼力量在為太陽系各星體做動能補充呢?

前面科學家兼哲學家說過的四句話中有一句是「宇宙能量的生產源於旋轉的運動」,那麼,是否太陽系星體的旋轉運動通過某種方式轉化而來的動能補充?如果這種推測是正確的,那麼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萬物,無論宏觀還是微觀,都處於旋轉式運動之中了。

有研究者將這種旋轉式或渦旋式的運動,稱為「第三類運動」。

電磁物理學家有研究者分析指出,磁場的渦旋運動和電場的渦旋運動,可以補充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甚至圓了愛因斯坦晚年的夢想——架起宏微兩界的橋樑,而這也就與時空——時間和空間關聯了起來,即渦旋式電磁場可能是開啟時空門的鑰匙。用科學術語表述即是:渦旋式電磁場可能是創造蟲洞實現維度空間相連的密鑰,同時也有可能是打開時間之門的密碼。

思想家伏爾泰說過一句經典哲言:生命在於運動。

不妨我們依據科學原理做一下完整補充:宇宙萬物生命在於旋轉式運動。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宇宙功能與人極為接近,天文研究者:也許我們正活在宇宙意識里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或早已暗示了宇宙為什麼會膨脹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