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縣官沉迷戲曲,才子寫對:君為袖手旁觀客,縣官讀後頓悟悔改

縣官沉迷戲曲,才子寫對:君為袖手旁觀客,縣官讀後頓悟悔改

楹聯在我們古代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藝術形式,他雖然現在只出現在我們逢年過節的門框上,但是他其實擁有很多的實用性地方。在我們古代,楹聯可以貼在每家每戶的門口,也可以寫下來專門送給一個人,有一些官員就十分喜歡寫楹聯,他們還不是瞎寫寫著玩,而是在特定的一個情境中,才會根據當時的場景創作一個絕美的楹聯,而下面這個故事就跟一個非常美的楹聯有關係

在古代,人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基本上都是一起出門踏青遊玩,而很多人最開心的就是聽唱戲唱曲,這點尤其是在清朝民國期間是最為流行的,在清朝晚期,民國初期,雖然說國家面臨著為難,但是人們眼中文化的發展還是必不可少的,於是戲曲工作者們依舊是活躍在民間的各個戲台上,輾轉著為人們表演著中國古代的各種戲曲。

也就在這個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很多的官員,十分喜歡聽戲曲,當時這就導致了一個情況,當地的政治環境變得有些凋零,畢竟官員們每天沉迷其中,慢慢的脫離了現實。有一年,揚州一個官員要過生日,生平最愛聽一些戲曲,於是找來了戲班打算在城中的一個廣場上搭個戲台,然後和人們一起聽戲。

要說起來這個官員原本是個受人們尊敬的好官,但是就因為這個沉迷戲曲,才導致他開始不理縣中的各項事務,雖說沒有釀成什麼大禍換,但是民間小打小鬧的總是沒完沒了,他卻經常不聞不問的,長久以來人么也慢慢對這個人有了一些怨言。

在臨近生日的時候,很多他手下的官員一定會送些禮物什麼的,而府上的師爺就想著這個老爺平常愛聽戲,是個有才華的文人,雖說自己做準備了禮物,但是找人寫個誇讚老爺的楹聯豈不是更好,於是找來了城中一個姓葉的秀才,這秀才年輕時候就中了秀才,但是後來屢試不中,乾脆在城中靠著自己的文學功底,謝謝對聯教教書,生活也過得去,而非常巧的是,他平時也愛聽戲,不過卻並沒有到了痴迷。

當師爺找到他時,他說:「寫可以,但是要等這齣戲唱完再說,錢的話我也可以不要。」師爺一聽那敢情好,於是在當天將葉秀才帶到了現場。大戲開唱,老爺聽得津津有味,所說廣場上聚集了不少人,但是他們看著這個縣官搖頭晃腦的樣子,多少是有點嘆息的,在期間這個秀才就在一直看著老爺和民眾們的表情,不由得一副對聯浮現出來。一曲唱罷,秀才將一副對聯獻上,只見上面寫著:「君為袖手旁觀客,我亦逢場作戲人。」

這個縣官也是讀書人出生,一句話點醒夢中人,不由得大為感嘆自己的愚昧,當場下令,將這個對聯賜給當地的戲班,讓人們來往時候看到提醒自己,無論身份如何,愛可以,但切莫沉迷其中毀去前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扇空城 的精彩文章:

《如懿傳》王欽調戲貴妃合理么?起因是太監結婚?這情況還真有
都說家有家規,為何這個「家規」最早是管臣子?他經歷怎樣的演變

TAG:羽扇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