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三代君王,為何都全力進攻準噶爾部?

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三代君王,為何都全力進攻準噶爾部?

從康熙皇帝在位的後期開始,清朝與西部準噶爾部展開了長期的戰爭。這場戰爭打打停停,從康熙朝延伸到雍正朝,直到乾隆皇帝在位的前期才結束。準噶爾部盤踞了今天的新疆、青海等地,對於清朝來說,耗費大量的金錢與準噶爾部開戰,肯定有自己的原因。那麼,準噶爾部有什麼不同之處,清朝皇帝為何要連續三代進攻呢?

一、準噶爾部取代了之前的葉爾羌汗國

在中國古代王朝中,從漢武帝打通了西域之後,歷代中原王朝都費了很大心思經略西域。在古代的經濟框架下,絲綢之路是中西貿易最重要的通道。南北朝混亂時期,中原王朝忙於紛爭,不得不放鬆對西北地區的控制。但隋朝建立之後,中原王朝再次開始經略西域地區。從宋朝開始,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中原王朝再也沒有能力控制西北地區,但雙方的貿易並沒有斷絕。明朝統治時期,自己的實力僅僅到達了甘肅西部,並沒有徹底控制西北地區。清朝入關的初期,忙於平定南方的南明各個政權,根本無力染指西北。當時,新疆地區在葉爾羌汗國的管理之下。當時,葉爾羌汗國向清朝稱臣納貢,建立了宗藩關係。對於清朝來說,在自己沒有能力的情況下,這種宗藩關係對自己最有利。

但就在清朝逐步穩定內部問題的同時,西北準噶爾部開始迅速擴張。蒙古各部落分成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個部分,其中,漠北和漠南蒙古早在清朝入關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清軍軍隊的助手。但漠西蒙古與清朝距離太遠,清朝沒有能力控制,暫時採用了安撫和羈縻的政策。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前期,也就是康熙皇帝逐步平定三藩叛亂、平定鄭氏集團的時候,西北準噶爾部開始迅速擴張。準噶爾部四處出擊,消滅了與清朝保持宗藩關係的葉爾羌汗國,同時進攻其他蒙古部落,甚至開始染指青海和西藏等地區。對於清朝來說,準噶爾部不是自己的一個藩屬國,而是要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強大對手。處於自己利益的需要,清朝開始了與準噶爾部的戰爭。

二、清朝起初處於守勢,無力與準噶爾部長期對耗

準噶爾部屬於草原部落,戰爭成本非常低。而此時的清朝軍隊已經逐步漢化,對後勤補給的依賴性很高。清朝的經濟能力有限,雖然清朝最高層制定了遏制準噶爾部的總戰略,但在康熙時期,清朝還是以防禦為主,最多採用攻勢防禦的戰術。在準噶爾部進攻蒙古東部各個部落、準噶爾部進入西藏的時候,如果清朝再不出手,勢力均衡的局面就會被打破。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前後發動了好幾次戰役。但基本上都是擊退了準噶爾的瘋狂擴張,對於準噶爾部並沒有傷筋動骨。這是因為清朝的國力有限,當時的清朝還無力進行長期的戰爭。康熙皇帝沒能平定準噶爾部,這是一大憾事,康熙皇帝懷著巨大的遺憾去世以後,雍正皇帝接手了各方面的問題。

雍正皇帝是清朝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以勤儉持家著稱。隨著國庫的逐步充實,雍正皇帝對準噶爾部採用了主動進攻,兩路大軍南北夾擊準噶爾部。但在和通泊之戰中,清朝精銳部隊被準噶爾部擊敗,而且損失慘重。經歷此次慘敗以後,雍正皇帝放棄了平定準噶爾部的計劃,開始轉向經營內政。公元1735年,58歲的雍正皇帝去世,25歲的乾隆皇帝上台。清朝的國庫此時已經非常充足,這為乾隆皇帝提供了保障。就在乾隆皇帝在位的前期,準噶爾部發動了內亂,兩位部落首領爭奪大汗的位置。對於清朝來說,這是天賜良機。乾隆皇帝集中軍隊西征,同時分化瓦解,準噶爾部中的部落首領。清朝順利的平定了準噶爾部,困擾了清朝三代皇帝的難題,終於被解決了。

三、準噶爾部有自己特有的優勢

清朝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而準噶爾部僅僅是西北地區的一個游牧部落,準噶爾部與清朝對抗了那麼長時間,肯定有自己的特點。首先就是騎兵的數量,由於自己是游牧部落,準噶爾部的5萬多軍隊都是以騎兵為主。此時的清朝軍隊則是組建了各個兵種,在機動性明顯不如準噶爾部。準噶爾部利用自己的地緣優勢,從沙俄進口了大量的火器。經過統計,在準噶爾部的5萬多軍隊中,有超過2萬官兵都裝備了火器,火器的密度超過了清朝軍隊。依靠這些優勢,準噶爾部能夠屢屢挑戰清朝。但準噶爾部畢竟僅僅是一個60萬人口的部落,無力與清朝進行長期的戰爭。尤其是清朝國力逐步增強以後,雙方的差距更大。清朝平定了西北準噶爾部之後,乾隆皇帝開始推行改土歸流政策,著名的大小金川戰役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與清朝的大凌河大戰,4萬明朝軍隊,為何全軍覆沒?
魏國損失了5萬多精銳的魏武卒,為何再也無力重新組建?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