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菜根譚》:偏見難免害人 聰明可能障道

《菜根譚》:偏見難免害人 聰明可能障道

《菜根譚》:「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屏藩。」

利慾未必會扼殺天性,自以為是的偏執才是殘害心靈的毒蟲;聲色享樂未必是領悟大道的障礙,自作聰明才是阻隔大道的藩籬。

利慾、聲色是修身的大敵。老子就曾告誡:五種顏色讓人眼花繚亂;五種音調讓人聽覺失靈;五種滋味令人味覺失調;縱情於騎馬打獵令人內心發狂,追求難得稀有之物,令人行為不軌。

但這些對外物的追逐可以克服。老子說,聖人只求飽腹,不求目眩,也就是說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可以有效的摒棄物慾、聲色帶來的誘惑,獲得內心的安寧。

從儒家的觀念來說,追求財富也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以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錢財

誰不想求取富裕和尊貴呢?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孔子說,我是不會去求取的。誰願意甘於貧窮與低賤呢?但孔子說,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我是不會逃避的。

功名富貴本身並不影響對道的追求,障道的是不正確的求取方式以及不正確的使用。如果取之以道,而且能夠把錢財花到那些該花的地方,反而是莫大的功德。

但偏見、聰明就不一樣,它沒有什麼益處,只會像毒蟲一樣殘害人的心靈。

偏見導致自以為是,聰明反被聰明所誤

人為什麼有偏見?因為世界是一個整體,萬事萬物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每個人生活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人生的經歷是不可能完全的,環境、教育、經歷給一個人的思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如果不能領悟到這一點,以自己的固有思維去面對新的環境,不停變化的環境,即使以往多麼成功的思維都會成為偏見

說起項羽,誰不扼腕嘆息呢?在秦朝末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他崛起於隴畝之中,僅僅用了三年時間,率領天下英雄誅滅暴秦,分割天下,封王封侯,天下政令完成由自己發布,自號為「霸王」。

但與劉邦爭奪天下,不過短短的數年時間,分崩離析,身死國滅。

原因是什麼?最大的原因就是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

司馬遷總結說,項羽居功自傲,逞私人的勇力而不效法古人,以為霸王之業,當以武力統制天下,五年時間就失敗了。臨死之前還不醒悟,說什麼「天亡我也,非戰之罪」,難道不荒謬嗎?

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老子對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的做法有著深刻的警惕。

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局限於所見,所以看得分明;不以自己為對,所以是非彰顯;不誇耀自己,所以才有功勞;不仗恃己能,所以能成為領導。

《論語》記載孔子棄絕了四種毛病,「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憑空猜測,不自以為是,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

讀書就要讀最好的。孔子、老子的智慧歷經二千餘年而歷久彌新。洪應明編就的《菜根譚》,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悟。由《菜根譚》而溯及原典,快樂油油然而生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大學》:使人的心靈日趨光明之境
父母們 請「辛勤努力,適時而退」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