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後來那麼多人多會詆毀孔子?

孔子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後來那麼多人多會詆毀孔子?

孔子是中國的歷史名人,因為他創立了儒家學說,儒家學說中講仁義道德,講學習的重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個字是「仁」,對孔子思想最好的總結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他的儒家學說是建立在《周禮》之上的,而《周禮》中所講述中有兩個大特點,一個是仁愛,一個是等級制度,《周禮》的創建者周公旦是一個賢者,魯國是周公旦的封國,而孔子是魯國的貴族。雖然後期,孔子的家族沒落了,但是依然受到了《周禮》的影響,孔子受到裡面仁愛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儒學,但是,作為貴族的孔子,依然十分的看重等級制度,因為當時社會的需要。

孔子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後來那麼多人多會詆毀孔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時戰爭四起,百姓民不聊生,為了穩定統治,等級制度是必須的,但是,當時的諸侯不這麼想,原因是,諸侯國認為拳頭硬才是王道,結果後來,周天子打著打著就打沒了。後來國家到了漢朝的時候,統一的局勢逐漸的穩定了,於是乎就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甚儒家會入統治者的眼,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等級制度。

但是自從清朝末年到現在,等級制度不需要了,而長期受到約束的人民自然會很討厭儒家思想,那麼,儒家思想的創立者自然而然的被現在的不少人所討厭。如果孔子生在現在,如果他還創立儒家學說,那麼我想,孔子一定不會在這個思想中體現出等級制度,因為現代是人人平等的時代。

孔子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後來那麼多人多會詆毀孔子?

在儒家思想中除了有等級制度之外,還有一點比較讓人反感的就是忠君,忠君即是愛國,愛國是沒毛病的,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和想法是有差距的。《論語》中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意思是,當皇帝要有個當皇帝的樣子,當臣子要有個當臣子的樣子,當父親要有個當父親的樣子,當子女要有個當子女從樣子這樣才能國家統一,但是統治者不會這樣想,他們認為,既然是忠君,我們怎麼做下邊都不應該反感,於是就有了另外一句:「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為不孝。」當皇上的可以沒有當皇上的樣子,但是當臣子的必須要有個當臣子的樣子,當百姓的要有當百姓的樣子,這根本就不成個樣子,結果,百姓反了,臣子默了,小人火了。最後呢,皇帝傻了,小人跑了,忠臣死了,叛亂成了正統。

孔子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後來那麼多人多會詆毀孔子?

可以想,後人很多的統治者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總想著藉助儒家思想,然後逐漸的歪曲,歪曲之後後人看到的東西也就不再是其本來的樣子了,而孔子也受到了這些統治者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端的自己 的精彩文章:

陳後主死後,隋煬帝給他「煬」這個謚號,沒想到這也成了他的謚號
烽火戲諸侯這件事是虛構的?那麼周幽王做了什麼事導致他眾叛親離

TAG:雲端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