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騰衝餌塊餌絲:四百年大救駕,最平民的街頭小吃,成為一方人最愛

騰衝餌塊餌絲:四百年大救駕,最平民的街頭小吃,成為一方人最愛

餌絲對於外省人可能不知道是什麼?甚至還誤以為是米線,其實餌絲是雲南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以大米為原料製成。餌絲與米粉外觀上雖相似,但二者的口感存在差異,米線圓滑,餌絲柔韌。

餌塊也是大米加工製成,其實原料同餌絲是一樣的,要先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或者說餌絲是餌塊的一種,由餌塊細加工而成的。

餌絲與餌塊作為雲南本地特色食品,可以做成各種小吃,可以燒、煮、炒、鹵、蒸等,而騰衝最有名的吃法是「大救駕」,相傳南明永曆皇帝被追殺來到騰衝.疲憊不堪又饑寒交迫,結果騰衝人給他炒碗餌塊吃,飢餓中他吃的狼吞虎咽,山珍海味般,竟脫口說道:「真乃大救駕也」:「大救駕」之名便由此而來。

這是三百多年前的事了,而騰衝人吃餌塊的歷史也有四百多年了,這期間餌絲、餌塊成了騰衝人餐桌上最愛,「大救駕」甚至成了騰衝人待客首選小吃。每有外人到家裡,餐桌上必要有一碗「大救駕」,以示對客人的尊敬。

騰衝的餌絲、餌塊以胡家灣所產最為馳名,這裡很多家庭製作餌絲餌塊是幾代人的傳承了,除了工藝考究,主要選擇的原料是優質米,這樣做出的餌絲餌塊既柔軟而又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燙可食,口感細糯。

做餌絲餌塊原料就是米,需選用品質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過去做餌塊先將泡過的米放到木甑里蒸,到六七成熟時取出,再放進碓窩裡舂,是非常辛苦又費時間的工序。等到熟米舂打成面狀後,再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後做成磚狀,這就是餌塊了,而切細絲為餌絲。

現在使用機器操作,不再用費工費力的手工舂了,但要多遍才能保證質量和口感,也是很繁瑣的,最後壓成磚狀、餅子狀、片狀等形式,而把片狀再壓成絲狀就是餌絲了。

餌絲、餌塊的製作已經成為當地的一種產業,幾乎家家都在加工製作,男女老少齊上陣。做好後「產品」拿到集市上賣,也有的銷往外地,甚至賣到昆明等地。

餌絲餌塊一般有煮吃和炒吃兩種吃法。煮吃是將餌絲用滾水燙熟,加上鮮肉絲或火腿絲、肉湯,再佐以醬油、蔥花、芫荽等;炒吃是將餌塊切成片,加上鮮肉片、雞蛋、香蕈、西紅柿、豌豆尖和其它調料、熱油炒熟而成,其實無論那種吃法都是騰衝人的最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 的精彩文章:

一天趕兩次航班感知中國航空變化,準點率提高了,覺得服務卻差了
《中國照相機集錦》:終於等到你,中國相機故事還有收藏家的趣聞

TAG:書影 |