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大年夜的精神文化「大餐」變化看改革開放40年

從大年夜的精神文化「大餐」變化看改革開放40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各種紀念改革的文章和電視節目有很多,角度也有很多。40年來,改革開放不僅帶給每個中國人豐富的物質滿足,在精神食糧方面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最典型的 代表應該是大年三十晚上春節聯歡晚會的變遷史。春晚變遷史可以說真正折射出近40年來中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洗禮和富足。

1983年,當改革開放的號角已經吹起,春江水暖,到處都是充滿希冀和探索的氛圍,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的嚮往和渴望,正如同剛剛市場開放的時候對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的嚮往一樣,一年的歲末,人們需要用一台晚會,來撫慰對精神食糧的期待……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台春晚順理成章的舉辦了。

沒有專業主持人,沒有華麗舞台背景,甚至沒有固定的晚會流程,1983年的春晚就在聯歡座談會一樣的氛圍中開始了。雖然環境簡陋,但李谷一的《鄉戀》還是讓人們感受到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春天的氣息,人們從她的歌聲中,聽到了未來的幸福之歌。

之後的八十年代幾屆春晚,基本都是沿襲第一屆春晚的路數,所不同的是,小品這種藝術形式在這個時候異軍突起,通過陳佩斯、朱時茂兩個黃金搭檔的完美演出,迅速被全國人民所接受,人們在大笑之餘,第一次體會到小品的諷刺功能和娛樂效果,這也是之後很多年春晚小品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同樣是在這一時期,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也通過春晚的舞台被人們口口相傳,《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故鄉的雲》、《思念》、《愛的奉獻》、《歌聲與微笑》等,這些歌曲流行的背後,是當時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融入到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詞中,人們聽了之後能夠引起心底的共鳴,所以才會被串場開來。

進入2000年以後,春晚的藝術形式更加豐富多元,人們發現,每年春晚,除了固定的語言節目能帶給大家驚喜和歡樂,比如趙本山的系列小品,舞蹈、魔術、歌曲等藝術形式也能帶給人們驚喜,這其實也反映了在改革開放進入深水期之後,人們不僅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比以前要高,對精神生活的滿足也不僅僅局限於某一種藝術形式,人們期待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十八大以後,春節晚會和時代主題的結合呈現出緊密化的趨勢,每年的春晚舞台上,我們都能很直觀的觸摸到本年度的民間熱詞和主旋律價值觀,春晚不僅僅是一個人們年終歲末娛樂的平台,更是一個彰顯國家情懷和民族意志的媒介,一些大氣的歌曲和舞蹈更是讓人們感到提神提氣。

當然,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人們的娛樂選擇多樣化,特別是網路娛樂的飛速發展,人們不再把春晚作為一個必備的春節娛樂選項,春晚的「式微」似乎是在所難免,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娛樂也在不斷適應改革形勢,用不同的方式滿足著人們的文化需求。

一台晚會展現一個時代,一年歡笑濃縮一段歷史,40年間,春晚這種特殊的文化形式,飽含了改革開放年代人們的各種複雜情感和寄託,也成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最鮮活的時代影像資料,我們相信,這頓年夜飯,將會越來越豐盛,越來越能展現時代特色。(何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泰國駐華大使:泰中在各個方面的關係都十分緊密
乘著歌聲的翅膀 中國文化越飛越遠——第二屆拉美加勒比孔子學院中文歌曲大賽落幕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