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地壇讀書會

以書的名義,遇見真實的我們

李澤厚,著名哲學家,湖南長沙人,生於1930年6月,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人文學榮譽博士。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有人稱,李澤厚是20世紀最後的思想家。他的美學和哲學建構體系,半個世紀以來,至今仍無人比肩,無人超越。

2018年12月23日下午,地壇讀書會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題閱讀第9期線下共讀,讓我們與領讀人張彪、張鵬老師一起,共讀李澤厚的名著《美的歷程》。

作為學人的李澤厚,一直秉承一個傳統知識分子的角色,自覺尋找和發現由歷史所形成的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並儘力指出它的優點和缺點,以求進行「轉化性的創造」,尋求現代化的方案。他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首先了解,而後促進它的轉化或革新。為此,他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前人之所未發。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美的歷程》1981年版

1981年,對於許多青年來說,時間開始了,人們開始探討自由、人性和人的價值,這一年,《美的歷程》出版了。

《美的歷程》把數千年的文藝、美學納入時代精神的框架內,揭示了眾多美學現象的歷史積澱和心理積澱,具有渾厚的整體感與深刻的歷史感。它自出版就風行天下,似乎永遠暢銷;它因也極難定義,既不是文史哲何家精品,也不是大談理論的美學論著;它總受到各路文藝青年追捧,卻少有人能說明原因。

李澤厚認為,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的轉變,並非藝術本身所能決定,決定它們的歸根到底仍然是現實生活,故而考察一個時代的文藝,必先考察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政治情況。本書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著這一思想構架而展開。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中國古代陶器紋飾

全書共分十章,每一章評述一個重要時期的藝術風格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發展。它並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史著作,重點不在於具體藝術作品的細部賞析,而是把審美、藝術與整個歷史進程有機地聯繫起來,點面結合,揭示出各種社會因素對於審美和藝術的作用和影響,對中國古典文藝的發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與說明。

《美的歷程》語言柔美,內容廣泛,從遠古壁畫到山水畫,從青銅器皿到千年石雕,詩歌小說,文史哲學,《美的歷程》幾乎無所不包。僅僅看注釋,就能發現李澤厚的博覽群書:《考古》、《文物》、《文史哲》、《考古學報》等雜誌,《太平御覽》、《文史通義》、《山海經》、《禮記》等古籍,《青銅時代》、《中國史論集》、《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等史學巨作,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類學的作品,宗白華、朱自清等美學家論文……不同章節又各有側重:漢代反映事功,魏晉刻畫哲思,唐宋顯意境,明清觀人情。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敦煌壁畫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龍門唐雕

不少人抨擊《美的歷程》繁雜,沒有重點,只是各代文藝的風格流變,卻不知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就曾高度評價它:


《美的歷程》是一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直至今日,寫於數十年前的《美的歷程》依然是一本優秀的美學著作。或許時代的發展會讓曾經朗朗動聽的語言過時,令一度恢宏浩大的知識有如滄海一粟,但思想的魅力永遠不會減退。《美的歷程》正是一本思想者的沉思錄,它始終值得百回讀。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唐《簪花仕女圖》局部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顏真卿楷書

有兩種東西,始終讓人震撼:一是無盡的星空,吸引無數人為之傾倒,記得兒時看流星雨時,總會為之爆發出陳陣驚呼;二是人的精神與信仰,美則屬於後者。何謂美,又如何去尋。跟隨著李澤厚的指引,一步步找尋重拾美的種種蹤跡,猛然想起「布面素心」這句話,亦是很好的映襯了。

地壇讀書會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題閱讀

第 9 期讀書會

有意味的形式

——《美的歷程》與中國藝術

本期閱讀書目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美的歷程》

李澤厚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7月

節選片段:

1、龍飛鳳舞

遠古時期的審美與藝術並未獨立或分化,禮儀等圖騰活動中。龍是中國西部、南部部落聯盟的圖騰旗幟,而鳳鳥成為中國東方集團的另一圖騰符號。它們正是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的萌芽。而原始歌舞正是龍鳳圖騰的演習形式,是巫術禮儀的活動狀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的幾何紋樣是由動物形象的寫實而逐步變為抽象化、符號化,這正是一個從內容到形式的積澱過程,也是美作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過程。美和審美在對象和主體兩方面的共同特點便是積澱:內容積澱為形式,想像、觀念積澱為感受。原始巫術禮儀中的熾烈情感便以獨特形態積澱在線的幾何紋飾上了。而就紋飾來看,新石器時代前期比較生動、活潑、自由、開放,而後期更為僵硬、嚴峻、靜止、封閉、威嚇,反映了權威統治力量的加重。

2、佛陀世容

本章內容是從南北朝到宋朝的佛教藝術。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戰禍連綿,現實充斥著苦難,北魏的石窟壁畫也多割肉飼虎等現實苦難的折射,沉重陰鬱的故事表現出吸引煽動人們皈依天國的巨大情感力量。

雕塑———作為智慧的思辨決疑的神,是這個時代和社會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現,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前匍匐著螻蟻般的生命,折射出對現實苦難無可奈何的強烈情緒。隋唐的統一和安定形成另一種美的典型,唐代雕塑更多人情味和親切感,形象更具體化、世俗化,壁畫中極樂世界的佛國景象取代了殘酷悲慘的場景,這個時期以對歡樂和幸福的幻想來取得心靈的滿足和神的恩寵。中唐至宋,壁畫開始真正走向現實:歡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人世的生活戰勝了天國的信仰,藝術的形象超過了宗教的教義。宋代的雕塑,完全是世俗的神,即神的形象。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要求信仰與生活完全統一起來的禪宗。總之,在宗教藝術中,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異,有各種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

本期領讀人

張彪

領讀主題:有意味的形式——從《美的歷程》彩陶紋飾及敦煌壁畫說起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設計系主任、教授。

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大學中國文化書院,研究於日本京都大學、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

教育部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藝術設計分委會專家委員、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會員。

出版:《日本京都民居建築》、《圖形創意》、《空間再生》、《城市.創意.實踐》等專著、教材九部。

現主要從事遺址保護與博物館設計、公共藝術、繪畫創作與實踐教育。

張鵬

領讀主題:「以形寫神」與中國藝術——從《美的歷程》之「魏晉風度」談起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藝術史博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詩經學會會員、清華大學中國藝術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人

劉晨棟

北京電視台主持人

地壇讀書會 共讀邀請|何謂美,又如何去尋?——《美的歷程》

活動信息

線下共讀:限席30人

日期:2018年12月23日(周日)

時間:下午14:00-17:00

領讀人:張彪 張鵬

共讀地點:甲和燈禪意生活空間(位於北京地壇公園內,進入公園請向售票處購買2元門票,報名成功後工作人員會與您聯繫,告知您具體地點與路線。)

價格:

  • 線下共讀單期:30元/人
  • 首季「生活之道」季卡:現售96元/4期(原價120元)
  • 「地壇讀書會」微信群會員:不限名額,50元/人

報名方式:點擊下方小程序鏈接或「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添加燈心兒微信:jiahedeng1,即可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和燈 的精彩文章:

世間 · 悉檀|大城市居不易,有智慧才能安居
雪月花輯|從《旅愁》到《送別》,無常中也有真愛

TAG:甲和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