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諸綺語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諸綺語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9J)

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諸綺語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四十三輕戒

與聲聞不共學戒:於諸性罪

8、於諸綺語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信樂倡伎、吟詠、歌諷,或有信樂王、賊、飲食、淫蕩、街衢、無義之論,菩薩於中皆悉善巧,於彼有情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現前為作綺語,相應種種倡伎、吟詠、歌諷、王、賊、飲食、淫、衢等論,令彼有情歡喜引攝,自在隨屬,方便獎導,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如是現行綺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信樂倡伎、吟詠、歌諷,或有信樂王、賊、飲食、淫蕩、街衢、無義之論,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信樂倡妓吟詠歌諷」:菩薩看見這個有情,就是歡喜倡妓、吟詠歌諷、唱歌跳舞。「吟詠」,實在都是說一些綺語。「或有信樂王賊飲食淫蕩街衢無義之論」:或者有的眾生,就是歡喜王論、賊論、飲食論,淫蕩街衢這些戲論。王論也好,賊論、飲食論,淫蕩、街衢都是無義之論,就是不能令人栽培善根,使令人放逸,作種種惡事。眾生就歡喜這些事。

韓清凈《披尋記》:信樂倡妓吟詠歌諷至無義之論者:此中綺語,二事所攝。謂戲笑遊樂之語,及處眾雜語。如決擇分說(陵本五十九卷十八頁)。初即倡妓、吟詠、歌諷,謂或依舞而發歌詞,或依作樂而發歌詞,或復俱依、或不俱依而發歌詞,皆是此類。後即王、賊、飲食、淫蕩街衢無義之論,謂若種種王論、賊論、食論、飲論、妙衣服論、、淫女巷論、諸國土論、大人傳論、世間傳論、大海傳論。如是等類皆名能引無義之論。如聲聞地說(陵本二十五卷十二頁)

綺語業道,《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1、複次,若有依舞而發歌詞,名為綺語。或依作樂,或復俱依,或俱不依,而發歌詞,皆名綺語。2、若佛法外能引無義所有書論,以愛樂心受持讚美,以大音聲而為諷頌,廣為他人開示分別,皆名綺語。3、若依斗訟諍競發言,或樂處眾宣說王論、臣論、賊論,廣說乃至國土等論,皆名綺語。4、若說妄語,或離間語,或麤惡語,下至不思不擇發無義言,皆名綺語。又依七事而發綺語。謂斗訟諍競語,諸婆羅門惡咒術語,苦所逼語,戲笑遊樂之語,處眾雜語,顛狂語,邪命語,如是一切名綺語罪。」

「信樂倡妓吟詠歌諷至無義之論者:此中綺語,二事所攝」,屬於兩件事。謂戲笑遊樂的語言,及處眾的雜語,這雜亂沒有道理這些語言,「如決擇分說。(陵本五十九卷十八頁)」。「初即倡妓吟詠歌諷,謂或依舞而發歌詞」:根據跳舞而發出來的歌詞,或依「作樂」,音樂而發出來的歌詞。「或復俱依」:也依跳舞或依作音樂,而發出來的歌詞。「或不俱依而發歌詞,皆是此類」:都屬於綺語。「後即王賊」:前邊是「信樂倡妓吟詠歌諷」,下邊信樂王賊,分這麼兩段。「後即王賊飲食淫蕩街衢無義之論,謂若種種王論」,政府的事情,或者是賊論,或者是食論,或者是飲論,或者妙衣服論,或者淫女巷論,這個巷裡面都是淫女的地方,淫女巷論。這樣講,「淫蕩街衢」是一句話,現在把它改變成淫女巷論。諸國土論,大人傳論,還有世間的傳論,還有大海的傳論。「如是等類皆名能引無義之論,如聲聞地說。(陵本二十五卷十二頁)」。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或樂諠眾,由此因緣,樂與在家、及出家眾,談說種種王論、賊論,食論、飲論,妙衣服論、淫女巷論,諸國土論、大人傳論,世間傳論、大海傳論,如是等類能引無義,虛綺論中,樂共談說,抂度時日。

或是有一類修行人行者沒有將時間用來修學戒定慧,好樂與大眾在一起喧嘩戲鬧。由於這種好樂喧嘩戲鬧的因緣,常常喜歡與在家眾及出家眾談話,討論國王與國政的事、或是談論盜賊的事情、哪些地方有好吃的菜肴、餐飲等、或是穿什麼衣服布料、或是哪裡有淫女花街柳巷的事、或是各個國家國土的事、名人的傳記、世間的一些傳奇異論、或是到大海采寶的事。這些種種的戲論對於修行都是沒有義利、虛妄、容易沈醉於貪瞋痴中而不自覺。修行人若好樂與他人共相談說無義言論,白白浪費時間、虛度日子。

菩薩於中皆悉善巧,於彼有情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現前為作綺語,相應種種倡伎、吟詠、歌諷、王、賊、飲食、淫、衢等論,令彼有情歡喜引攝,自在隨屬,方便獎導,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菩薩於中皆悉善巧」: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對佛法是善巧,對於這些戲論也是善巧通達的。「於彼有情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菩薩對於歡喜戲論、綺語的有情,發出來慈愍心,發出來利益安樂的意樂。「現前為作綺語相應種種倡妓、吟詠、歌諷」:菩薩如何度化這些人?菩薩就和這些人在一起,也現出來綺語相應的種種的倡妓、吟詠、歌諷,菩薩也會作這個事。菩薩也能夠王論、賊論、飲食論、淫衢等論。「令彼有情歡喜引攝自在隨屬」:菩薩這樣表現了,就使令那一類的有情發歡喜心,因此就把他們引攝了,接引過來了。「自在隨屬」:菩薩和他們建立了關係以後,菩薩就會很自在的,無障礙的來引導他們了。「方便將導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把他接引過來以後,用種種的善巧方便來引導他,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菩薩如是現行綺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菩薩如此作,沒有犯戒,反而有多功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1):一、慳心不供三寶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