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貝爾鏈(BaerChain):區塊鏈的價值保障是什麼?

貝爾鏈(BaerChain):區塊鏈的價值保障是什麼?

1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美國財政部的部長助理哈里·懷特,作為上個世紀最為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爵士的超級迷弟,一位疑似蘇聯間諜,成功PK掉了由他的偶像凱恩斯所提出來的,極具前瞻性的天才的「銀行幣」計劃,進而建立起黃金+美元的世界經濟之錨——史稱「布雷頓森林體系」。

貝爾鏈(BaerChain):區塊鏈的價值保障是什麼?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其實是所有明眼人意料之中的事:首先,最優方案「銀行幣」,實際上很難在二戰後,國家實力極度不平衡的全球新秩序中真正達成共識,那麼只有繼續將目光轉向已有的價值共識——黃金了;而代表舊日榮光的大英帝國及歐洲列強,已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被消耗地奄奄一息,而新貴美國,在彼時則不僅有著最為強大的軍事實力,還有超過全球四分之三的黃金儲備,這時候不抓緊機會,登上世界的巔峰,還等何時?此消彼長之下,需要錢的全歐洲,與需要地位的美國,很輕鬆地就達成了共識。

貝爾鏈(BaerChain):區塊鏈的價值保障是什麼?

那麼,如果當時的歐洲實力並未大損,美國並未有那麼壓倒性的經濟、軍事優勢的話,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共識還能輕易達成嗎?

2

如果我們把黃金儲備看做算力的話,那麼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BCH分叉事件,從一定的程度上,能夠給我們機會以一窺平行世界裡,英美若是實力相當,在布雷頓森林相互鬥法,打得不可開交的話,會給全球局勢帶來何種影響。

算力,作為區塊鏈世界最為至高無上的價值保障,自然也是每個共識體自身實力的體現。正如BTC.TOP的江卓爾微博所述:「算力能殺死一條鏈,所以算力能成為比特幣的最高仲裁機制。」比特大陸與CSW在正式大戰之前,聚集各種資源,試圖拉攏更多的中立礦工的行動,就是如同增加黃金儲備來為自己的經濟體系加碼一樣,不斷增加己方的算力總量來保障自身的共識機制。待到真正的競爭開始的時候,雙方便可以通過不斷調用算力資源,來比拼出塊速度。畢竟,誰的算力越多,出塊便越快,誰的共識也就能得到更多的人接受。

貝爾鏈(BaerChain):區塊鏈的價值保障是什麼?

BCH的分叉大戰,可以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共識撕裂,也可以看做是「熙熙攘攘,利來利往」的利益爭奪,這個過程,對於BCH社群來說,也許是讓共識變得更加凝聚與純粹的升華過程,也可能是讓共識變得混亂與易碎的衰敗前兆。而只有時間,才能最終決定勝利者。

然而,不管這次分叉對於BCH社群共識來說究竟是好是壞,反正對於區塊鏈整體的社群共識來說:「打擊了市場信心,寒冬加劇,大空頭警告。」

貝爾鏈(BaerChain):區塊鏈的價值保障是什麼?

說到底,再差的共識,也好過沒有共識。誠然,任何的共識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而就算是通過軟分叉的形式,在演進中進行持續完善,所承擔的風險其實也是小於二話不說直接硬分叉的。就像布雷頓森林體系由於其歷史局限性,消亡是必然,但這個過程也是共識更加完善,各方利益得到更佳保證的演進過程——到美元與黃金脫鉤,「金本位」演化到「信用本位」體系的建立,「信用貨幣」才逐漸走上歷史的舞台,並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繼續進步,凱恩斯的「銀行幣」構想,才有了微弱的落地可能。

3

然而,「信用本位」的擴張邊界十分明確,那就是社會中獲取信任所需要的成本。任何交易,往往都需要第三方來連接起互不相識的雙方。因此購物時,人們更願意為大品牌,國際名牌而付出高額的溢價;租售活動更是往往需要給出不菲的中介費用...在這種種現代社會的經濟現象中,所隱含的規律,便是人們需要為獲取信用而額外付費。

貝爾鏈(BaerChain):區塊鏈的價值保障是什麼?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這樣的經濟結構是合理的;而到了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範圍與頻次,時間與空間都被無限地擴大了。因此原本通過對信任付費,就可以保持價值傳遞的方式,已經不再適合文明快速發展的進程了——就好像以前人的活動範圍只有村鎮,那麼馬車就夠了;而現在人的活動範圍變成了全球,馬車再豪華,也無法從吉隆坡將你拉到紐約一樣——因此,只有通過共識來承載價值,來保障價值,才能配合不需要信任的區塊鏈技術,讓人類文明快速駛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為保利潤提高電池售價?蘋果:別被個別媒體騙了
火幣英才聯合海南生態軟體園成立國內首家數字經濟人才基地

TAG:IT168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