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人活一天,值多少錢?

這是道看似數學問題的哲學題。新銳導演周劼用一個故事的講述、一部電影的體量,試圖將這道玄之又玄的問題放置在樸素的現實生活中。魔幻且真實的生活本身,給了人物、導演以及觀眾心中追尋的答案。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這個答案並沒有統一標準,它可能是一個形容詞、一種感覺、一次困惑。周劼並不強求人人都會喜歡或感同身受,「拍電影首先是滿足自己,試圖表達出我想說的,然後是找知音的過程。」

而周劼與《淡藍琥珀》原小說的相遇、改編,繼而成片的過程,更是長達十年。

懸疑與追問,與類型無關

2008年,須一瓜所著的《二百四十個月的一生》第一次刊登於《上海文學》,同年二月轉載至《北京文學》時,進入了周劼的視野內。「第一次看到故事便很喜歡,當時還沒有與須一瓜老師聊版權的意識。」

故事並不算複雜。女主人公荷潔的丈夫意外死於交通事故,得到賠償卻失去親人的她,陷入對生命價值的困惑,偷窺起肇事者一家人的生活……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原小說最吸引周劼的是,「觸動最大的是人活一天值多少錢這句話;另外須一瓜老師提供了好的細節,讀起來過癮,很有畫面感。」

很快,周劼便依照原小說做起了初始的劇本創作。中途電腦丟失,項目擱置了幾年,時間轉至2014年,《二百四十個月的一生》又重回軌道,「一來當時依舊特別想做這個故事,二來就處女作而言,故事的體量更適於投資和製作。」

周劼專門飛至廈門拜訪須一瓜,以低價拿到小說版權。重頭戲才剛開始,改編是重要的第一步。周劼與太太趙曉秋一起完成對小說的改編。

首先相對於原作中荷潔更加扭曲、陰暗的性格特質,周劼將荷潔身上小眾、不招人喜歡的部分弱化了。「荷潔象徵的不是某一類女性,透過她看似比較離奇的遭遇,關照的是現實中遭遇變故的普通人。可能經歷過類似事件的每個人,不得不拿一個東西去算一下,以達到心理的平衡。」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算」,成了故事的核心概念之一。周劼為荷潔突如其來的計算設計了一個合理的契機,喪夫後的荷潔帶領幼兒園孩子們參觀博物館時,知曉了生命短暫的螞蟻被封入琥珀後價值不菲,進而引發了荷潔對丈夫阿峰生命價值的比較。

結果,30萬的賠償換算後說明了一個價值事實,在阿峰32年的生命中,一天只值25塊。這個荒誕、諷刺又可笑的數值,成了荷潔怎麼也邁不過去的坎,成了她執拗的原因。這個人物的精神世界開始失衡。「荷潔的情感是相對滯後的,並且她的整個心理狀態是擰巴的。」

這樣一個人物的心理和情緒狀態要如何傳達,周劼用了製造懸疑的手法。相較於原著平鋪直敘的講述,周劼把故事的時空分為了現在時空(荷潔做保姆偷窺肇事者一家)與過往的回憶時空(與阿峰生活的點滴以及車禍後的一段生活)。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現在時空按線性的發展平順地講故事,過往則以非線性的方式,打亂順序,增強懸疑感,感知荷潔的心理變化。但這裡的懸疑,並非類型電影里的套路。

改編伊始,曾有人建議周劼讓荷潔住進肇事人的家裡,人物間劍拔弩張的關係更加集中,《淡藍琥珀》也就成了一部徹底的類型電影。但周劼拒絕了,「如果要做類型,就不會選擇這個題材。它的優勢不在於此。」

取而代之,周劼添加了三個人物,一個三口的中產之家。荷潔做了他們家的住家保姆,而後每天監視樓對面的肇事者一家。「這個年輕的中產家庭,是對面(更富有的)肇事者一家的映射。」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左三為周劼導演)

周劼坦言,「這個故事裡沒有所謂的惡人。我更忠於映射當下的現實狀況,儘管這樣很殘忍。」理性地看,肇事者已盡了責任,三口之家對荷潔沒有惡意,那她的恨和困惑到底來自於哪裡?

或許來自於本就魔幻無常的現實本身。周劼希望荷潔能面對自我、敞開心扉,與世界和解。「內觀自身,打開自己,收穫的是更多細膩、平靜和美好的事物。」他從庫斯圖裡卡的《地下》中獲取靈感,在倒數第三場戲那裡做了一個平行時空的場景。

與「車禍+偷窺」事件相關的所有人集合在阿峰家天台,為小白慶生。第二天一早,荷潔坐在天台的大樹下醒來,全片最魔幻現實的一刻出現了,「荷潔的領悟和佛祖在菩提樹下的頓悟一樣重要。」

這是部講情緒的電影

這是一個普世的故事,所以即便拍攝地定在了周劼頗為熟悉的重慶,他並沒有突出地域特色以及市井煙火氣的想法。「我拍的是重慶,也不是重慶。想做一個架空的地方,營造氛圍,重慶話是真實感的點綴。」

《淡藍琥珀》避免了重慶一切的繁鬧與喧囂,劇組為了拍出空與稀,費了不少力氣。「我想營造一種氛圍,讓大家感知荷潔的情緒,因為這個事件不是強情節的,在製作中我們盡量增強它的懸疑性,把觀眾帶入到情緒當中,而非透過人物的臉去傳達。」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周劼導演在拍攝現場)

周劼借影像的設計,試圖傳遞兩個點。第一,荷潔是被自我情緒所禁錮的;第二,荷潔的情緒起伏並非激烈,而是微弱且有邏輯的,客觀呈現這種「微弱」至關重要。

在荷潔做保姆的楊磊家客廳里的線條,都是美術團隊製作的,傳達的是籠子的概念,荷潔是被禁錮在這裡的。造型與鏡頭的運動密不可分。周劼曾向攝影師傳達他的設計,「想像主人公是在動物園的籠子里,我們只能在籠子外面看。」

也就是說,不管看到的是臉還是背,鏡頭均不能越過現有的視角去看,「我們當時拍攝時,在現場大家心裡有條線,那條線不能進去。」此種客觀且靜止的鏡頭意識,貫穿整個「現在時」故事的拍攝中。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在過往溫情時光的運鏡設計上,條條框框的間隔消失了,鏡頭更具有流動感。流動感也有不同的設計。「如果是客觀敘事類的,鏡頭移動會慢一點,或者移一點後便停止運動。」

而有一場戲是夜晚在天台,荷潔與阿峰感情最好的時候,「鏡頭會一直動,但僅僅是注視,沒有去跟隨。」因此,在《淡藍琥珀》中周劼貫穿著一個統一的視角,「注入一定情感的上帝式觀察視角」。

拍攝視角的同中有異,充分體現出周劼自覺的美學追求。《淡藍琥珀》更被津津樂道的是對色彩的應用,用色彩外化荷潔的心理活動。把她的悲與喜、哀與樂等情緒用藍與紅這兩種冷暖異常明確的色調帶動。隨著故事的進程,兩種色調也會有不同層次的加深與減弱。

專訪《淡藍琥珀》導演周劼|魔幻現實中流淌出的人生價值詰問

(《淡藍琥珀》獲得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攝影)

比如平行時空里,所有人相聚在阿峰家天台的那場戲,用了扎眼的紅色。「美術用了結婚喜慶的紅色,外加了些柔光」,把荷潔的開心與沒有傷痛的平行時空美好外化,是整部影片情緒最濃郁的高點。「起初只在美術上做了色彩的區分,後期調色的加入是為了能讓觀眾在看第一遍時便能區分此種意圖,調完之後發覺更有易於凸顯美術在視覺上的巧思。」

結語

周劼說自己是一個糾結的人,所以對於荷潔究竟有沒有與世界、與自我和解的問題,他的回答小心翼翼。

在那場頗具和解意味的天台大聚會之後,周劼並沒有將故事結束於此。他讓荷潔重回博物館,來到琥珀展台前,用全片唯一一個特寫鏡頭拍下了荷潔流淚不止的雙眼。

她和解了嗎?未必。或許她還會擰巴地走下去,或許她已想通。觀眾跟隨荷潔走過這一趟世事無常的時光,怕是很難為她此刻的心理做一個準確的註解。

周劼說,這是他的堅持。他想要在最後一刻把主導權交回給荷潔本人,由她直接地告訴觀眾她的想法。至於觀眾接收到什麼,是觀眾與荷潔之間達成的默契。

懂與不懂?是知音,就總能懂。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