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陸廠商崛起,台灣「面板五虎」華映在台工廠全線停工

大陸廠商崛起,台灣「面板五虎」華映在台工廠全線停工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21世紀初,台灣的液晶面板產業發展迅猛,一度形成由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組成的所謂「面板五虎」格局。

而如今,一些台灣面板廠商已經風光不再,曾位列「五虎」的中華映管(下稱:華映)更是面臨至暗時刻。

上周四(13日),華映因無力償債向法院申請重整及緊急處分,隨後又被多家台媒曝出在台工廠全線停工,員工面臨遣散,公司內部一片混亂。

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華映方面13日表示,今年面板供過於求以及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造成面板價格崩跌,經營辛苦,至今尚欠其在大陸的孫公司華映科技集團(下稱:華映科技)貨款約人民幣33億元。

華映財務長黃世昌當天指出,債務危機將「致使營運資金嚴重不足而被迫停產,有暫停營業或有停業之虞。」

該公司法人認為,大陸競相投入8代、10代新廠,華映面臨激烈競爭,儘管已陸續賣掉一座3.5代廠、關閉一座4.5代廠以苦撐,仍躲不過重整命運。

觀察者網注意到,近年來,中國大陸面板廠發展迅速。就在上月,華星光電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投產,同時,該公司在深圳第二條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開工建設。

《證券日報》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表示,整個顯示產業由日本到韓國、再到中國台灣再到大陸,是轉移的趨勢。

圖自台灣《電子時報》

在台生產全線停擺,員工人心惶惶

眼下,華映究竟面臨怎樣的窘境?

觀察者網查詢華映財報發現,截至2018年第三季,該公司累計虧損達639.18億新台幣(約142.92億人民幣),前三季凈虧損60.37億新台幣(約13.5億人民幣),負債總計845.05億新台幣(約188.96億人民幣),負債比高達63.68%。

據台灣《經濟日報》14日報道,華映財務長黃世昌13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向法院申請重整及緊急處分的原由。

他表示,該公司與百分之百控股之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均發生債務無法清償,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將有權宣告該公司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將更加劇營運資金缺口,且將引致全體債權人加速對該公司催討債務。

台媒報道截圖:華映13日舉行記者會

華映方面當天稱,所欠華映科技的貨款中,已有20億人民幣逾期。華映科技及其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均於本月4日來函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

該公司認為,上述催款導致其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大)向香港民生銀行的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進行延展,將於18日產生違約。

此外,華映對供應商也有款項未付,自11月起已陸續接到多家供應商寄發存證信函請求付款,金額超過1億新台幣,否則將對該公司採取法律行動。

觀察者網註:華映全資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華映科技的最大股東,持股26.37%。

華映科技的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13.73%,母公司為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線責任公司,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資組建的電子信息行業國有獨資資產經營公司和投資平台。

獲悉華映無法清償債務後,華映科技14日發布《關於實際控制人重整的風險提示性公告》。

華映科技公告截圖

華映科技指出,截至公告日,華映百慕大持有華映科技股份總數為7.29億股,其中用於質押的股份累計為7.28億股(均為場外質押),質押股份數占華映科技總股份數的26.32%,占其持有華映科技股份數的99.82%。上述股份可能面臨強制平倉風險,進而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變更。

同時,由於雙方存在密切的關聯交易關係,華映科技對華映31.5億人民幣的應收款項可能無法全額收回,將會導致前者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出現資金周轉風險,進而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公告發布當天,華映科技股價跌停。

18日晚間,華映科技接連發布兩則公告,宣布公司監事劉俊銘、董事長林盛昌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職務,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

觀察者網注意到,林盛昌還擔任華映總經理。在辭去華映科技董事長職務的前一天,他還出面駁斥有關華映將資遣員工的消息。

林盛昌資料圖 圖自台灣《經濟日報》

據台灣《經濟日報》17日報道,林盛昌當天稱,華映在台員工日夜班皆正常出勤,只要供應商繼續供料,就能立即恢復生產。

不過,他同時承認,華映在台的生產線目前處於待機空轉狀態。

他還指出,華映近年來專註中小尺寸面板,客戶仍然會下訂單,現在主要是卡在材料問題,讓排產及交貨無法確定。

《證券日報》18日報道稱,華映原為TFT-LCD面板廠,後來因為市場競爭,在2012年轉型為中小尺寸面板廠,旗下早期有兩座4.5代廠和一座6代廠,不過兩三年前,受智能手機需求不佳影響,一座4.5代廠停產,僅剩4.5代、6代廠各一座進行營運,但在OLED需求快速擴增下,這座6代廠價值也迅速遞減。

據台灣《電子時報》報道,華映方面日前指出,其4.5代廠、6代廠都已停產,另有一條4.5代實驗線也處於停工狀態,而旗下的彩色濾光片廠同樣也停擺。

報道稱,華映在台員工約有4450人,其中生產線上的直接員工約1830人。在生產線無預警停產後,員工顯得人心惶惶。

「顯示產業向大陸轉移是大趨勢」

對於華映目前面臨的狀況,除了上文所述該公司官方給出的理由,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因素?

台灣《電子時報》報道指出,儘管LCD面板產業正步入長期供過於求的大循環,但包括友達光電、群創光電與瀚宇彩晶等台廠的財務體質都算健全。

具體來說,友達光電近年來的高值化策略已逐漸奏效;群創光電背後則有鴻海集團撐腰,集團作戰策略得以走出活路;瀚宇彩晶雖然只有一座5.3代廠,但該公司挑單做,不好賺的訂單不一定接,加上產能容易填得滿,也是有其利基存在。

反觀華映,報道認為其體質孱弱,虧損已久,加上4.5代線與6代線的設備老舊、生產效率低下,與新世代生產線相比,華映的生產線在效能上大打折扣。此外,該公司在產品布局、營運策略、技術深耕上,都有待提升。

《證券日報》報道援引迪顯諮詢公司分析師崔吉龍的觀點稱,在顯示面板行業的(寒冬)周期影響下,華映申請重整並非偶然,而是潛伏在行業中的大概率危機,即「灰犀牛事件」。

崔吉龍認為,整個顯示產業由日本到韓國、再到中國台灣再到大陸,是轉移的趨勢。在這個大趨勢下,韓國廠商很早開始布局OLED等新技術,大陸廠商建設很多8.5等大型世代線,將很多原本在6代線生產的IT生產轉移到8.5,從而使6代線大量釋放手機產品,從而使競爭愈加激烈。眼下行業洗牌加劇,只有擁有強勢資金和技術實力的頭部廠商才能最終熬過這一競爭周期。

2018年6月27日,上海,國際全觸與新型顯示技術展,京東方展台上柔性屏,用於手機平板一體機可對摺疊。圖自視覺中國

報道稱,近年來,中國大陸面板廠發展迅速。

IHS Markit報告顯示,預計2022年,大陸8代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廠將達19座,5.5代以上中小尺寸面板廠也有20座。DIGITIMES Research也預期,4年後,大陸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合計產能可達1131萬平方公尺,僅次於韓國廠商,全球比重將達33.4%,相較其在2017年的僅佔7.5%,比重顯著提升。

另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上月14日,投資463億元的華星光電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投產。同時,投資426.8億元的華星光電深圳第二條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開工建設。

據測算,隨著上述項目建成達產,華星光電在大尺寸產品上的行業市佔率將提升至全球前三,產能面積佔有率達到14%,僅次於LGD(樂金顯示)及BOE(京東方)。

資料圖

崔吉龍還分析稱,華映的產品策略沒有跟上市場全面屏節奏,加上其在中國大陸工廠量產的時間點,很難讓他們冒著風險選擇激進的產品策略,所以「就又慢了一節」。

此外,華映科技董秘陳偉對《證券日報》表示,華映近幾年更為側重對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投資布局,反而在自身工廠的技術產業迭代方面稍有落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灣「奧運正名公投」未通過 島內運動員感嘆鬧劇終落場
忙!韓國瑜再次婉拒出席兩岸交流活動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