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西進士哪家強?吉安進士不但江西第一,而且是全國第一

江西進士哪家強?吉安進士不但江西第一,而且是全國第一

作者:金滿樓

宋明時期,江西的經濟與文化一度鼎盛,甚至可以說執全國之牛耳。但是,這種盛況並未持續太長時間。

總體而言,明清時期的江西經濟與人文水平大體持平而略有下降,但已經很明顯的被江浙尤其是蘇南、浙東所超越。

據統計,明清時期的江西進士約5千人,佔全國總數的10%左右,雖然高於全國水平,但低於江浙一帶(約佔全國的15%左右)。

按:明清時期全國進士共51624名,江西4935名,佔比9.6%,江西各區縣中,以廬陵(加臨江府,即今吉安地區)最多。

明代江西人中進士的表現突出,主要是明朝初期,中後期即不明顯,清朝亦然。

江西進士哪家強?吉安進士不但江西第一,而且是全國第一

其中,尤以廬陵(吉安)最為突出據統計,明代廬陵進士占江西總數三分之一,從洪武到成化的百年間,佔全國進士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甲進士佔四分之一,狀元佔三分之一。

明朝時期,江西的鄉試名額一直處於南、北直隸之後,錄取名額從洪武年間的40人到洪熙年間的50名,再到正統年間65名,景泰年間95名,萬曆朝100名,崇禎年110名。

明清兩朝,共舉行201次科考,共51744名進士及第,其中江西4583名,佔比8.86%。明朝進士24608名,江西進士2997,佔比12.18%,繼浙江、南直隸(江蘇)之後。

但在洪武四年(1371年)至成化二年(1466年)這近百年間,共舉行29次科考,產生5406名進士,其中江西進士1054名,佔比19.5%,據全國之首。

(按:清朝進士為51744-24608=27136名,江西進士4583-2997=1586名,佔比5.84%。)

但是,在整個明代的一甲進士共267名中,依次為南直隸62名、江西55名(狀元17、榜眼16、探花22)、浙江54名。

江西進士哪家強?吉安進士不但江西第一,而且是全國第一

以府為單位計,廬陵府33名(狀元榜眼探花各11名),位居全國之首,其次為浙江紹興20名,蘇州、福州各14名,寧波13名。

其中,永樂二年廬陵進士112名,全國470名中佔比23.8%,永樂十三年94名,全國351名中佔比26.8%,永樂十九年73名,全國201名中佔比36.3%。

在明代江西進士中,廬陵進士837名,占江西總數2728名的30.7%,其他依次為南昌府643名、福州252名、饒州238名、臨江府175名。

明朝廬陵進士1020名,僅次於蘇州府,居第二。江西78州縣中,南昌縣232、安福211、豐城195、泰和178、吉水165、臨川121、廬陵103人。

其中,安福211、泰和178、吉水165、廬陵103人四縣進士占廬陵府78.5%。

但從時間線看,廬陵進士在明初80餘年間平均每次約15人,中期110餘年間每次13名,明後期80餘年間每次約8名,下降趨勢明顯。

泰和大學生陳循認為吉安進士多是因為地少人多,實則讀書風氣所致。

江西進士哪家強?吉安進士不但江西第一,而且是全國第一

明初之後,江西與江南同樣文運昌盛,又與湖廣同為穀倉,但相比於後者,均缺乏後勁。

如明清時期科考的名額,通常與各省承擔的糧賦有重要的關係,如江西承擔的糧賦在明初時排名前列(佔10%左右),明中後期位列第二,清朝位列第三。

韓國學者吳金成在《矛與盾的共存:明清時期江西社會研究》中說,江西的衰落主要是因為明中葉急劇動蕩,里甲解體,人口大規模外流,但不知其依據為何。

其以片言隻語或王陽明平亂為例似乎不足為證,因為類似的小亂子其實是不足為怪的。

再如其論述明朝中期江西社會動蕩,但顯然證據不足、論述有誤,如舉出的里甲歸併戶口減少,實則其中原因很多,並非一定是動蕩。

而且,江西人口並未下降即為明證(農業社會條件下,人口外流反而說明經濟不錯),所謂偏遠縣的賊寇,明清各朝都有,並不稀奇,規模也很小,沒必須誇大。

作者的類似觀點,很可能是受此前陳舊資料或學者的著作影響所致。事實上,其在導論結語中也認為,明清時期,江西的社會結構並無太大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說,明清江西經濟文化水平雖然開始又高峰走下坡路,但幅度並不大,大體是持平的。

從這個角度上說,近代江西真正意義上的衰落,其實與之後的長毛之亂有著實質性的關係。關於這個問題,後續在發文跟進,請關注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