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周琦被裁,經紀團隊表態還會繼續留在美國,尋找和接觸其他對周琦感興趣的球隊。周琦自己也在社交媒體上表態:拼圖,不是這一塊,會是下一塊,夢不變,我在路上。

小伙兒和整個經紀團隊的表達都很好。態度很積極,也很陽光。接下來,我們探討一下實際問題。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周琦暫時不回國,很好理解,因為目前回國沒有意義。周琦本賽季沒有在任何CBA球隊註冊,所以回來也打不了本機CBA聯賽。而且周琦如果回來,身份歸屬,也就是到底為哪兒打球還沒有確定。留在美國,至少可以有更好的條件保持訓練,為明年男籃世界盃做準備。也就是說,周琦的第一份NBA合同和第一段NBA生涯結束之後,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空窗期。

在這個空窗期里,周琦的經紀人還會為他尋找留在NBA的下一站。但我相信,比下一站具體地點更重要的,是周琦和他的整個團隊應該坐下來,商討未來幾年的規劃。甚至是,職業生涯下一段的規劃。也就是說,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城市或球隊,而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的方向。第一段NBA生涯的履歷、見識、經驗和這個空窗期,恰好給了他機會。和兩年前相比,周琦已經經歷了NBA,比過去更了解NBA,也更能審視自己在這個聯盟中的位置。對於一名非常出色,但在NBA遲遲得不到重用的國際球員來說,到了去重新做判斷和決定的時候了。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周琦還有機會找到另一份NBA合同嗎?咱們現實地說,不是沒有可能。但第一,合同金額不會太大;第二,合同很難有保障性;第三,上場機會也不會有保證。這不是說,對周琦失去了信心。而是過往兩年的經歷,或者說,歷史上大多數進攻非常出色的國際球員登陸NBA時所遭遇的困境已經展現了,這註定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美國職業籃球的文化和比賽強度決定了,當一個國際新人登上這個舞台,絕大多數教練考量你的,首先是防守,是你的強對抗能力如何。因此越是來到NBA之前以攻為主,特別是作為戰術核心的運動員,要適應起來越困難。這就是要求你從一個明星,變成靠肉搏吃飯的藍領。周琦在他之前的職業生涯里,一直是個技術型運動員。他從小打後衛,後來長得太高了改打中鋒,運傳基本技術在中鋒里非常出色。但防守、籃板頂搶、掩護質量,特別是在高強度比賽下完成這些,從來不是他的強項,也不是他的比賽重點。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所以周琦在NBA經歷的轉型困難,水土不服,缺少機會,一點兒都不新鮮。米利西奇、斯潘諾里斯、賈斯科維休斯、特奧多西奇這樣的歐洲天神級別的運動員,在NBA都不適應。火箭球迷經常討論,為什麼德國的哈爾騰斯泰因能獲得時間,而周琦不能。其實很簡單,哈爾騰論技術和意識都不如周琦,但他就是比周琦多15公斤體重,就是能扛能防。在NBA這個環境里,教練用新人,就要用哈爾騰這樣的。我用不著你處理球,因為我有超級明星處理球,用你的就是防守。但如果換一個環境,比如到了CBA,在一個整體對抗級別比較低的環境里,周琦就是球星,哈爾騰這種類型想來CBA當外援,恐怕都沒有球隊會給他合同。

這就是我一直說的,運動員的類型,決定了你在哪裡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不是每個國際球員都適合打NBA,就象不是每個NBA運動員都能來CBA。以前火箭隊的海耶斯厲害不厲害?如果想來CBA,准沒合同,因為他得不了分;大本鐘華萊士厲害不厲害?也打不了CBA;曾經的狀元秀肯揚·馬丁曾經來過CBA,沒打幾場就被裁了。當時新疆隊的主教練蔣興權指導對他的評價非常直接:這個外援水平不行。您說一個NBA全明星級別運動員水平不行?這就取決於你評價的標準是什麼,你想從他身上得到的是什麼。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這意味著,如果周琦要留在NBA,比如繼續找到一支球隊,繼續為位置和合同搏殺,你很大程度上就要根據球隊的需要去改變自己。這個過程非常痛苦,能不能找到善用你的球隊和教練,可遇不可求。

16年前,中國第一人王治郅登陸NBA的時候,遇到的主帥是瘋狂科學家老尼爾森。老尼爾森一是喜歡並信任國際球員,二是進攻大師,他思考的邏輯就是先思考進攻。如果不是碰到老尼爾森這樣的教練,諾維茨基都打不出來。大郅當年,進攻可以說美妙絕倫,蝴蝶舞步,三分神准。就是大郅這樣的進攻水平,老尼爾森也只敢每場給他10到15分鐘時間,上來就是讓你攻。後來大郅離開了小牛,第二站是快船,後來是熱火,就再也碰不到老尼爾森這樣的教練了。快船的教練就是先看防守籃板,要求大郅增重,你必須使勁吃,有了體重才能在籃下抱摔。大郅只能使勁吃。但體重上去了,移動速度下來了,進攻特點也受影響,再也沒有獲得過在小牛那樣的穩定時間。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我的意思是,在這個過程里,你會非常痛苦,擰巴。你可能會失去自我。周琦從來都是一個以移動速度和技術見長的運動員,如果他的體重長到哈爾騰那樣,他還能打出他的特點嗎?NBA號稱每個籃球運動員的夢想,但如果要嘗試留在NBA要經歷這種轉型的冒險,而且還沒有任何保障,還應該繼續嘗試嗎?

同時,運動員需要打球,需要穩定的在賽場上歷練,提升水平。運動員是吃青春飯的,商業價值需要賽場曝光。所有這些問題聚攏在一起,都值得周琦和他的團隊坐下來,細緻的討論方向,而不是只把目光集中在尋找下一站上。

我昨天在微博上是這麼寫的,我也一直是這麼說的:一個籃球運動員不是非得打NBA,也不是只能用NBA的成功來證明自己。

「楊毅專欄」周琦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站

NBA不是籃球的全部。雖然有一部分純NBA球迷這麼認為,但那不是事實。王治郅職業生涯的最巔峰不是在美國,是在廣州亞運會上項戴十二面金牌,接受頂禮膜拜。

所以如果回來,千萬別有偶像包袱,沒什麼不好說。回到CBA賽場上,周琦像曾經歸來的王治郅、易建聯一樣,還是超星,大家趨之若鶩。好好談,比價,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球隊,大有可為。這不意味著夢想的終結。我相信,球迷中的絕大多數仍會支持他。

當然,如果要繼續留在美國,再做一次衝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該獲得鼓勵。只需告訴自己,畢竟任何時候想回來,都能回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