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末期,列寧不昔割讓大片國土向德國求和,是否合理?

一戰末期,列寧不昔割讓大片國土向德國求和,是否合理?

合理還是不合理要看效果,作為偉大革命導師列寧能夠領導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蘇俄)取得革命的勝利,他的國際視野和前瞻性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先看一看列寧主導簽訂的割讓大片國土求和的條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合約》的具體內容。

1918年3月3日,蘇維埃俄國與德意志帝國及其同盟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在布列斯特簽訂條約。條約主要確定:蘇俄單方面與同盟國停戰,蘇俄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放棄對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思特蘭的管轄權,這些地區全部割讓給德國。俄羅斯承認芬蘭、烏克蘭的獨立,並從這些國家撤軍。俄羅斯要賠償德國60億馬克戰爭賠款(約合15億美元)。

德國的這個條約對蘇俄來說,簡直就是苛刻到極點,完全把蘇俄當成戰敗國來宰割,一但蘇俄簽署這個協議,就將損失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000萬人口、90%的煤炭開採量、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即便如此偉大導師列寧也捏著鼻子認了,簽訂條約,而布爾什維克黨內大部分人都反對簽訂這個條約,列寧甚至以辭職相威脅,最終頂住了黨內的壓力。

因為列寧知道,如果不和德國簽訂條約退出一戰的話,蘇俄政權將會和沙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一樣會被民眾推翻,這是前車之鑒。另外新生的蘇俄政權力量並沒有控制全國,只控制聖彼得堡、莫斯科等地區,俄羅斯的其他地方還不知道改朝換代,還有大量的沙皇殘餘勢力,國內戰爭還有很多仗要打,需要時間來鞏固新生的蘇俄政權。

事實證明,列寧的決定是對的,德國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德國皇室也倒台了,而列寧簽訂的《布列斯特合約》立即被列寧宣布無效,蘇俄在整合國內力量後,快馬加鞭再次搶奪了這些地區,可謂是失而復得,沒有太大的損失,卻讓蘇俄政權徹底站穩了腳跟,最終演變成一個令人恐懼的紅色帝國——蘇聯。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正世界觀察 的精彩文章:

國際油價為何突然斷崖式下跌?沙特和特朗普都有功勞
烏克蘭扣押俄羅斯15艘商船,俄羅斯反手就扣押烏克蘭軍艦

TAG:大正世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