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考試此考生卻寫了篇愛情故事,最後成一代名臣!

科舉考試此考生卻寫了篇愛情故事,最後成一代名臣!

原標題:科舉考試此考生卻寫了篇愛情故事,最後成一代名臣!


在晚清時期的安徽農村,有一個名叫李殿華的農民,家境貧苦,僅僅靠守著一點薄田度日。因為經常向親友借錢,而借了錢又不能及時環,於是他成了親友們眼中的「鬼見愁」。就在無窮無盡的「拆東牆補西牆」過程中,一個貴人出現了,這就是他的姻親周菊初。周菊初不僅經常借錢給李殿華,還給他指了一條明路:一定要讓你的孩子們多讀書!


李殿華非常感激周菊初,更對他的建議奉為旨意,拚命幹活,供四個兒子讀書。結果,老四李文安很快脫穎而出,先中了秀才,後中了舉人,最後高中進士,成了朝廷大員。後來,李文安還和曾國藩成了親密朋友。李文安有個兒子比他更加有名氣,他叫李鴻章。


而因為有了父親這樣的榜樣,有了更加優越的家庭條件,李鴻章讀書讀得更牛,18歲成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比他老爹提前了整整15年。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重理論,輕視時間,所以八股文歷來被人詬病,實際上也不全是這樣。在明朝,科舉考試要求的八股文格式要求非常嚴格,不能自由發揮,確實比較僵化。但到了清朝康熙時期,他發覺這種八股文太空洞,跟時事也不沾邊,實在沒什麼卵用,於是也進行了一些變革。

到了李鴻章的時代,許多討論社會、時政的八股文還是非常接地氣的。李鴻章當年考秀才時,靠的就是一篇愛情神話。而作文形式也要求的很寬泛,既可以對它進行自由發揮,續寫情節。



李鴻章的作文題目是:漢朝兩個農民,一個叫劉晨,一個叫阮肇,他們外出碰到了兩位仙女,於是一起生活了好多年,後來他們思鄉心切,於是便想回到故鄉。兩位仙女將他們護送回家,發現家鄉早已物是人非,原來人間早已過去了幾百年。


他給這個故事續寫的情節也非常有意思。兩個農民看到家鄉已過了幾百年,於是開始後悔當時這麼輕易就跟仙女們分別了,於是便想著從來時的路回去,可是,偏偏怎麼也找不到來時的路,仙女們也一去無蹤,最後兩個人只能在原地長吁短嘆,後悔那麼輕率的離開。而就是這樣一份考卷,最終讓李鴻章考取了秀才,還得了第一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爺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太監的一時失誤卻成就了一位千古名後,由麻雀到鳳凰竟也這般烏龍
鬥不過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拿李世民開刀?

TAG:貓爺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