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還是我們熟悉的牙膏廠?九、八、七代i5實測對比

還是我們熟悉的牙膏廠?九、八、七代i5實測對比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小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創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大家!

大家好,前幾年,由於CPU消費級市場intel一家獨大,AMD還未能「翻身」,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英特爾的消費級CPU上看不見什麼太大的提升。核心數上,到7代都沒有什麼變化,只有頻率上的每代小幅提升。工藝上,已經「14nm+++」了,到目前最新9代酷睿已經是用了5代的14nm,玩家們兩年前就在盼望的「10nm」還沒到來。性能上如蝸牛爬的提升,以至於,intel也被玩家們戲稱為了「牙膏廠」。而去年,在AMD的RYZEN緊逼下,英特爾終於是在8代酷睿上做出了較大的變化,全系CPU核心數都得到了提高,性能上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而近期又發布了9代酷睿。相信不少玩家對於近兩年英特爾有多大提升有點興趣。本次,筆者就為大家帶來了七、八、九三代i5的7600K、8600K、9600K的對比測試,來看看結果會如何。

本次的測試平台,7600K採用了Gigabyte GA-Z270-Gaming K3 Mobo主板,而8600K與9600K都為Gigabyte Z390 Auros Xtreme主板,內存統一為16GB DDR4 RAM @ 2666MHz,顯卡為Nvidia RTX 2080 Ti FE,三顆CPU的具體參數如下:

由於三顆CPU都支持超頻,所以採用了默頻與超頻兩組對比數據,三顆CPU統一超到5.0GHz,內存也超到3200MHz。通過Cinebench R15的基礎測試,我們能看到,默頻下,8600K的多核性能相較於7600K有著明顯的提升,畢竟是多出了兩顆物理核心,提升明顯也是自然的,單核性能上兩者一致。而9600K默頻下相較於8600K有些許的優勢,但通過超頻後的結果,我們能發現,9600K只是默頻下的單核性能略強於8600K,若是在同一頻率下,就與8600K性能一致了。而在Adobe的視頻輸出測試中,也能看出,8600K與9600K的性能基本一致,7600K明顯要更弱。

接下來是遊戲測試環節,本次測試採用了1080p最高畫質進行遊戲,測試的遊戲有:戰地5、殺手2、刺客信條:奧德賽、古墓麗影:暗影、孤島驚魂5、怪物獵人:世界、絕地求生、GTA 5、巫師3、堡壘之夜、Dota 2、彩虹六號、守望先鋒、CS:GO,具體測試結果如下:

從上面的遊戲測試結果我們能看到,遊戲體驗上,8600K與7600K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差距,提升是明顯的。而8600K與9600K與上面的基礎測試結果一致,默頻下9600K表現會稍好,但都超頻到5GHz下,差距就不存在了。而能耗上,9600K默頻下功耗稍高於8600K,同頻下一致,證明了9600K只是8600K的超頻版。由於都是14nm,所以即使工藝些許提升,多出的兩顆物理核心能耗還是大了不少,相比之下,7600K的功耗要明顯更低。

總結本次測試,從測試結果,我們能看到,這兩年,英特的提升是有的。在七代向八代酷睿轉變的時候,提升確實不少,體驗上會有明顯的不同。但在九代酷睿上,英特爾又回到了那個我們熟悉的「牙膏廠」,9代i5明顯就是8代i5的官方超頻版,而對於能超頻的8600K來說,跟9600K不會存在差距。在目前的9代酷睿上,i5已經確實是個馬甲U了,而i7雖然提升到了8核,但砍去了超線程,實際的性能表現其實也就與8代i7一樣。而頂替了i7消費級市場旗艦稱號的i9-9900K,價格上明顯要高出一截。所以九代酷睿其實還是「擠牙膏」,至於英特爾如今在AMD崛起的情況下還敢如此明目張胆的「擠牙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AMD的CPU在單核性能方面有劣勢,英特爾雖然「擠牙膏」,但畢竟14nm用了這麼久,工藝上要更成熟,單核性能與超頻自然做的更好。另一方面,長期的霸佔市場,讓更多的軟體廠商對於英特爾家的處理器優化目前會更好,也讓英特爾的知名度要更高,對於不了解目前處理器市場的朋友,大部分還是會首選英特爾的處理器。但AMD處理器的逐步改善,突出的性價比,也正在一點點分割英特爾的市場,今後英特爾還能否這麼安穩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你在電腦方面有遇到的小疑惑,歡迎給我留言,不定期從留言中選部分常見問題做出詳細解答!

如果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電腦課堂》,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音大叔 的精彩文章:

TAG:電音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