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論語》:終其一生的學習 我們要學的是什麼?

《論語》:終其一生的學習 我們要學的是什麼?

導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

「學習」是《論語》中經常被提及的一個話題。但是,我們今天提到學習這個話題,腦子裡想到的總是挑燈夜讀、懸樑刺股這一類的故事,總之,學習似乎和「讀書」划上了等號。

但是,人生的學問可遠遠不止如此。

很多人離開學校之後都會有這樣的感觸:書本上的知識學得好,並不等同於能過好這一生。

其實這個道理,《論語》里早就給我們講明白了。

《論語·學而》篇里說:「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些在講什麼呢?不就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嗎?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之前,先學做人。

學做人,是終其一生最大的學問。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從這個角度上說的。那自然不是說,每個人讀書都比自己讀得好,而是說,每個人在做人做事上都有自己好的方面,需要自己去學習。

魯哀公曾經問過孔子一個問題:「弟子孰為好學?」你的弟子里有誰最好學呢?

孔子回答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孔子覺得,自己弟子裡邊最好學的是顏回,但是為啥說他好學呢?並不是他寫了多少著作,或者提出了什麼學術觀點,而是說他「不遷怒,不貳過」,是因為他人品修養上做得很好。

並且,顏回的道德人品,那是出了名的好。他在「孔門四科」里被分屬於「德行」一科,並且還排在第一位,「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只有品行修養達到了顏回的境界,大概才能成為孔子眼裡「好學」的人吧。

那麼,除了德行之外呢?什麼是學習里第二重要的呢?是讀書嗎?其實也不是。

孔子並不提倡毫無目的也毫無用處的死記硬背。

他在《子路》篇里強調,「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不能把讀的書用到現實中,對國家民族毫無裨益,這樣的讀書,讀得再好,有什麼用呢?更不能算你學得好。

並且,就算我們把「學習」這個概念給縮小一點,用它來專指知識層面的學習,孔子眼裡的學習,也不是「閉門只讀聖賢書」。

恰恰相反,當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是君子的必修課,而《論語》里也處處可以見到六藝的影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等等。

所以說,那時候的學習,也是要「德智體美勞」兼修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責惡勿太嚴 教善勿太高
謀道不可有止心 窮理不可無真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