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冬至要進補,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什麼?

冬至要進補,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什麼?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遺產,正是在二十四節氣的指引下,我們的祖先才能進行精準的耕種勞作,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但是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生活,對於二十四節氣也越來越生疏,什麼節氣播種,什麼節氣收穫,都已經變得遙遠而陌生,但是二十四節氣對於耕種的人來說還是非常有幫助的,而我們則更加需要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和真諦,比如馬上要來的冬至,在古代來說就是一個大日子。

冬至要進補,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什麼?

冬至是一個節日

俗話說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對於冬至來說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冬至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沒有認為它是一個節日,冬至其實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不是每個傳統節日都放假,加上現在從事農業的人少,關注的人少,所以對於冬至的重視程度沒有古代那麼高了。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冬至跟夏至一樣,是一個特殊日子,冬至這天某時刻太陽將直射南回歸線,也是北半球白晝最短,日影最長的一天,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極晝狀態,正是這樣的一個特殊現象,讓冬至成為一個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節點,雖然冬至不是一年的開始,但卻是一個循環的開始,因此冬至被認為是大吉之日,因此古人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慢慢的形成了固定的節日,而且是非常隆重的節日,上至皇帝,下到老百姓都會選擇這一天祭天或者祭祖。

陰陽五行學說歸納冬至有「一陽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稱為「一陽節」。由於冬至是新的循環的開始,從這天起,白天越來越長,這大概關係到所謂「陽氣起」,因此就有諸多拜賀之舉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賀冬」、「秤冬」之稱,也就有著「賀冬節」此一節日。

到了現代,隨著移風易俗的推進,冬至的祭天或者祭祖都已經基本取消了,不過民間的一些習俗還是保留了下來。

古代皇帝如何過冬至?

前文提到,冬至對於皇帝來說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從西周開始,冬至就有國家祀典。《周禮.春官》中就說,到了冬至這一天,要祭祀天地,當然這個時候的冬至還不是節日,到了漢朝,冬至成為了通行的節日,並衍生出了很多禮節和習俗,漢朝人比現代人要幸福,因為在漢朝,冬至這一天是要放假的,是漢朝的法定假日,這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東漢王朝對待冬至的情況:「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可見,皇帝和百官在冬至這一天都是休息的。

冬至要進補,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什麼?

冬至這一天除了祭祀,那就是朝賀,一般是南郊祭天(取太陽要從冬至後從南回歸線「回歸」),北郊祭地,祭祀完成以後,皇帝要朝會群臣,藩屬國則要在這個時候進行朝賀。

魏晉以後,冬至這天的儀式日益隆重,僅次於元旦,朝會典禮中專門有一儀式為朝賀禮,皇帝在當中要接受各國與周邊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賀。

宋朝時候,皇帝甚至設立了冬至儀仗隊,俗稱「掛冬仗」,這個儀仗隊統一服裝,踏著整齊的步伐,護衛皇帝去祭祀,而群臣則統一服裝覲見皇帝。

到了明清兩朝,則在天壇祭天,地壇祭地;清朝時候皇帝祭天儀式每年都有,祈求天帝保佑、國泰民安,並已發展到極為繁瑣、複雜、隆重:期間皇帝必須穿祭服、請牌神,太常寺官奏請行禮,典儀官唱贊「燔柴迎帝神」;更在東南煪柴爐升火,西南方懸望燈,樂隊齊鳴。可見,清朝皇帝在冬至這天有多麼的重視。

民間老百姓在冬至吃什麼 ?

皇帝位了國泰民安祭祀天地,民間老百姓在冬至這 一天則相對簡單,主要還是祭祖和朝賀,另外就是走親訪友和穿新衣,老百姓如此做的意義就在於扶陽,這是對未來美好的嚮往,到了冬至即使借錢也要置辦新衣。

對於吃,老百姓的想法則樸素的多,也更加貼近大自然的規律,遵循的原則就是「冬至進補,春天打虎」,冬天就是為了養好身體,待來年,大幹一場,食物的選擇要求有三點,熱量高、有營養,寓意好,因此北方有冬至日吃食餃子和餛飩的習俗:吃餛飩寓意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而吃餃子又俗稱「安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食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而吃餃子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張仲景。

冬至要進補,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什麼?

當時張仲景做的餃子還是一味葯,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但是也依然坐堂行醫,後來依然回家給鄉親治病,當時正好在冬季,很多老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於是張仲景命人在路邊搭起棚子,用大鍋煮羊肉和驅寒的藥材,煮好以後,用麵皮把肉和藥材抱起來,做成耳朵狀的「嬌耳」,每人兩隻,吃完以後在喝葯湯,這樣所有的人凍得耳朵都被治好了,老百姓學習張仲景的樣子,用麵皮包了一些食材做成「嬌耳」,並在冬至這天吃,以表示不忘張仲景的恩德,同時也是為了驅寒。

當然,由於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不同地方冬至吃的東西也不一樣,山東棗莊等地冬至會喝羊肉湯,而朝鮮族則會吃狗肉,不過北方大多數還是吃餃子。

相對於較為統一的北方,南方則沒有那麼統一,較為普遍的是冬至日食湯糰、粉糍粑等甜食的習俗,在冬至日這天,用米面製成的圓形的湯糰,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糰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現在有些地方也是在食用湯圓。

江浙一代除了吃湯糰以外,還會食用桂花酒釀,而蘇州的人則會吃團圓飯,廣東部分地區會吃湯圓以及腊味糯米飯,台灣地區也是吃湯圓,不過把湯圓稱為「冬節圓」。

冬至要進補,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什麼?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冬至是公眾假期,是全球唯一一個將冬至設定為假期的地方,大陸的小夥伴也就只有羨慕的份了。

無論冬至這天,大家做什麼吃什麼,都是對未來美好的期許,是對健康和團圓的嚮往和期盼。

參考資料:《周禮.春官》、《後漢書》、《宋書》、《史記》、《中華全國風俗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現在看起來高大上的醫療設備,百年前歐美就有了,只是在不斷改進
皇太極為了翦除這個貝勒,獲得更多權力,將八旗變為了七旗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