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同樣是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全軍覆沒

同樣是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全軍覆沒

原標題:同樣是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全軍覆沒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多次奪島,例如硫磺島戰役,其中不乏坑道戰,但最終都勝利。同樣是坑道戰,同樣的對手,為何志願軍守住了上甘嶺,日軍卻在硫黃島落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首先要明確朝鮮戰爭一開始就不是一場全面戰爭,當時冷戰大幕剛剛揭開,美國的注意力集中在歐洲,並不希望在亞洲投入過多的資源。朝鮮戰爭的本質就是以戰促談,而不是打到底。這是跟太平洋戰爭完全不同的一點。


如果美軍真是不管東歐的壓力,一定要擴大戰爭,總體戰下的志願軍是很難頂住壓力的。



其次,坑道戰術本身就是一種能極大削弱炮火優勢的戰術,但是其代價也是很大的,那就是犧牲了輕步兵部隊的機動性和戰術突然性。部隊在陣地戰相持階段初期出現了極大傷亡。直到慢慢志願軍調整了坑道戰術的戰法,摸清了美軍的攻擊模式,慢慢才把傷亡降下來。

所以,之所以美軍難以消滅坑道里的志願軍,是因為……坑道戰術本身就是很難纏的戰術,不能完全控制陣地,就無法給敵人有效殺傷。



第三,志願軍的坑道戰術,是在戰爭轉入與美軍的陣地對峙階段的產物,這跟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被重重圍困而發展出來的坑道戰術有很大不同。


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面臨的是美國艦隊鐵桶一般的圍困,彈藥,糧食,食物,兵員,幾乎任何形式的補給都斷絕了。坑道里的日軍,其實是死一個少一個的,陣地早晚是要丟的。


而志願軍的坑道戰術,雖然看似是一種對美軍絕對優勢炮火的被動防禦措施,但是志願軍的補給線是沒有斷過的。


所以,坑道戰術之所以能成為志願軍跟美軍周旋的工具,而不是淪落成僅僅是拖慢志願軍死期的垂死掙扎。就是因為後勤補給的頑強,後勤部隊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證供應是坑道戰術能發揮功效的前提。



第四,志願軍構築了大量反斜面陣地。坑道工事在面對敵軍遠射轟擊時固然存在優勢,但單憑坑道工事仍很難與步步為營的聯合國軍進行正面對抗,因而志願軍在坑道工事的基礎上仍然需要構築反斜面陣地,兩相結合得來進行兵力儲備和躲避敵直瞄和曲射火力。

因此在反斜面戰術和稜線戰術以及後期炮兵支援的配合之下志願軍守住了上甘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橄欖情愫 的精彩文章:

印度想買先進核潛艇 歐美不願意賣給他 但艦載機卻可以隨便買
F35單座就能執行任務 而J16是雙座 跟作戰能力能關係嗎

TAG:橄欖情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