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今天好多地方降溫,朋友圈裡一翻,不少城市下著雪。辦公室里,幾位同事也說外面太冷了,坐在旁邊的張姐卻來了句:


「冷啥冷,我女兒今天披個風衣就去上學了!」

說是叫女兒穿厚點,死活不願意。嫌高領毛衣勒脖子,又嫌羽絨服太土。軟磨硬泡大半天,還被女兒懟「我冷不冷自己知道,不用你管」。

幾位當媽的同事點頭唏噓著「為了好看不顧身體啊」「滿大街露腳脖子的孩子,我看著都冷」……

同事的吐槽,讓我想起年輕人掛在嘴邊的話——「你媽覺得你冷」。

明明沒覺得凍著,可就是有一種冷是我媽覺得我冷,有一種褲是我媽讓我穿的秋褲。

父母的關懷,到了孩子這裡,常常成了叨擾,成了沒有必要。

甚至有人拉著寵物狗拍了段視頻,模仿媽媽如何絮叨,說了二三十句,句句都不重樣。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可轉念一想,在父母眼裡,有時候孩子不知好歹起來,就像這隻叫不醒的臭狗吧。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好多年前,我從學校回家過年,去一個同學聚會,偷偷穿著短裙出了門。

晚上回家果然感冒了,嗓子疼癢得很,還拚命忍著不咳。母親見我有氣無力癱在床上,又是一通說爛了的話。

我直接把燈一關鑽進被子,不去理會她。等病稍好些,還故意穿著短裙在她面前走來走去。

那時候的小心思是我都成年了,何必像小孩子一樣被管著。也暗暗發誓,打死也不能當一個愛叨叨的中年婦女。

畢業後,我果斷把簡歷往離家很遠的地方投。

可對自由生活的興奮沒持續多久,陌生的環境給我潑了涼水。工作焦頭爛額,處處碰壁,回到狹小的住所,糧米空空。


心裡堵得慌,給家裡撥了個電話,還沒開口,那個熟悉的聲音傳過來:那邊冷嗎?晚飯吃過了吧?在外面適應不適應……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母親的嘮叨那麼好聽,拿著電話久久不願放下。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


至親離去的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悲傷,而真正會讓你感到悲痛的是打開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隨風微曳的綠籮、那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還有那深夜裡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嘩。

當時只道是尋常,直到物是人非時,才知那些瑣碎有多珍貴。

離家千里,那個催你吃飯睡覺、問你幾點回家的人,成了觸不到的身影。

  • 每天叫醒你的,只有一成不變的鬧鐘和客戶的電話;
  • 視線里不再有爸媽做家務的忙碌場景,也不再有一家人的團圓飯;
  • 城市裡萬千燈火,再沒有人為晚歸的你留一盞燈。

我們總把一張臭臉甩給最愛的人,卻不知失去了父母的嘮叨,自由等同於孤獨。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有時候也會想,爸媽的關心是一番好意,可為什麼總像綳著一根弦般的緊張:


能三言兩語說清的道理,要喋喋不休個沒完;可以由孩子去的事,非得替孩子代勞。

直到自己成了母親,也在萬分心急時對女兒說出「你要...」「你應該...」「你別...」的時候,才明白對自己最愛的人,太難做到平靜和理智。

閨蜜阿媛曾和我說,父母的愛其實一直都蠢得可怕。

幾年前,她的父親確診了阿爾茨海默病,病情很快嚴重到完全不認得她。

她幾乎崩潰,想到那個時時把自己當公主的父親,竟然不記得自己,所有的愉快過往都黯然失色,如同被世界遺棄。

直到有一次,她陪父親看電視,父親看著《天氣預報》,播到一個城市時,使勁往前欠著身子去聽。

父親耳朵有點背,聽不大清,著急地問她到底下不下雨。

而阿媛卻早已濕了眼眶:那個城市是她從前上大學的地方。

後來她才知道,父親忘了所有人,卻唯記得她喜歡的食物,她兒時愛看的動畫片……

疾病雖然讓父母變得脆弱和殘缺,但是內心深處,對兒女的愛一絲一毫不曾變過。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想起之前看過的新聞里,母親一口氣烙幾百張孩子愛吃的煎餅;每次過完年,朋友圈裡那些滿到塞不下的後備箱;也想起自己的母親,常不遠萬里寄來我樓下超市就買得到的物件……

父母一直一直默默注視著你,牽掛著你,用你看起來很笨拙的方式。

哪怕你人微言輕,在父母眼裡,你的一餐一飲是天大的事。你的一條朋友圈、一個電話是道聖旨,調動父母每一根神經,為你輾轉反側。

父母的笨拙,或許都是上帝許給我們的智慧,教會我們什麼是陪伴與包容。


就像三毛說的,爸媽用愚拙構建起撫養起一個聰善的孩子,這本身就是一次帶有禮讚味道的救贖。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寫到這裡的時候,手機上收到了母親發來的微信,說家鄉初雪了,拍了張窗外的照片,漫天都飄著雪花。

往上看聊天記錄,才發現母親昨天問我要不要她熬好的豬油,我又忘了回復。

天冷了,突然想念爸媽管我的日子(無數人鼻酸……)

好多次,母親發一長串話我回一句「知道了」,轉來的那些養生知識,看也不想看。

可母親卻還是樂此不疲,凡是與我相關的一點不放過。

父母心總是如此,明明子女已經有了光鮮的工作,看過更廣闊的世界,立業成家,在他們眼中仍然是需要照顧的孩子。

這世界上有一種一廂情願,是爸媽總擔心你過得不好。有一種需要,是爸媽總想被你需要。

有一首歌里唱:


童年的盪鞦韆 隨記憶一直晃到現在 吹著前奏望著天空 我想起花瓣試著掉落 我還能多久在你身邊 但偏偏風漸漸把距離吹得好遠

故事裡的所有孩子,不是一夜之間長大的,也好似我們,總在無數次柴米油鹽的循環中數清了父母額頭的溝壑,銘記住他們的深情。

也許在生活里走累了,終會聽懂父母口中那句「歲月不饒人」有多感傷。我們縱有再多的青春,也會被時間一點點擦拭乾凈。

好在那些甜蜜的嘮叨和爭吵,會化作厚重的故事讓我們一一溫習。

父母在,我們永遠可以當個孩子,永遠不必擔心生活太難熬。只要稍微停靠,總能再次蓄滿能量,重新上路。

天冷了,別忘了也對父母嘮叨一回,多穿點,注意身體!

作者簡介:掌門1對1,中小學名師在線輔導,千萬家長的選擇。 歡迎關注。本文經授權發表布,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活得這麼累,都是你活該」,母親這番話點醒無數人
溫庭筠:一個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卻要靠作弊來反抗社會的詞人!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