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馬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向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從近代170年的歷史,從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從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來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

四十年偉大覺醒之路

四十年春華秋實、四十年披荊斬棘、四十年風雨同舟,我們從實踐檢驗真理的思想大解放中實現了偉大的覺醒,我們從小崗村的人民實踐中開啟了偉大的歷史征程,我們從「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中拉開了實幹興邦的發展進程,我們從恢復高考的時代呼喚中,迸發了前進的不竭動力。四十年的歷程,四十年的努力拚搏,一代人的艱辛時光,幾代人的接續努力,讓我們相聚於中華騰飛之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四十年的發展之路,不平凡也不容易,中國人民開拓的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屢遇急難險灘,屢遇急流灘涂,中國人民憑著自己的韌勁兒,憑著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讓南湖畔的一條小「紅船」,變成了一艘駛向新時代行穩致遠的中國號「巨輪」。四十年的改革之路,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之路,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之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不變的初心,更是改革開放不變的初心。改革開放從人民的偉大創造中來,在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鍛造和發展,從人民的偉大奮鬥中走向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美好明天。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改革沒有完成時,改革只有進行時。今天,靠改革起步、靠改革發展、靠開放先行、靠開放弄潮。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下好先手棋,將經濟推向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來,我們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以極大地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不斷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刀刃向內自我革命,解決了很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辦成了很多長期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情,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成就,將改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從頂層設計入手,立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從「摸著石頭過河」著眼,尊重人民新時代偉大實踐的首創精神,樹立了「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辯證法。

從達沃斯講話,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發展提出了破解問題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到博鰲論壇,將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並走向深入。從改革開放之初主動打開國門,世紀之初主動融入世界海洋,到新時代之初將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40年改革開放之路,40年敢闖敢幹之路,40年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之路,我們勇立潮頭不止步,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面向新時代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之路走的更穩更實更有朝氣。

十九大以來,馬不揚鞭自奮蹄,我們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圍繞新時代發展的新課題,面對我國經濟轉型期與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機遇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與開啟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交匯期,我們要重整行裝,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面向新時代創製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是靠中國人民的勤奮、努力、拼搏奮鬥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總結四十年,是為了更好地開啟新的征程,不忘初心,走好屬於新時代一代新人的長征路,咬定千山不放鬆,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夢想奮鬥目標而不懈努力,開啟新時代全面創製發展之路。

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傳承改革開放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闖敢拼敢幹的奮鬥精神。我們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發展的使命還在前頭,發展的任務還在眼前,人民的期待是奮力向前的集結號,「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就是接過對改革開放精神的傳承,就是接過歷史和現實的擔當,不負春華秋實的偉大時代,不負年少雄姿英發的美好時光,將民族復興的責任,人民美好生活嚮往需求,實現現代化的宏圖偉業視作發展的擔當、人生的責任,寫入人民書寫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與征程之中,不負此生。

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一條創製發展之路,是一次偉大的覺醒,更是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道路的偉大覺醒。近代百年,打開國門後的中國,為了救亡圖存,為了實現現代化,完成工業化,我們幾經探索,幾經失敗,面臨空前的民族危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奠定了空前的制度發展基礎和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的最優路徑,也是唯一路徑,更是捷徑。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深刻地告訴我們,變革之路是中華民族的常態,更是中華民族綿延傳承的首要精神價值。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就是用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既不能沾沾自喜於眼前的成績,亦不能面向未來裹足不前,安於現狀,更不能面對困難、面對風險驚慌失措,不知所措。而是要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中,緊緊依靠中國人民,把准方向、握好節奏,不犯顛覆性的錯誤,以敢想敢幹,能想能幹,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的創新、創製精神,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中華民族現代化的歷史彼岸。

要始終樹立信仰、信念、信心,不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向新的發展高度。有信仰的人是堅定的,有信念的人是豐滿的,有信心的人是幸福的。堅定的信仰錘鍊面向未來的信念,鍛造面向未來的信心。有了信仰就有了人生的主心骨,有了信念就有了人生的坐標和航跡圖,有了信心就有了一往無前的實幹動力。改革開放是信仰之路,是信念之路,是信心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信仰、信念、信心的集合,更是傳承的歷史積澱。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覺醒,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黨的又一次覺醒。可以說,「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

面向未來,我們的改革任務更加繁重,開放的任務更加艱巨。沒有一條平坦的大陸擺在新時代的改革者面前,如同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走出了最美的中國道路,但仍需跋山涉水,仍然需要新時代的改革者,以改革的精神,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將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深入。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今天,「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這強大的能量,這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是人民的力量,更是歷史的力量,是現實的也是未來的。2019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的華彩樂章,這一年我們也將迎來,「五四」愛國運動一百周年。百年前與百年後,七十年前與今天,偉大的社會革命還在繼續,中華民族所處的歷史方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民族危亡的歷史命運一掃而光,中華民族迎來民族復興的曙光。

百年後的今天,面對世界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的面向未來,前方的路要在百年後新時代的一代新人中開闢下去,發展下去,傳承下去。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

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短板,立足時代,紮根人民,協和萬邦,為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的美好明天,集結更大的力量,團結更多的人士,讓世界感知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偉大的夢想,要靠實幹興邦,偉大的事業,要靠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剛剛起步,亟待關注!學者齊聚南京大學 共話「女性考古」
郭冠清:正確把握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