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懂得奉承的人更容易受到賞識,如果你是皇帝你會如何選擇?

為何懂得奉承的人更容易受到賞識,如果你是皇帝你會如何選擇?

自古至今都有這樣一個現象存在,那就是才能低下,但是能夠懂得討好君主的人反而會受到重用。相比之下,那些才能十分的顯著,為官清廉的人卻不受重用,這種現象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本一些考試製度就是為了選拔出優秀的人才,為國效力,可是為什麼優秀的人才卻並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反而那些沒有啥才能,就只會獻媚討好的人卻會受到賞識呢?

首先,在古代的時候,一個人只會拍馬屁,它就會混的比較好,但是其實並不是只會拍馬屁的話就會混的很好,如果他真的是一點的才能都沒有的話,那麼皇帝自然也不會賞識他們的。首先他們會拍馬屁,只不過是給皇帝心裡留一個好印象,那麼上級注意到你這個人之後,你再去做一些事情,一旦成功了就會很快的得到升級,而那些不會拍馬屁的人因為和皇帝之間的距離差距比較大,就算他做了一些有功的事的話,被重重壓下來就不會變得很突出,所以皇帝就不會提拔他。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刻意的討好別人的話,就算他有管仲之才,也是不會受到重用的。這裡說的可以討好和拍馬屁並不是獻媚討好,具體指的是什麼要分情況討論的。關鍵是能夠看清楚皇帝內心想要的是什麼,能夠迎合皇帝的心意。

就比如說當時張湯在審理諸侯王謀反案的時候,這個時候,漢武帝一心一意的想要護著嚴助等人。但是張湯就一定要力主皇帝殺死這些人。而且為了這件事情還和皇帝在朝堂上爭辯起來,但很多人眼中看他們確實是不懂得討好皇帝,非要和皇帝做的事情相反的來。

在很多人看來,他這個人就是不懂得討好皇帝,但是後來他卻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為什麼他反對漢武帝卻能夠受到皇帝的賞識的,原來這件事情就算漢武帝不想要這麼做,張濤這樣做,雖然不是在和漢武帝維護了漢武帝的利益,但別人眼中看來,他維護的是漢武帝勵精圖治的一個好皇帝的形象。這樣維護了皇帝的利益,皇帝自然會對他更加的賞識。

相反,當時商鞅覲見齊孝公的時候,一開始對秦孝公說了一大堆的好話,但是秦孝公一直到第三次的時候才認識到商鞅原來是一個人才。原因是因為一開始商鞅全都在說一些好話,說一些關於好黃帝的事迹,這讓秦孝公感覺商鞅其實就是在刻意奉承他。

但是其實商鞅前兩次誇秦孝公只不過是為了第三次引入如何要當一個好黃金,如何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雖然在很多人眼中,他前兩次說的那些話確實是在刻意的奉承皇帝,但是如果沒有前兩次的話,他又沒有辦法說出第三次的話提出建議。

這兩個事例說明了在不同情況上對皇帝的奉承而得到皇帝的賞識,其實並不是局限於哪一種是和皇帝意見相悖。具體情況的話要因事而論。

對這件事情有話說的小夥伴可以評論區留言和轉發,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加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魚兒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生為國盡忠,一代書法大家顏真卿到底是怎麼死的?
身為統治者,各有兩把刷子,淺談以感動征服手下的那些統治者

TAG:小小魚兒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