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專家點評2018瓷器行情,藝術品拍賣離春天還有多遠

專家點評2018瓷器行情,藝術品拍賣離春天還有多遠

文劉越

今年的經濟環境嚴峻無需多言,但瓷器交易行情的變化顯然還有更多時間累積的因素,比如說我們現在拍賣市場上看到的這批比較活躍的買家群體,他們很多是在2011年高峰期以後入市的,和以前的買家不一樣了,他們對瓷器資訊的獲取和分析能力,以及審美方面的要求,使得市場對貨源也日漸挑剔。再加上很多瓷器品種經過過去十年那一波上漲的行情,價格已經達到了相對的一個高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的價格彈性會非常小,所以說,不要幻想說市場在短期內再會有一個整體的回暖和爆發。

那麼對古董商和拍賣公司來說,倒是應該分析一下,哪些品種或哪個板塊中的精品會有更大的炒作空間,對買家的吸引力會更大,如何深挖拍品的文化內涵,除了細緻全面的宣傳推廣工作,甚至還關乎玄學,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否則只能看到人家掙錢,你掙不到,這次秋拍保利的乾隆旋轉筆筒和中漢的康熙萬壽尊就向我們詮釋了這樣的道理。

今年秋天我們看到,現在市場上成交的情況,呈現出這種兩級分化的趨勢是很恐怖的,要麼就是頂尖兒的,幾千萬級別的重器拍的好,要麼就是小拍的這種幾萬十幾萬,這種小价位的瓷器拍的好,所以這種兩極分化呢,就會造成中間這一大塊兒呢,從幾百萬到一千萬的瓷器,都會非常困難。那麼就會有一大批中間位置的古董商,他們的經營會非常的困難。

肯定要淘汰一批人,那麼中間這部分存活下來的古董商呢,我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加專業。為什麼說中間的古董商還有機會呢?因為我們說中產階級,雖然這兩年都說在消失,但其實還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繼續買藝術品的。但是他們的要求呢,和低端的那種大眾化的,那肯定不一樣啊,這些未來的買家,很多本身就是搞藝術產業的,或者是受過西方教育的,還有一些是富二代,他們的審美能力很強,要買有一定品味同時價格又不會特別貴的東西。我覺得這一大批中間的古董商,未來研究的方向就是怎麼為這種特定的人群服務,如果他們做的特別好呢,也能向高級的古董商進化。

讓我結合今年秋拍瓷器的具體行情給大家分享一下:

1、宋瓷繼續引領拍賣熱點

今年在瓷器各板塊表現較為平淡的情況下,宋瓷的表現是最突出的,那麼在今年的秋拍上又誕生了兩個宋瓷的拍賣記錄,一件是嘉德2018秋拍的鈞窯花盆,另一件呢是佳士得的龍泉窯紙槌瓶。

明初 鈞窯天青釉花盆

中國嘉德2018秋拍「供御—宮廷瓷器及古董珍玩」專場的矚目拍品明初鈞窯天青釉花盆以2000萬元起拍,經過多番競價,最終不負眾望,以48,875,000元成交,一舉突破200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釋出的「明15世紀鈞窯天青釉仰鍾式花盆」3952.75萬港元的價格,刷新鈞窯的拍賣紀錄。

很多外行人只是看了圖,就說這是一件「渣斗」,實則不然,這件鈞窯確實是一件花盆,只不過其器型仿自古代的渣斗,渣斗器形小而精緻,是古人宴席上必備的一件餐具,它的功能和今天我們餐桌上的骨碟功能是一致的,專門用於盛放食材殘渣。但是古代的渣斗明顯相較今天的骨碟文明高雅許多。

渣斗與唾壺的器型不同

而另一種與之相似的器形叫唾壺,是餐後簌口用的

近日拍賣的這件渣斗式的花盆,宮人多用來種養蒲草,甚雅!大家可以從細圖看到其底部的5個小孔,是花盆的顯著標志。

上世紀末的中國大陸,搪瓷材質「渣斗」盛行,我們俗稱為「痰盂」或「尿盆」,活生生毀了一件雅器的格局!因此,文中配圖用來插花枝,我們會感覺怪異,可能與我們小時候最初的印象有關…

為什麼這件鈞窯花盆可以在瓷器板塊表現平淡的情況下逆勢創出新高呢!首先東西確實漂亮,通體呈現天藍色調,色澤瑩亮且品相良好,其次有非常明確清楚的來源及出版著錄,可謂名家遞藏,流傳有序。還有一個因素,最後在場上競爭的兩位買家,他們的身份、目的和需求可能不完全相同,但都指向了要在嘉德的場子里買這件最重要的瓷器作品,造成了這件瓷器的高價成交。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這件佳士得的龍泉窯紙槌瓶,成交價為HKD42,850,000 ,創造了龍泉窯瓷器的拍賣記錄。雖然拍了這麼高的價格,但是實際上這件紙槌瓶作為2006年倫敦蘇富比拍賣會的封面,當年就拍出了一千多萬的高價,在十幾年前物價水平條件下,也不比今天便宜多少。

現場上手實物後發現,這件龍泉窯的紙槌瓶的底部有很大一塊的窯裂,看起來有些不美觀,可能是阻礙其價格繼續沖高的一個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現在的買家也更加的成熟,他們更多地是追求宋瓷本身的氣質和品味,對於其本身的瑕疵並沒有那麼在意,尤其是對於這麼重要的品種,所以雖然這件龍泉窯紙槌瓶底部有毛病,但依然不妨礙其拍出高價。

那麼除了鈞窯和龍泉窯的兩件記錄外呢,我們看到,另外還有一件汝窯和一件官窯也拍出了高價。

可能有些人會奇怪,為什麼這件汝窯茶盞只賣了五千多萬,不是汝窯都應該過億的嗎?其實這件盞口部有很多的傷損,雖然經過修復,對價格還是有影響的,而這件汝窯之所以仍然可以拍出這樣的高價,主要由於它的窯口的稀缺性和器型的罕見,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件市場上可以流通的汝窯茶盞。

另外呢我們看這些行家上手拍的龍泉窯和汝窯的拼圖可以發現,這類器物我們不上手去看,僅憑圖片或資料去學習,是很難去把握它的氣質的,因為器物受光線的影響,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現的顏色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人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感覺也不同。所以對於這一類器物呢,它的關鍵在於,你上手的時候傳遞給你的觀感和氣質對其價格會有很大的影響。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南宋官窯花口洗,為趙從衍舊藏,這件也並非全美,口沿當年略有瑕疵,這次出來也經過很高級的修補,但器型整體是完整的,氣質優雅,賣了八千多萬。

總結:今年這四件宋瓷呢,在大形勢不太樂觀的情況下,都賣出了相對理想的價格。這幾件都是青瓷。可以說宋瓷,尤其是宋瓷中的青瓷和傳統「五大名窯」中的一些高貴品種,依然收到藏家的追捧。

除了頂級宋瓷,普通宋瓷中的小精品,在拍賣會上也有不錯的表現,比如保利微有蘭若專場的一件的一件鈞窯天青玫瑰紫斑的盤口三足小鬲式爐估價只有15~20萬,經過激烈的競價後以400萬的價格落錘,這個價格遠遠超過大多數行家的預期,可謂振奮人心。

2、頂級乾隆瓷器表現差強人意

頂級的宋瓷拍賣成交價相比呢,頂級的乾隆瓷器在這一季的拍賣表現並不是十分理想,甚至於低於市場預期。

首先我們看到在剛剛結束的拍賣中,被佳士得拍賣重點宣傳的一件清乾隆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玉泉山圖瓶,這是一件非常稀罕,非常重要的乾隆官窯的洋彩瓷器。它的估價在八千萬港幣以上,而叫價叫到七千五百萬港幣的時候,遺憾地流標了。

這件器物當然非常重要,他是帶有乾隆時期特定皇家園林景緻畫意的瓷器,而且還寫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詩。這個器物的裝飾工藝非常複雜,有很多文章已經介紹過這裡不重複了。那麼這麼樣一件乾隆御瓷,如果在以前市場特別火熱的時候呢,恐怕行家們的市場預期是要過億的。那麼這次價格沒有達到八千萬港幣就流標呢,多少讓人覺得有一些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一個原因是現在大的市場環境確實不是那麼好。那麼從觀賞性和藝術性的震撼力來說呢,雖然它也很漂亮啊。但給人感覺多少覺得它的分量似乎是在最頂級和次頂級之間徘徊,然後又碰到了這樣的市場環境,因為這麼重要的瓷器,其需求度其實是很小的,在世界上來說可能就在幾個藏家的收藏視野里。那麼一旦啊,它的重要性和它的性價比達不到個別少數幾個人的需求呢,那麼流標也就不奇怪了。

再有就是早先在十月份的時候,香港蘇富比推出的最重要的一件乾隆御瓷——清乾隆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那麼這件器物他的成交價格呢,達到了一億四千九百萬港幣。這個價格呢,我們聽起來好像很高,但其實當時在拍賣的時候,在場的行家們都認為很出乎預料,這個價格拍得很低,比較傷士氣。

之所以大家會這麼認為呢,熟悉瓷器的朋友都知道,類似的一件乾隆鏤空的粉彩瓷瓶曾經在2010年在英國的一個小拍上拍出了將近五億五千萬這麼樣一個人民幣的天價。當時呢,我也在英國,也是目睹了那次轟轟烈烈的成交。雖然當時的市場正在最高點,後來這件瓷器呢,也沒有能以這個拍賣的價格順利交接。而是傳說在會下以差不多一半兒的價格成交,但即使我們按一半兒算它的價格也達到了兩億多三億這麼一個高價。所以呢,事隔八年之後幾乎一樣的瓶子居然才一億多的價格成交,確實是讓很多行家感嘆。

再有呢,就是蘇富比同場拍出的清乾隆御制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這件琺琅彩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一億六千九百多萬的港幣。這件碗上手的朋友都說非常的漂亮,質量確實是沒得說,也可能是因為過去大家對這一類帶有詩書畫印的琺琅彩瓷器看的向來都比較高,大家普遍認為其價格超過兩億也並不奇怪,事實上,很多行家也曾經這樣樂觀的估計過。為什麼呢?早在2005年,當時香港佳士得拍賣過一件同時期的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的碗,當時的成交價就高達一億五千多萬。所以大家認為過去了十三年了,這類稀缺獨特的琺琅彩碗還只是拍了差不多的價格,多少會讓人覺得有少許的遺憾。

總結:像這類乾隆時期的洋彩和琺琅彩這些頂級器物,其實在十年前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價格,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它們的價格彈性空間就會相對縮小。如果說過了十年或者八年它們的價格還是跟以前差不多或者只是略微漲那麼一點,我們從資金的成長率和投資的角度來說呢,這不是一個很適合投資的項目。

當然,瓷器的收藏,尤其對於這種頂尖的瓷器來說,購買他們的人也都是超級富豪,是超級收藏家,相信他們購藏的目的也不是說僅只於投資。但是畢竟碰到了現在這樣的市場環境,這一季這種頂尖的乾隆御瓷可以說它們的表現是沒有達到預期,不能算是非常好的一個表現。

3、小甜品—文房瓷與顏色釉瓷走俏

但是在乾隆頂級瓷器表現不好的情況下,明清瓷器里的文房瓷和顏色釉卻逆勢走俏。

我之前也說到呢,市場兩極分化,一部分極少數的超級收藏家和頂級富豪在追求館藏級國寶級的重器,而這樣的東西是絕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那麼大家現在喜歡購藏什麼樣的瓷器呢?就是那些小巧精美可以把玩的瓷器。同時呢,它對資金的需求呢相對沒有那麼大,所以呢給它起個名字叫小甜品。

在這一類小甜品瓷器中,尤其又以文房類的器物,書房書齋中用的這些,像筆筒,印盒,筆洗,這些帶有文人氣質,同時又可堪把玩的器物,這類器物的表現非常的亮眼啊。

來舉幾個小例子,一個是中國嘉德這次拍賣的一件明代的仿哥釉的小印泥盒,這麼一件小小的印泥盒,它的成交價就達到了一百零二萬人民幣的高價。

再有就是中貿聖佳的這件仿哥釉的小筆筒,我們看到這件哥釉筆筒的品相也不是太好有明顯的瑕疵,但是它的成交價格也達到了一百零九萬人民幣的高價。

我們首先說這兩件顏色釉,比較嚴謹的說,它們還不算是宋瓷,卻為什麼能賣出這樣的高價呢?第一,這兩件器物呢,都是這種比較有品味的文房瓷,非常古樸,可堪把玩,另外它們的來源都很好,都是屬於老戶舊藏,甚至有抄家退賠的來源,是大家喜歡的「生貨」,而不是行家經常買來賣去的「熟貨」,所以東西給人新鮮感,讓人放心。

這兩件東西的估價呢都不是很高,而最終都以高價成交,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藏家趣味以及審美的一個走向。

當然還是不能把它歸到宋瓷的範疇,我們就拿這個筆筒來說,我們都知道瓷質的筆筒這種器型出現是比較晚的,那麼一直到明代的中期以後才開始出現。那麼早期呢,都是用筆插,尤其這種方形的筆筒,我們看他的線腳包括它的底足,我們在晚明到清初的一些其他材質的,比如說紫檀或者黃花梨或者竹製的一些筆筒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造型。所以我個人認為,這一類東西都是明代以後仿哥釉的器物。那麼這一類顏色釉它既具有宋韻,同時又有明清瓷器的精緻。再加上他們的來源非常可靠,尺寸大小適宜把玩,所以現在,在拍賣會上是真正的寵兒,一旦出現這類東西就賣出高價。

再比如中漢的這件紅釉小梅瓶,底款為宣德款,它不是宣德年間的作品,而是清代康雍時期仿宣德的一件作品。這一類紅釉小梅瓶,在兩三年前拍賣市場上一般的成交價格,就在十萬人民幣左右。但是進入今年以來,這樣的紅釉的器物,非常難買。只要每次出現都能拍出高價。這件紅釉梅瓶的也是這樣,十幾萬的價格起拍,最後呢,也拍到了三四十萬,這一類東西現在是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這種紅釉梅瓶也是屬於書齋書房的花器,用來插花的。這一類和文房和顏色釉沾邊的精巧的小型器物,在這一季的拍賣中表現非常的突出。

當然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保利秋拍的這件乾隆御制洋彩「江山一統」八卦玲瓏旋轉筆筒,拍賣公司對這件乾隆皇帝御用的筆筒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剖析,並且還單獨安排了精美的布展。當然呢,這件精美的貢瓷也是不負眾望,最終以4200萬落槌價成交。

其實早在2012年3月20號,紐約蘇富比的拍賣現場,這件洋彩筆筒就以摺合1200多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時隔六年,在行情不太理想的情況下,又以4800多萬的價格易主,說明文房瓷還是相對來說比較有市場的,現在市場上的主力買家呢,他們的眼睛就是盯著這一類的器物。

4。換手考驗行家信心

這季拍賣呈現的第四個特點,我們可以探究一下。一些瓷器在幾年的拍賣中又重複出現。那麼它的換手,從一個買家到另一個買家,這種短期內二次成交的情況,是很考驗市場的信心,也考驗行家對這類瓷器的判斷。

我們來舉兩個例子,首先這件墨彩筆筒,是本次北京中漢拍賣最讓人矚目的一件拍品。這是一件書寫有御制詩的瓷器,非常的珍罕,應該是屬於乾隆時期的供瓷精品。那麼拍賣公司也做了很多功課。我們知道呢,在一些相關檔案上也有記載。這種寫有乾隆御制詩的瓷器,是當時景德鎮督陶官向乾隆皇帝進貢的所謂的供瓷,他的品級是很高的。這種文房類的器物,應該說正是現在拍賣的一個熱點。

那麼這件瓷器在當時拍賣圖錄上的估價呢是差不多七百萬這樣的一個價格。而到了臨拍賣前一天,拍賣公司經過對市場的預判和對買家的摸底,臨時把這個價格降到了五百萬,那麼最後是以五百五十萬的價格落槌成交。

其實這件瓷器,我以前就曾經親自上手。在2014年秋季的香港嘉德的拍賣中它就出現了,圖錄上也標了屬於趙從衍的舊藏。當時的成交價格就達到了差不多五百萬港幣的這樣一個價格。

那麼事隔四年以後又拿出來拍賣,以五百五十萬人民幣落槌,如果說扣掉正常傭金來算的話,再加上資金利息來說,這些東西應該說是沒有掙到錢,是一個平推的換手,從一個買家換到另一個買家這樣一個行為。

雖然沒有加價成交,但是我覺得應該還算是三贏,從賣家方面來說呢,成功換手,對於買家呢,沒有加價就得到了自己一個比較心儀的器物,而拍賣公司呢,借這件東西樹立了自身品牌,增加了成交的額度。所以我認為呢,還算是一次不不錯的換手。

同樣的一次換手,是這次中漢封面之一的永樂青花一把蓮的盤子。這件青花盤子以一百萬人民幣落錘了,加上擁金是一百一十五萬人民幣,這件盤子的質量發色很好,是非常典型的一件永樂時期的器物。我查到的這件器物在很久以前是北京的另一家拍賣行,傳統的老牌拍賣公司瀚海拍出來的。 那麼早在二十多年前1995年,它就以四十六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以當年的貨幣購買能力,很顯然是一個非常高的價格,這個價格要遠遠的高於今天的一百一十五萬的成交價。

所以說我認為買家是買的非常舒服,以非常理想的價格買到這件器物了。這樣一個換手我覺得考驗的是行家,在當前的形勢下對於品種的一個判斷和把握。那麼由於現在是文房瓷顏色釉瓷走俏。所以呢,這個有眼光的行家,反而選擇一些其他的品種,不是現在特別熱點的品種,能以一個比較舒服的價格拿到,對於買家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換手。

5、海外依然是買家心目中的淘寶聖地

雖然國內的拍賣相對來說比較平淡一些,但是香港以及海外,包括歐洲,美國,日本,尤其是歐美地區和日本,依然是買家心目中的淘寶聖地。所以海外拍賣的行情依然不錯,甚至價格要高於大陸,雖然這一季海外出現的重器不算很多。但是都賣出了比較不錯的價格。

我印象比較深比較特別的瓷器,在英國倫敦的佳士得和蘇富比各有一件,佳士得就是這件茶壺。

這件雍正五彩玉堂富貴圖詩文茶壺,非常非常的特別,我們看它的畫片,尤其是詩文,是這種非常濃的墨彩書寫的,氣勢磅礴。無論是造型畫風都很有特色,尤其難得是它的底部,還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官窯款,更為罕見,最後成交價格達到了四十八萬英鎊,合四百多萬人民幣將近五百萬人民幣的高價。這件器物很有特色,墨彩的落款是「用卿」。底下還有個印章款是「雲居」。我特別諮詢了紫砂壺的專家。因為我們都知道「用卿」是明朝一個傳說中的紫砂大家陳用卿的名字。那麼據專家們推測呢,這把壺倒不一定是模仿紫砂壺。他應該是雍正皇帝的御瓷,是屬於借意仿古,就是借用古人制器的這種意蘊,來做這把瓷壺,來表達宮廷裡面的這種文人情懷。

而倫敦蘇富比拍賣呢,我特別鐘意的是這件清乾隆白釉如意耳葫蘆尊。這件器物非常雅緻,很多同朋友不喜歡白釉,其實呢,這種白釉的器物是非常高雅非常耐看的。這件器物最終以七十五萬四千英鎊高價成交,摺合人民幣差不多六百六十多萬。

這幾年在國內也拍過相似器型的青花或者茶葉末釉的如意耳葫蘆尊,而白釉的其實更為少見。這件器物器型秀雅白釉明亮,可以表現出清代瓷匠美學的非凡成就,可以看出當時乾隆時期的瓷器,不一定全以繁縟裝飾取勝,也有這種素潔高雅的器物,所以是非常非常難得的。

往往這些稍微特殊一點有特色的瓷器,一旦在海外拍賣,都能拍出非常理想的價格,所以有的朋友說現在這個市場行情出現了倒掛,海外的價格拍的比國內還好。我覺得也不能簡單這麼說,有時候還要看具體的東西。確實最近在海外出現的一些舊藏,一些有特色的器物,東西本身就比國內普通的東西有吸引力,。

比如德國納高最近拍賣了一件清乾隆青花加礬紅龍紋天球瓶,經過激烈競爭最終以550萬歐元的價格成交。

6、撿漏與爭議共存的海外市場

我們提到海外市場還會經常提到一個詞「撿漏」,我們都知道,在瓷器收藏中其實最吸引人的就是撿漏。一個相對低廉的價格買到一件非常重要的器物,然後轉手以十倍以上的高價賣出獲取高額的利潤,這個是對瓷器收藏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件事。無論藏家還是行家都不能迴避這樣的動機。

現在在國內的拍賣市場中要撿到這樣的漏是越來越難了,但是在海外每年依然存在著這樣的機會。這一季秋拍就有,由於在海外,能見到實物的人和能現場參與的人畢竟相對較少,出現了對器物認知的不同。而產生了價格的巨大落差。

有這麼幾個例子,第一件屬於「常規操作」。

最近剛剛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落槌的一對乾隆紅彩描金的小蓋盒。這個小蓋盒成交價是三百多萬港幣,但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這件小蓋盒其實就在幾個月前,在六月份的時候美國的一個小拍賣出現了,當時估價很低,那麼經過行家的一番競爭呢,最後以十萬多美金的價格被行家買到了,隨後馬上被送到香港,短短几個月以後,就拍出了三百多萬的價格。

我的手機里至今還保留著一個聊天記錄,就是當時也有在美國的行家,曾經諮詢過我關於這個蓋盒的情況。當時我猜到如果行家買到的話,是會送香港拍賣的,果然幾個月後在香港就順利地拍賣了,價格也是翻了幾倍。

至於這件青花碗更是大家所熱議過的一個話題了,十月香港蘇富比拍賣中,在一個重要的名人專場中出現這件青花碗。那麼拍賣官方把它的年代定為康熙仿宣德,參與競拍的行家把它認定為是宣德本年的作品,最後以一千八百多萬港幣的價格成交,而它原來的估價只有區區幾十萬港幣,非常低,這也是一個由認知差產生了巨大價差的一件拍品。

最後,就是剛剛以六千多萬港幣落錘的這件康熙青花萬壽尊,這個很多朋友也知道,很多媒體也爆料了,就在三個多月之前,這件器物呢出現在日本的一個小拍上,以一億零五百萬日元就是差不多五六百萬人民幣成交的,被一個行家有幸買到,這次在香港的中漢拍出了這個價格,在朋友圈裡刷屏了,對於行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因為我們每年都需要有這樣的消息來鼓舞著大家,來鼓舞著我們這些行家繼續奮不顧身地投入到這個古董撿漏的樂趣中,這也是瓷器收藏的魅力所在。

但是要在瓷器收藏中找到這樣的樂趣,必須有三力——眼力。財力,魄力,這三力缺一不可,過去,我們說眼力很重要,那麼今天隨著資訊的普及,眼力的不足可以靠廣泛獲取資訊來迅速彌補,但是判斷力,也可以說是魄力,還有就是財力,可能更為重要。只有具備這三力,無論市場高還是市場低,你都能有自己的判斷,在這個市場的漩渦中真正地沙裡淘金,買到好東西。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收藏收藏,最後還要著眼在這個物上,你得有貨,有硬貨,在收藏市場上人家才能尊重你,這就是現實。

作者介紹:劉越,著名瓷器鑒藏家、作家。微博名「骨董時光」。20世紀90年代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先後獲得考古學本科和碩士學位,2002年至2016年就職於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歷任瓷器工藝品部總經理和陶瓷部總經理,策劃組織各類重要拍賣上百場。出版有暢銷小說集《骨董時光》和長篇小說《龍缸》,陶瓷專著《收藏之眼》,創辦骨董時光微講堂,向大眾講授普及藝術品鑒藏。

2018秋拍有所降溫 藝術品拍賣離春天還有多遠

文/朱紹傑 羊城晚報

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數據顯示,1-10月文物藝術品和股權債權、房地產等拍賣業務成交額均出現了超過20%的降幅。有業內專家分析,今年內地秋拍市場普遍表現欠佳,過億元拍品僅有4件,市場其實並不缺乏精品,缺的是「買氣」,這也導致一些拍品最終低價成交,甚至流拍。這對於拍賣行業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且這種態勢可能還將延續。

拍行「王牌」頻出,高價拍品的成績未盡人意

在剛剛過去的半個月內,各家拍行的秋拍都相繼緊鑼密鼓地展開,在經歷過春拍資金收緊、競爭激烈、優秀拍品稀缺等因素的影響後,今年秋拍如何在市場寒冬下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也備受期待。為了能在資金缺乏的市場中分一杯羹,不難看出本季秋拍幾家拍行都紛紛打出自己的「王牌」。

從各家拍行的具體情況來看,邁入第25個年頭的中國嘉德打出「周年牌」,來自全球的頂級收藏團體、知名私人藏家都為嘉德秋拍提供了一批高質量的私藏。最終,中國嘉德不負眾望地交出了24.75億元的成績單,較春拍總成交額提升了22%,其中3件拍品進入「億元俱樂部」,其中,張宗憲舊藏齊白石《福祚繁華》以9200萬元成交(如下圖),潘天壽巨幅指墨《無限風光》2.875億元成交。此外,古籍善本專場也表現得格外「霸氣」,安思遠藏善本碑帖11種以1.926億元超高價成交,創造了世界最貴善本的最高價紀錄。

齊白石《福祚繁華》立軸 設色紙本 178×49cm×4

在大型拍賣企業牢牢控制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形勢之下,中小型拍賣企業無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北京東正拍賣就悄然退出秋拍序列。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中小型拍行打出「特色牌」,北京銀座就推出了主打京劇用品的「聲聞振雅——梅蘭芳暨師友故物」專場,並斬獲白手套。北京榮寶則推出包括「石蘊山輝·巴林石集珍專場」在內的16個專場,取得7.58億元的成績。

梳理今年的秋拍不難發現,高價拍品的成績情況似乎未能盡如人意,僅有4件拍品進入「億元俱樂部」,不及春拍所產生的6件過億元拍品,多件有望破億元的拍品未能高價成交。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分析稱:「拍賣行業是一個信心行業,市場並非是缺乏資金而是藏家對藝術品市場的信心不足,在經濟整體並不樂觀的態勢下,許多藏家都表現得非常謹慎。」

「減量提質」,藝術品市場的爆發期不會在短期內出現

然而,早在在2018香港第一輪秋拍中,已能感覺到市場的降溫,保利的香港秋拍總成交額從去年的18.08億港元大幅下跌至今年的9億港元。而在將近年末的第二輪,降溫之勢更加明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拍成交率僅73%,朱德群重要作品流拍,被寄予厚望的蘇軾《木石圖》成交價僅與估價持平。

在接受媒體採訪中,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也提到了「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甚至考慮到了「接下來半年的征貨會比較艱難」。

市場真的沒錢了嗎?魏蔚顯然不這樣認為。她舉例道,11月中旬的佳士得紐約拍賣上,大衛·霍克尼《藝術家肖像(泳池及兩個人像)》以9031萬美元刷新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威廉·德·庫寧、愛德華·霍普都創下個人拍賣紀錄,同期的日內瓦佳士得,被命名為「粉色遺產」的18.95克拉粉鑽也以5037.5萬美元的成交價打破粉鑽成交紀錄。這些數據證明了,「整體來講,市場還是有錢的」。

如魏蔚所言,朱德群畫作流拍的一大原因是估價高於市場預期,這是個委婉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對於現在的市場而言,還不能承受以這個價格去買朱德群的作品。估價上的失誤也曾經讓蘇富比受傷,2018上半年蘇富比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23%,蘇富比方面認為兩幅重要作品表現不佳是凈利潤下降的主因,後據多家媒體報道,這兩幅作品分別是1.39億美元落槌、但遠未達拍賣行預期的莫迪里阿尼《裸女》,以及估價4500萬美元,但落槌價僅3600萬美元的畢加索《寫作的女人》。這些案例表明,未來拍賣行需要對市場有更冷靜的判斷,對作品有更謹慎的估值。

今年秋拍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將「減量提質」這一老生常談的策略落到了實處,從京城幾家拍行的拍品數量來看都比往年下降明顯。比如北京保利拍品規模縮減了30%,同時現當代部分只保留了夜場拍賣。而在剛結束的廣東崇正秋拍上,此前持續多年、叫好叫座的「九藤書屋」系列專場也暫告一段落。

實際上,藝術品市場在經歷了2010年的爆發期之後開始進入調整階段,以往認為的「周期理論」似乎早已不再適用於今天的藝術品市場,究竟何時才能完成這一輪的調整尚未可知。「在買家需求量不斷增長的形勢之下,藝術精品在供不應求下上漲似乎不言而喻。而那些普貨藝術品只會在與精品價格拉得過大後才有可能實現補漲,雖然這也許需要滯後較長時間,但也意味著藝術品市場的爆發期不會在短期內出現。」季濤說道。

明年春天,又將迎來新一季考驗,期待到那時拍賣行們已做好充足的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範 的精彩文章:

文化之美,爆款故宮口紅原來是這樣
明代內府金銀器的製作機構與作品風貌

TAG:風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