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氣」除不掉,避免濕氣入體,需做到「三不要」,學會簡單四招

「濕氣」除不掉,避免濕氣入體,需做到「三不要」,學會簡單四招

提起濕氣這種病症,對於很多比較重視養生的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濕氣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十個人中有九個人常年被濕氣纏身。

古語有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可見,濕氣是非常難去除的,一般來說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就祛濕成功的,所以我們必須格外重視起來。

除不掉的濕氣,一般表現為:

一:肥胖

許多年輕的女性,體重不斷增加,控制飲食也不能解決問題,借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喝水都長肉」。

其實,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的關係,當三臟功能異常時,水液在體內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

二:口水多

體內濕氣過重,還會淹沒五臟六腑,充斥於臟腑經絡。

五臟化生五液,就會通過五液的形式來排泄,患者就會表現為五液過多。

《黃帝內經》說:「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

汗為心液,鼻涕為肺液,淚為肝液,涎為脾液,唾為腎液。

三:全身乏力

許多濕氣重的人經常抱怨:「醫生啊,我全身沒勁,兩條腿沉重無力,上下樓梯困難,好像有千斤重擔,腰部也像背了個大包袱,沉重異常,頭也昏昏沉沉。」

這些睏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濕生重濁」,是濕氣纏身的表現。

避免濕氣入體,需做到「三不要」:

一、不要懶的運動

動為陽,靜為陰,只有運動,氣血才暢通。

但現在很多人都普遍缺乏運動,下班回來就躺著了,上班一天也都是坐著。

時間一長,氣血運行就弱,體力也跟著下降,濕氣就積累下來了。

二、不要熬夜晚睡

在中醫看來,子時覺至關重要,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

因為子時這個時候陰氣盛到極點,有一點陽氣初生,所以這是陰陽交接班的時間,又是一點陽氣發芽的時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順利進行。

三、不要穿的太清涼

都說「春捂秋凍」,但近幾天全國大範圍的降溫降雨,需要及時添加衣服。

尤其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著,很容易受濕氣的襲擊。

學會簡單的四招,濕氣不見了:

第一招,蔥姜調味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是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

比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二招,食療祛濕寶

臨床上治療濕氣一般會採用中醫的食療方法,對付體濕、肥胖、皮膚暗黃,多選擇一些健脾胃肺利尿的食物。

比如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蔘、白扁豆、顯脈旋覆花(烏草根)、萊菔子、紫蘇、佛手、葛根、桔梗、淡竹葉、紅豆、枸杞。

想要更方便的話,把以上的食材炒製成烏草根砂仁茶,用開水沖飲,吸收效果更加,祛濕排毒的功效更強。

第三招,保持定期運動

從事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濕邪的產生。

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汗出,還能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讓身體感覺更加輕盈。

專家發現,運動好選擇在清晨或晚間相對涼爽時進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種球類、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為宜。

第四招,進行科學的拔罐

拔罐是中醫一種治療疾病的方式,以火罐為工具,利用燃燒原理,產生熱量,吸附於人們的皮膚上,產生負壓,對於皮膚表面的瘀血有較好的清理作用,從而達到行氣活血的效果。

通過拔火罐能夠把身體中的濕氣、寒氣透過皮膚進行向外滲透,在這滲透過程中能夠排出這些濕氣、邪氣、毒素,從而讓人精神百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健康萬方 的精彩文章:

血脂高難健康,3種吃法3種做法,全部改掉,血脂降!

TAG:愛健康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